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2022-05-11 11:50王长烨张昊澜胡雨婷
化工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反应物接枝透光率

廖 熠,王长烨,张昊澜,胡雨婷,付 培,张 颖

(四川轻化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絮凝法是水处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与生物、化学氧化、离子交换、电渗析等其他水处理方法相比,因为方便、高效的特点而广受青睐,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类水质物化处理技术[1-3]。絮凝法的核心是絮凝剂,针对目前越来越复杂的水质、越来越高的水处理要求,探索更高效、多功能型的新型絮凝剂迫在眉睫[4-6]。壳聚糖(CS)作为一类天然有机絮凝剂,由于其分子链中含有反应性基团—NH2和—OH,在酸性溶液中会形成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电解质,显示出良好的络合性能和絮凝性能,所以在水处理中有独特的优势,绿色环保、无毒无害、价格便宜、易于生物降解,但是,CS存在相对分子质量小、架桥能力差、在水中溶解性不好(只溶解于某些稀酸)的缺点[7-9]。为此,考虑在CS的分子主链上接入不同的活性基团或功能单体成为CS改性或复合絮凝剂,比CS有更强的絮凝能力、更好的开发前景[4-10]。由丙烯酰胺(AM)单体合成的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絮凝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此外,PAM具有高分子链,架桥能力强,能够有效地聚集水中的悬浮、胶体颗粒发挥除浊的效果,具有较强的絮凝性能[11-12]。所以,用AM改性CS,通过将CS与AM进行接枝共聚增加CS主链上的活性基团,有望克服CS材料性质的不足,改善CS溶解性以及絮凝性能。目前,制备CS改性或复合絮凝剂并探究其絮凝性能方面的研究并不广泛,并且在复合絮凝剂的制备上国内外普遍采用紫外照射或微波的方式[5-15]。作者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将CS与AM进行接枝共聚,合成一种新型絮凝剂P(CS-AM),并探索最佳合成条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研究了新型絮凝剂的特性优势,并以此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模拟废水来考察其絮凝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高岭土:化学纯,天津福晨化学试剂有限公司;CS、AM、硝酸铈铵、冰乙酸、无水乙醇、丙酮:分析纯,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聚合硫酸铝铁(PAFS):义乌市邦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氮气:纯度99.9%,自贡鼎泰能源有限公司;P(CS-AM):接枝共聚物,自制。

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TU-1901,北京普析公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200,美国Nicolet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VEGA 3SBU,捷克TESCAN公司;差示扫描量热仪:DSC200 F3,德国耐驰公司。

1.2 合成方法

将一定质量的CS、AM在w(醋酸)=1%的溶液中溶解,使用磁力搅拌器使之充分溶解,通氮10 min驱氧,加入引发剂硝酸铈铵后继续通氮20 min,密封并置于一系列温度的水浴锅中,反应停止后取出胶状接枝共聚物。把胶体产品剪碎后用丙酮提纯,并用无水乙醇清洗,放在恒温干燥箱内干燥至质量恒定,最后将产物粉碎过筛。

1.3 絮凝性能实验

采用烧杯实验法用配制ρ(高岭土)=5 g/L的模拟水样[16-17]。将接枝共聚物以及CS、自制的PAM配置成质量分数为1%的水溶液备用,投加一定量的絮凝剂,n=120 r/min搅拌1 min、n=40 r/min搅拌5 min进行混凝实验,静置5 min,考察絮凝剂投加量、体系pH值和沉淀时间对絮凝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4种絮凝剂的絮凝性能。

2 结果与讨论

2.1 接枝共聚反应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2.1.1 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2.1.1.1m(CS)∶m(AM)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m(CS)∶m(AM)对产物特性黏度的影响见图1。

m(CS)∶m(AM)

由图1可知,P(CS-AM)的特性黏度随着m(CS)的增加而增加,m(CS)∶m(AM)=1∶4达到最大值885 mL/g,m(CS)∶m(AM)>1∶4,特性黏度逐渐变小。m(CS)∶m(AM)=1∶8~1∶4,AM单体的占比减小,使副产物PAM减少,故m(CS)的增加有利于反应进行。但随着m(AM)减少,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得到的产物特性黏度逐渐减小。

