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022-05-10 06:18王志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前牙牙根根管

王志华

·临床研究·

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王志华*

(鄢陵县人民医院口腔内科,河南 许昌 461200)

探究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106例在本院完成根管治疗的固定矫正根管治疗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固定矫正随访2年内牙根吸收状况并分组;询问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可能导致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后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106例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后有50例发生牙根吸收,发生率为47.17%;发生组前牙位占比、矫正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牙位置、矫正后血清IL-1β水平高是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1,P<0.05)。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后发生牙根吸收可能与前牙位置、矫正后血清IL-1β水平高有关。

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根吸收;白细胞介素-1β

根管治疗是口腔科常见的治疗方式,可清除根管内的坏死物质,阻止牙根尖周围病变的发生。但由于部分患者牙齿排列不整齐,会给刷牙、清洁带来一定难度,引发牙石沉积、牙龈红肿增生等症状,降低根管治疗效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固定矫正可控制牙齿的移动,将不规则的牙齿排列整齐,利于牙周健康的维护[1]。但部分患者经固定矫正根管治疗后会出现牙根吸收等并发症。牙根吸收可能会导致患者牙齿松动脱落,影响正常口腔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因此,分析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后牙根吸收发生的影响因素,对降低牙根吸收发生率,改善患者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后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河南许昌鄢陵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审(101)号],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106例固定矫正根管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的106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58例,年龄30-61岁,平均41.62±2.34岁,前牙53例,后牙53例,正畸治疗时间15-33月,平均25.38±2.49月。纳入标准:患者均为龋齿,单颗患牙,在本院完成根管治疗;均首次采用固定矫正根管治疗;无先天性缺牙;患者固定矫正后均接受为期2年随访;依从性较好,可配合此次研究;既往无牙周炎病史。排除标准:存在唇腭裂;伴有其他器官组织病变;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矫正前已存在明显牙根吸收;既往存在正颌外科手术史;因各种原因中断治疗或随访;接受过其他功能矫正器治疗。

1.2 方法

1.2.1 牙根吸收的判定标准及分组方法

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后发生牙根吸收依据《牙根吸收的诊断与治疗》中诊断标准[3]:患者在固定矫正根管期间或随访2年内,进行1月一次复诊,经宁波蓝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RAY98(M)牙科X射线机检查显示牙根表面有深浅不一的虫蚀状缺陷,牙周围存在阴影区域,或牙周膜间隙消失,牙槽骨直接与根面附着,呈骨性愈着,则判定为固定矫正根管后发生牙根吸收,将发生牙根吸收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反之纳入未发生组。

1.2.2 基线资料采集分析方法

设计患者基线资料填写表,询问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内容主要包括:(1)一般资料:性别(男,女)、年龄、牙位(前牙,后牙)、体重指数、矫正器力的作用方式(持续力,间歇力,持续力:对牙齿的矫治力量随时间改变无周期性变化;间歇力:对牙齿的矫治力量随时间改变逐渐减小)。(2)实验室资料:患者固定矫正根管治疗后,采集空腹外周肘静脉血6 mL,以3000 rpm速率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取血清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试剂盒均选自上海纪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述指标操作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牙根吸收状况

随访2年,106例固定矫正根管治疗患者中,有50例患者发生牙根吸收,发生率为47.17%(50/106)。

2.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发生组的前牙位占比、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将2.1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牙位、血清IL-1β水平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说明,见表2-1,以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后发生牙根吸收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牙位置、矫正后血清IL-1β水平高是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1,P<0.05)。见表2-2。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或±SD)

表2-1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2-2 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因素BSEWaldPOR95%置信区间 前牙位置1.4200.41411.757<0.0014.1381.838-9.319 矫正后血清IL-1β水平高0.2650.05920.423<0.0011.3041.162-1.463 常量1.3400.33915.647<0.001--

3 讨论

目前,临床常采用固定矫正提高牙齿美观感,改善患者牙齿畸形,促进咬合功能稳定。但根管治疗的牙齿,缺乏神经和血管的滋养,且固定矫正牙齿压力过大,会导致患者出现牙根吸收状况,影响牙齿矫正效果,危害患者口腔健康。因此,积极探寻牙根吸收发生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牙位置、矫正后血清IL-1β水平高是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逐个分析原因:①前牙位置:前牙区根尖部近远中存在骨皮质,而牙齿矫正过程中多向近远中方向移动,由于前牙贴近骨皮质,故在矫正机械重力作用下,前牙更易发生牙根吸收[4]。建议医护人员尽量选取后方区域进行矫正,必要时可采用拔牙措施,调整咬合关系,避免因咬合功能减弱增加牙根吸收的发生率。②矫正后血清IL-1β水平高:血清IL-1β是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对B细胞的增殖、巨噬细胞等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血清IL-1β可诱导巨噬细胞完成吞噬功能,刺激单核细胞表达完成免疫诱导功能,还可刺激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活性,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分泌,提高基质金属蛋白酶-1水平;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是蛋白水解酶,可破坏胶原和蛋白多糖,从而加快牙周膜细胞胞外基质的降解,进而增加牙根吸收的发生风险[5]。建议医护人员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后定期检测血清IL-1β水平,必要时可采用药物降低IL-1β水平,从而降低牙根吸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齿后牙根吸收的发生与前牙位置、矫正后血清IL-1β水平高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据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以降低固定矫正根管治疗牙根吸收发生率。

1 翟明表,孙艳,郭剑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疗效及对牙周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2):228-230.

2 肖胜杰.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术对牙槽突骨折患者牙龈出血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5):827-829.

3 李欣.牙根吸收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2010,5(6):9-15.

4 李翀乾,刘继光.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18, 26(3):178-180.

5 黄林,方威苏,曹君.IL-1β、MMP-2在大鼠牙根吸收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口腔医学研究,2019,35(6):604-607.

(2021-12-30)

王志华,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内科临床工作,Email:yy55662021@163.com。

猜你喜欢
前牙牙根根管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
采取根管填充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V型根管的分布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钢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