多模式MR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2-05-10 06:15刘丙川孙雁李建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磁共振造影缺血性

刘丙川 孙雁 李建超

·临床研究·

多模式MR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刘丙川*孙雁 李建超

(河南省浚县人民医院磁共振室,河南 鹤壁 456250)

分析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前瞻性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收的82例高度疑似为ACI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多模式MRI检查并记录相关参数[局部脑血流量(rCBF)、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容量(rCBV)],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式MRI技术在A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82例患者中,75例为ACI,7例为非ACI;ACI组rCBF、rCBV低于非ACI组,MTT长于非ACI组(P<0.05);组间表观扩散系数值(ADC)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rCBF、MTT、rCBV单独及联合预测ACI发生风险的AUC均>0.7,均有一定预测效能,且以联合预测效能最佳。多模式MRI可对ACI诊断的准确度。

急性脑梗死;多模式磁共振成像技术;灌注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及病死率,尽早诊断及治疗ACI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ACI的主要方法,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部分患者不耐受,应用存在一定局限[1]。而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可通过多种影像学模式,可快速、精准的呈现病变部位、病变血管、损害范围及缺血区的血流灌注情况[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多模式MRI技术在A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河南省浚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2例高度疑似为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临床无造影剂过敏史;②发病至MRI检查时间<12 h;③初次发病;④具备多模式MRI、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检查适应证;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颅内手术史;②伴头部外伤;③伴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④病情危重;⑤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⑥存在多模式MRI、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检查禁忌证;⑦伴有活动性出血点;⑧合并颅内感染。

所有患者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55~69岁,平均(61.48±4.22)岁。

1.2 方法

1.2.1 多模式MRI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T Aera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采用20通道头颈相控线圈成像。其中,全序列为磁敏感加权成像(SWI)、T2加权成像(T2WI)、T1加权成像(T1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成像。核心序列为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三维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3D-ASL),扫面时间≤8 min。参数设置:层厚:4.0 mm,视野:192 cm×192 cm,矩阵:64×64,激励次数:1次,带宽:1698 Hz,标记后延迟时间为1800 ms,总扫描检查时间≤15 min。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头颅居中,眉间位于扫描中心,对患者进行多模式MRI检查。

所有图像由我院1位MRI医师和1位神经科医师共同阅片,分别记录患者T2WI、T1WI、DWI、PWI及3D-ASL上的信号表现,将所有采集的图像传输至西门子Syngo工作站,图像低灌注面积判读依据ASL-DWI不匹配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图像和DWI不匹配。图像处理后划分感兴趣区,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图、局部脑血流量(rCBF)、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局部脑血容量(rCBV)图。

1.2.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方法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德国Siemens公司]进行检查,经MARKIV高压注射器注射100-150 mL碘海醇;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穿刺点处进行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以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将5F动脉鞘置入股动脉内,在导丝导引下采用4/5F导管进行选择性造影,取患者正位、侧位、斜位等多个角度摄影,观察颈动脉多方位图像,采集主动脑造影图像,进行影像特征分析;造影完成后,拔管导管鞘,穿刺点处局部压迫止血20 min,随后加压包扎,患者穿刺侧狭窄处制动8h。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拍摄的图像经数字化及剪影处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中相关标准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和脑动脉侧支循环情况。血管狭窄程度包括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中度狭窄及完全闭塞;侧支循环采用Maas评分系统[4]进行评价,Maas评分为1-2分为侧支循环不良,3-5分为侧支循环良好;根据此结果分为ACI组和非ACI组。

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多模式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82例高度疑似为ACI患者中,75例为ACI,7例为非ACI。

2.2 ACI患者与非ACI患者多模式MRI主要参数比较

ACI组rCBF、rCBV均低于非ACI组,MTT长于非ACI组(P<0.05);组间ADC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2.3 多模式MRI参数对ACI的预测价值分析

以多模式MRI对比有差异的参数作为检验变量,以ACI为状态变量(1=ACI,0=非ACI),绘制ROC曲线显示(图1),rCBF、MTT、rCBV单独及联合预测ACI发生风险的AUC均>0.7,均有一定预测效能,且以联合预测效能最佳,见表2。

2.4 多模式MRI影像特征分析

①脑梗死灶DWI为斑点状或楔形高信号,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

②见多发点状低信号,脑梗死灶周围引流静脉增多;

③缺血区呈持续的相对高信号,病变血流管处rCBF、rCBV减少,多数可见一半暗带;

④脑梗死灶内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对侧区域增加,MTT及达峰时间延长;