2.1.1.2w(CS+AM)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m(CS)∶m(AM)=1∶4,w(CS+AM)对产物P(CS-AM)特性黏度的影响见图2。

w(CS+AM)/%

由图2可知,随着w(CS+AM)的增加,产物特性黏度先急剧增加,再慢慢降低,w(CS+AM)=20%达到最大值712 mL/g。w(CS+AM)低,反应物固含率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量低,反应物分子之间碰撞的几率小,因此P(CS-AM)的特性黏度低。随着w(CS+AM)的增加,反应物碰撞几率增加,特性黏度随着增加,w(CS+AM)>20%,反应物密度增大,部分反应物无法溶解,影响了反应的进行,导致分子量低,特性黏度低。

2.1.1.3w(硝酸铈铵)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w(硝酸铈铵)对特性黏度的的影响见图3。

由图3可知,随着w(硝酸铈铵)的增加,P(CS-AM)的特性黏度逐渐增大,w(硝酸铈铵)=0.09%达到最大值648 mL/g,w(硝酸铈铵)>0.09%特性黏度逐渐降低。共聚反应属于自由基聚合反应,w(硝酸铈铵)增加,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增大,引发聚合速率加快,提高硝酸铈铵用量有利于提高P(CS-AM)的特性黏度。w(硝酸铈铵)=0.09%,硝酸铈铵引发反应,反应平稳进行;w(硝酸铈铵)>0.09%,发生引发剂过量的现象,产物的特性黏度降低,这是因为w(硝酸铈铵)过高导致形成的自由基多,初始反应速度快,产生的聚合片段数量多,分到每个片段上的分子少[18]。实验表明,如果w(硝酸铈铵)过高且温度升高过快会发生爆聚[19]的现象。

w(硝酸铈铵)/%

2.1.1.4 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反应温度对特性黏度的影响见图4。

t/℃

由图4可知,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P(CS-AM)的特性黏度先缓慢增加,t=45 ℃达到最大值830 mL/g,t>45 ℃,特性黏度逐渐降低。由于接枝共聚反应在低温时更易形成高分子物质,但温度要达到某一界限值才能使引发剂形成足够的自由基,否则反应难以进行。t>45 ℃,P(CS-AM)的特性黏度降低,其主要原因是CS活性中心的稳定性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变得不稳定,降低了游离基的引发能力,同时明显增大了链转移、链终止的几率,均聚反应增强[19-21],对接枝共聚反而不利。

2.1.1.5 pH值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pH值对特性黏度的影响见图5。

pH

由图5可知,由于CS不溶于碱性溶液,因此只在酸性区间进行探究。随着pH值的逐渐增大,P(CS-AM)的特性黏度缓慢增大,pH=3,达到最大值805 g/mL。由于CS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性能更好[22],反应物的浓度增大,使反应进行得更彻底,生成产物的特性黏度更大,pH<4,P(CS-AM)的特性黏度低于最高值,可能是由于CS中的活性基团直接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特性黏度下降。

2.2 接枝共聚产物的表征结果

2.2.1 红外光谱分析

CS与P(CS-AM)的红外光谱见图6。

σ/cm-1

由图6可知,P(CS-AM)与CS的图谱有很多相似之处,产品仍保留CS原有的吸收峰之外,1 660 cm-1吸收峰的宽度有所增加,这表明,聚合后产物分子链中引入了更多的酰胺基,产物的酰胺吸收峰不仅有CS本身游离酰胺基的贡献,而且有聚丙烯酰胺链上酰胺基的贡献[19],接枝共聚反应成功。

2.2.2 电镜扫描结果分析

CS与P(CS-AM)的SEM电镜扫描见图7。

a CS

由图7可知,CS的表面相对平整,仅有少数凸出的部分,而P(CS-AM)有大量的褶皱和凸出部分。在形态结构上,CS和P(CS-AM)有很大的区别。正是因为P(CS-AM)相对于CS的表面更加粗糙,与水中的杂质颗粒间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在混凝的过程中拥有更强的吸附架桥能力[16],能够吸附和卷扫水中更多的悬浊物杂质,具有更好的絮凝处理效果。

