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与矫治措施

2022-05-13 23:24张晓艳刘嘉倩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厌学心理小学生

张晓艳 刘嘉倩

摘 要: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积极健康乐学动机的形成对儿童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在查阅文献了解相关研究调查中发现,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压力,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作业拖延等厌学行为倾向。本文主要从小学生厌学心理对儿童未来发展的危害谈起,深入探析了引起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诸多原因,主要包括学生自身、家庭、学校、教师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措施,期望通过多方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小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心理;矫正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2)04-0091-03

厌学心理指学生对待学习不积极的情绪和态度,主要表现为厌倦学习、逃避学习等。在学者陈利看来,学生厌学是一种反应,即典型的心理疲倦,学生因为长时间的努力和精神方面的紧张,或者长时间完成相同的任务而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的状态[1]。在《教育大辞典》中,将厌学定义为在学习中学生产生的消极状态,指厌倦学习、厌烦学习[2]。在研究中发现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干扰正常的教学和课堂纪律等行为,在课下,不能主动、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因为某些原因抄袭作业等行为,他们对学习感到厌倦,在谈到学习活动时感到无聊,对其他娱乐活动兴趣过高,学习对他的吸引力过低,抵触学习。

1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危害

在小学阶段中,学生的年龄较小,身心等方面的发展都没有完全成熟,容易受到社会中不良价值观或同伴的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产生厌学心理,可能会产生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可能导致学生逃课和辍学。小学时期是整个学习阶段的基础,学生在小学时期养成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将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因此,深入研究学生的厌学心理的原因以及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厌学心理的措施,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学习质量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

2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

造成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总体来说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2.1 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学生的认知水平偏差致使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导致认知水平较差的学生厌学;还有部分学生使用错误的学习方法和没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逐渐对学习感到无力和厌烦。

2.2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教养方式不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家长教养方式不当是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诱因;部分家长对子女不合理的期待,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致使子女产生厌烦的学习态度;家庭氛围不和谐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

2.3 教师因素

教师教学设计不够丰富,难以吸引学生专注力,不利于新知识的接收和消化造成厌学;师生互动的频率和效率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师生关系处理不好,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烦和逆反的心理;教师与家长之间不能及时有效就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沟通,也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2.4 学校因素

学校课程设置不够丰富,学生认为在学校中学习枯燥乏味,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态度;学校对学生学习评价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部分學校对学生电子产品管控不严格,会导致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2.5 社会因素

互联网上的世界总是精彩的,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使用互联网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出现了拖延完成作业、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现象,并且在当今社会中“学习无用论”等舆论的蔓延,会引起学生对待学习消极的态度。

3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解决措施

3.1 家庭方面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方式、做事风格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

3.1.1 运用正确的教养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内部动机

如同学者钟坤所说,家长在教育时应该采取良好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与学生进行耐心的沟通、不体罚和责骂学生等,家长和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4]。家长对待学生应该耐心、细心,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有耐心地进行指导和调节,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避免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

3.1.2 家长对学生进行合理期待,为学生“减压”,合理安排课余学习时间

部分学生学习压力和厌学心理是由过重的学习任务导致的,所以家长要合理地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科学分配学生的课余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给予相应的休闲娱乐时间,为学生准备益智类游戏缓解学习疲劳,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和读书。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生在获得尊重和悦纳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不断取得进步。

3.1.3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父母在家庭中的状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重要影响。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平和的环境中学习,心态良好,内心充满活力。为此,父母要以身作则,将民主、快乐、和谐、有爱的一面展现给孩子,让他们将心思多放在学习中,避免其他不开心的事情影响心情,对于解决学生厌学心理问题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3.2 教师方面

3.2.1 教师丰富教学设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已有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成就感,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变革最常用的讲授法和问答法,多使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等方法,让课堂生动起来。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产生良好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中,运用日常的、学生能接触到的事物进行举例说明教学内容,方便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2 丰富教学评价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运用多元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而不仅仅是泛化的“做得好”“说得对”等等。当学生回答某一问题时,应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即使是学生回答错误,也可以夸奖学生声音洪亮,这样会提高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同时,教师要多运用动作、表情来评价和鼓励学生,通过点赞、点头等来肯定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努力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这种形式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转变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

3.2.3 开展文体活动,提高师生的互动频率和效率

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多举办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建立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开展拔河比赛类的竞技项目、美化校园等合作类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促进感情的交流。

3.2.4 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校合力的作用,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及时将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比如,教师要利用好互联网的作用,建立微信群,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交流,沟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对于个别学生情况要与家长私聊,以便帮助家长掌握学生在校表现。

在学生产生厌学现象时更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找出厌学的原因,共同商讨研究解决措施。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针对个别家长不正确的教养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给家长建议,帮助家长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从而通过更专业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2.5 分层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不同程度的作业,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因材施教,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自己能力以内的知识,让能力强的学生不会因为学习的内容简单而枯燥,让能力差的学生不会因为知识点过难而学不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每一位学生跟得上教师教学的进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2.6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

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也要经常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学习进行疏导。比如,只有掌握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才能发现学生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不能专心进行学习,从而需要教师进行辅导;在了解该阶段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运用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等。

3.3 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作用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应紧紧跟随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发挥学校教育积极的作用。

3.3.1 发挥课后服务的作用,丰富课程设置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应该好好地把握课后服务的时间,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与实践,将这些丰富的活动与育人相联系。同时,也可以根据当地特色设计出校本课程,让学生感受到在学校中,除了学习之外其他有乐趣的事情,从而不排斥上学,对学习充满期待。同时,教师应该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对个别学生单独指导,解决他们当天遗留下的困惑和问题,避免学生将疑问积累下来,疑问长期得不到解决,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3.3.2 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无法多方面的评价学生,所以学校要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加强过程性评价,多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比如学生在音体美、劳动等方面进行评价,发现学生除学习外在其余的优点和长处。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等,通过评价改变教师上课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掌握学习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3.3 加强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控

学校应制定严格的学生使用电子产品规则,对于课程需要学生使用平板的情况,学校应尽可能统一订购,购买不能用其打游戏娱乐的平板,与家长做好沟通;对于学校不要求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学习的情况,学校应与家长沟通协作,严令禁止学生将电子产品带入学校,如有违反,设置相关管理规则。

3.3.4 开展专家讲座,提高教师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在开展讲座的过程中,教师能更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学校也要积极开展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方式,指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缓解学生的压力,解决学生的烦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并且,学校也要开展有关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他们沉迷于网络;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难题,对他们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开导,防止学生形成厌学的心理。

3.3.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学生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所以要加强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合理地利用校园文化墙、运动器材等,提高校园的文化建设,发挥导向和促进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学校教育中,为学生创造出积极向上、促进创新思维的校园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装饰校园文化墙、参加校园文化节、校园运动会等活动,在学生参与这些活动中,不仅可以接受劳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可以增进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提高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3.4 社会方面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所有人都处于这个大环境中,接收着社会传递出来的多元信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发展都不够成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基于此,相关媒体应该多发布积极向上的言论,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和管控不良信息和不当言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同时,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社会上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等,丰富学生课下学习内容。政府应严格管控网吧,确保十八岁以下的人员不允许进入网吧等娱乐场所。

——————————

参考文献:

〔1〕陈利.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克服办法[J].教育科学,1995,11(02):36-37.

〔2〕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864.

〔3〕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81-293.

〔4〕钟坤.浅析小学生厌學逃课之现象[J].小学教学参考,2009,48(07):107-112.

猜你喜欢
厌学心理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中学女生体育课厌学心理特征及对策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疏导对策
我是小学生
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克服 “厌学心理”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