⑤脑梗死灶动脉供血区的血流灌注信号可见明显减低。

表1 ACI患者与非ACI的多模式MRI参数比较(±SD)

注:rCBF:局部脑血流量;ADC:表观扩散系数值;MTT: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rCBV:局部脑血容量;ACI:急性脑梗死;MRI:磁共振成像。

表2 多模式MRI参数对ACI的预测价值分析结果

参数AUC标准误PAUC的95%置信区间cut-off值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 rCBF0.8560.045<0.0010.769~0.94441.362[mL•(100g×min)-1]0.8460.5920.438 MTT0.8490.044<0.0010.763~0.93636.746(s)0.8080.6120.420 rCBV0.8020.059<0.0010.687~0.91726.129(mL•100g-1)0.7690.6940.463 联合0.8790.039<0.0010.802~0.956-0.9230.5710.494

注:rCBF:局部脑血流量;MTT: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rCBV:局部脑血容量;ACI:急性脑梗死;MRI:磁共振成像。

图1 rCBF、MTT、rCBV单独及联合预测ACI的ROC曲线图

3 讨论

ACI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较快,且容易诱发偏瘫、失语、精神障碍等后遗症,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5]。因此,尽早诊治脑梗死,对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ACI的“金标准”,可清晰观测颅内外血管,准确评估脑血管狭窄发生部位、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但该检查对造影剂需求量较大,会增加肝肾代谢负担,且禁忌较多,临床应用存在局限。因此,仍需对ACI的诊断方法进一步优化,以早期指导临床对症干预,提高临床对ACI诊断的准确性。

影像学检查在评估ACI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常规CT、MRI检查对ACI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准确度较低[6]。多模式MRI技术中DWI、PWI、SWI、DSC及3D-ASL等多种影像学模式的发展及运用提高了对ACI的早期认知[7]。

本研究结果显示,ACI组rCBF、rCBV低于非ACI组,MTT长于非ACI组,初步表明多模式MRI技术诊断ACI具有一定价值。分析原因为,多模式MRI技术可通过PWI呈现低灌注区,DWI确认梗死核心,有利于医者快速判断梗死区[8]。SWI图像对ACI患者血管中血栓的显示较为敏感,能够清晰显示梗死区域及缺血半暗带的血流灌注[9]。同时,3D-ASL具有图像伪影小、扫描速度快、成像范围广、操作无创等特点,能够实现全脑灌注成像,敏感探测异常灌注情况及异常供血区,对病变区域的定位更为精准,可为临床诊断ACI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10]。rCBV可反映感兴趣脑组织血容量,rCBF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感兴趣区脑组织的血容量,rCBV、rCBF值降低,往往提示患者脑组织灌注不足或无灌注;MTT是反映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的一项参数,MTT值增加,提示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11-12]。脑梗死发生后,梗死区毛细血管灌注压会降低,导致MTT延长,当毛细血管灌注持续下降达到代偿极限后,会导致rCBV、rCBF下降,故rCBV、MTT及rCBF可明确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供及梗死严重程度,对AC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3]。为验证假说,本研究进一步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rCBF、MTT、rCBV单独及联合预测ACI发生风险的AUC均>0.7,均有一定预测效能,且以联合预测效能最佳,表明多模式MRI诊断ACI的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多模式MRI诊断ACI的价值较高,可为ACI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 郑玉巨.多序列磁共振在急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7):120-122.

2 边祥兵,张德康,吕晋浩,等.多模式MRI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 2020, 17(3):57-61.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4 Maas MB, Lev MH, Ay H, et al. Col lateral vessels on CT angiography predict outcom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9,40(9):3001-3005.

5 谢明国,梁高,宫宁,等.多模态MRI异常血管信号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2,41(1):18-22.

6 李涛,王哲,崔铱婕,等.多模态MRI评估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 2019,41(13):1997-1999,2003.

7 郝敬波,鹿彩銮,时宏娟,等.多模式磁共振灌注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诊断中的应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23(6):412-417.

8 何浩然,俎中良,刘勇.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9,14(8):842-847.

9 邓得峰,吴英,郭瑞,等.多模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中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36(1):5-8.

10 张艳波,宋志成,史丽杰. 多模态MR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 18(5): 66-68,78.

11 张佳,朱海峰,马运萍.核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及DWI联合应用在诊断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临床价值[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3):252-255

12 钟凯,黎本丰,俸跃波,等.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5):730-733.

13 梁慧,谭军.头颅磁共振成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7):684-686.

(2022-3-10)

刘丙川,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磁共振室骨与关节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Email:xxrmrm@163.com。

猜你喜欢
磁共振造影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