2.2.3 差热分析

CS与P(CS-AM)的DSC见图8。

由图8可知,P(CS-AM)的峰值位于113 ℃,此时产品熔融吸热。而CS的峰值位于107.9 ℃,吸热峰相近可以进一步明确两者性质类似,而P(CS-AM)的热稳定性高于CS。P(CS-AM)在165.5 ℃发生玻璃化转变,高分子链段解冻开始运动,说明物质是一种非晶聚合物。

t/℃

2.3 P(CS-AM)的絮凝性能

2.3.1 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絮凝剂投加量对透光率的影响见图9。

w[P(CS-AM)]/×106

由图9可知,透光率越高表明絮凝性能越好。随着P(CS-AM)投加量的增加,絮凝后上清液透光率增大,w[P(CS-AM)]=1.0×10-6,达到最大值92.86%;w[P(CS-AM)]>1.0×10-6,水样透光率下降。由于P(CS-AM)是高分子絮凝剂,其絮凝原理是吸附架桥、网捕作用,已经架桥絮凝的胶粒如果受到剧烈长时间的搅拌,架桥聚合物可能从另一个胶粒表面脱开,重新卷回原所在胶粒表面,形成再稳定状态[23]。因此继续增加絮凝剂投加量后出现了透光率下降的现象。如果加入量不足,胶粒没有被吸附完全,透光率也不高。

2.3.2 pH值和沉淀时间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体系pH值和沉淀时间对絮凝性能的影响见图10。

pH

由图10可知,在酸性区间,随着水样pH值增大,水样透光率降低,当达到中性时水样透光率最低。但在碱性区间,随着pH值的增大,水样透光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沉淀时间的增大,水样透光率也增大,沉淀时间5 min达90.83%,10 min达93.54%。pH值的增加会导致高岭土表面电荷增加,颗粒间的排斥力增加,从而抑制其絮凝,但实验结果表明碱性的环境下,高岭土溶液的絮凝效果反而更好,这与阳离子型絮凝剂对高岭土的处理效果一致[23],可能产品絮凝剂在合成过程中发生了阳离子化反应[24-25]。

2.3.3 不同絮凝剂的絮凝对比实验

4种絮凝剂CS、P(AM-CS)、PAM、聚合六三铝铁(PAFS)的絮凝性能对比见图11。

t/min

由图11可知,t<4 min,絮凝性能为P(CS-AM)>CS>PAM>PAFS。t>4 min,CS有个突跃。随着沉淀时间的逐渐增加,P(CS-AM)、CS、PAM基本能达到近似处理效果,但P(CS-AM)沉淀最快,絮团最大,在重力作用下最快沉降到底部,水样透光率在早期最高,末期能达到93.11%。这是因为P(CS-AM)结合了CS和PAM的优点,既能弥补CS分子量低继而架桥能力不强的缺点,又能改善CS的溶解性,而且由于加入了AM,使聚合物具有更高的化学活性,使其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吸附性能增强。

3 结 论

(1)通过AM对CS改性,得到共聚物P(CS-AM),确定了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水浴加热为引发体系时,最佳反应条件为m(CS)∶m(AM)=1∶4、w(CS+AM)=20%、w(硝酸铈铵)=0.09%、水浴温度45 ℃、m(CS)∶m(AM)=1∶4、pH=3。FTIR证明了P(CS-AM)的成功合成,SEM表明P(CS-AM)比CS在表面形貌上有更多的褶皱和突出,更有利于絮凝,DSC表明P(CS-AM)的热稳定性高于CS;

(2)将P(CS-AM)应用于以高岭土悬浊液为模拟水样的絮凝实验,结果表明w[P(CS-AM)]=1.0×10-6,碱性溶液中P(CS-AM)的絮凝性能更佳,P(CS-AM)相较于CS、PAM、PAFS,对高岭土悬浊液的处理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反应物接枝透光率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影响煤制乙二醇紫外透光率因素实验分析
不同透光率果袋对黄冠梨鸡爪病发生的影响
光照强度对温室栽培蒲公英风味品质的影响
大气压等离子体引发接枝制备温敏性棉织物
国外对汽车车窗玻璃遮阳膜是如何规定的
初中化学中气体的制取、净化与干燥
γ射线辐照聚偏氟乙烯接枝苯乙烯磺酸乙酯
辐照接枝改性涤纶织物的亲水性能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点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