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现状剖析及对策

2022-05-13 08:26田成成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现状及对策审美能力初中音乐

【摘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高雅情趣、高尚情操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初中阶段,音乐课程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媒介,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使之沉浸在艺术世界中感受音律、意境之美,且能够让学生学会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有助于推动其身心的和谐发展。对此,本文以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首先列举了审美教育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能力;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4-096-03

【本文著录格式】田成成.初中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现状剖析及对策[J].中国民族博览,2022,02(04):96-98.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而审美则是一种品味美的能力,当初中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时,他们在实际学习中就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同时可以运用学过的知识对乐曲进行品评、鉴赏,并获得美的体验。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立足实际,关注学生审美发展需求,并结合素质教育理念、课程改革要求,对日常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与优化,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积累丰富的乐理知识与鉴赏技巧,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分析,在鉴赏中完善他们的音乐审美认知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且可以不断创新创造,以富有个性的作品展现音乐之美,从而有效提升审美教育的质量。

一、初中音乐教师开展审美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便于学生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劳是构成素质教育体系的主要模块,虽分属于不同领域,但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能够互相作用、互相促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1]。当初中音乐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时,能够不断完善学生的思想、情感认知能力,使他们了解音乐世界中的是非、善恶、美丑,同时受作词、作曲者的情感倾向影响,对乐曲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然后将所得信息延伸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迁移应用来判断真、善、美,有助于不断提升其道德修养,辅助增强美育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与教学改革需求相符,能够提升音乐教育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音乐教师关注课程本质特点、明确学科育人目标,以高雅的音乐艺术来感染和熏陶学生,促使他们健全发展。而在此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活动,可以辅助教师落实课改目标,同时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升音乐教育的地位,也可以反向推动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

(三)能够展现学生地位,促使其高效学习

初中音乐教师开展审美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学生健全发展,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充分体现。具体来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认知特点、兴趣爱好设计审美教育方案,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并进行品味和鉴赏,还要给学生提供想象、创作的平台或空间,使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来表达个人对音乐艺术的认知,同时构建出新的富有美学意蕴的作品,由此才能使审美教育落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发展助力。

(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推动教学进度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学生们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聆听、演唱歌曲,其次就是学习乐理知识,这常常会让学生感觉到比较枯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开展审美教育,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更加多元的学习方式,也会为其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辅助他们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赏析音乐作品,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同时深化其理解,促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解读作品,并获得创造性的想法,然后与教师、同学互动,在良好的氛围中推动教学进度,促使课堂效率不断提升。

二、初中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现状

(一)未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作为核心教育目标

从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来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当是音乐课程的核心教育目标,各项工作都应该围绕此目标来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然而,从实际来看,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并未将审美教育作为重点,仍然比较关注的是知识、技能教学模块,听赏环节多数都流于形式,还有的教师和学生认为音乐课程并不重要,不必要花费太多时间去学习和练习,要么要求学生自学,要么学生自己会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都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也不利于音乐教育目标的落实。

(二)教师所用的审美教育手段缺乏新意和实效

为保障审美教育的有效性,初中音乐教师需要调整个人理念、明确育人目标,也需要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方式辅助他们学习和品味。但是,目前仍有许多教师习惯于使用传统教育模式,即一刀切、照本宣科等,所用的方法也比较落后和单一,不具备实效性,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导致理念与实践不符,降低教学效率[2]。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得不到提升,个人对于音乐课程也会产生排斥心理,而教师也难以完成育人任务。

(三)缺乏必要的音乐审美考核标准

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情况是需要通过科学的考核来验证的,也需要有一定的考核标准,这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才能有的放矢。然而,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和学生本就不重视该学科,且并无规范的考核标准,即便期末有考核,相关结果也不会计入学生的总成绩,这无疑加大了审美教育的难度,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三、初中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興趣是前提——提升审美教育的趣味性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转化为充足的学习动力,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来实施富有趣味的审美教育活动,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

1.发挥情境教学优势,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鉴赏音乐

情境教学模式是以营造符合教学需求、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为主要手段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方法,具有化静为动、化枯燥为鲜活的优势,将其应用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奖赏所学乐曲,同时深挖内涵,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初中湖南文艺出版社九年级下册中的戏曲《蝶恋花·答李淑一》时,音乐教师就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播放由名家演唱该首戏曲的视频,然后要求学生观看、聆听,此时学生不仅会被动态画面吸引,也会将具体的画面与戏曲联系起来,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同时初步了解黄梅戏的唱腔、表演形式,并进行模仿、演唱,品味其意蕴。在此过程中,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补充与戏曲有关的其他知识,如戏曲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服装道具特点、语言特色、常用乐器、其他优秀曲目等,并配上相应的图片、视频进行演示,从而以多元情境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不断丰富其知识,使之更为准确、全面地了解黄梅戏的艺术特点,发现其美学价值,有利于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

2.组织音乐审美游戏,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游戏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之轻松地记忆更多知识与鉴赏技巧,同时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在设计初中湖南文艺出版社八年级下册《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一课的教学活动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肢体韵律”游戏,即要求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音调、情感等自主设计动作,用不同形式、不同力度的肢体语言展示乐曲内容,然后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这首曲子,并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同时可调整节奏、实时切换旋律,让学生根据音乐及时变换动作,若跟不上节奏,或者动作出现错误,就要被淘汰,换下一人展示。由此一来,学生们在表演中能够获得十分积极的体验,也可以通过律动充分感受到所学乐曲的节奏美、力度美,并对其内涵有更加准确且深入的理解[3]。教师也可以在讲授乐理知识时设计竞赛小游戏,以“看图识谱”“辨别节拍”等形式引导学生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不断简化其学习过程,使之积累丰富的知识,再据此赏析相关的乐曲,有助于切实提升审美教育的效果,推动学生良性发展。

3.丰富音乐类型与资源,辅助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

初中音乐教材中的资源是有限的,且音乐类型不够多元,因此很难有效吸引学生兴趣。这时,教師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不断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和资源,并从多渠道入手,为学生筛选合适的音乐类型,以此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鉴赏和分析,从而不断强化其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入流行乐坛中的、适合初中生的歌曲,如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张杰的《逆战》《天下》等,也可以引入由唐诗宋词改编而来的乐曲,由此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使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的洗礼,品味其词、曲之美,获得更为美好的体验。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补充其他的音乐教育资源,如中外音乐对比、东西方乐器的差异等,同时可以截取古装影视剧中出现的弹奏乐器的画面,让学生聆听各种乐器的音色和音质,感受到编钟、古琴、箫、箜篌等乐器的魅力,由此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其对于中国音乐艺术的热爱之情,同时能够使之获得美的体验。

(二)参与是重点——设计参与式体验活动

对学生而言,只有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并发挥自身主体作用进行思考、探究和品味,才能逐步领略音乐内涵,把握其外在美和内在美,进而受到启发和引导,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与审美素养[4]。故初中音乐教师可以设计参与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深入品味,从而提升审美教育的有效性。

1.搭建合作桥梁,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参与审美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培养其音乐审美能力时,可以为学生搭建合作桥梁,引导他们在开放、灵动的环境中开展审美活动,从而不断深化其印象。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演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踏雪寻梅》时,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即提前设计好导学课件,在其中录入范唱音频,且设置好停顿时间,便于学生跟唱,之后可出示资料呈现该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也可以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方便学生去挖掘乐曲内涵、体味音乐情绪,并在演唱中融入合适的情感,增强歌曲感染力,还要依托导学课件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从不同层面展开鉴赏,从而提高其参与度,并不断完善其鉴赏思路。在此期间,学生会根据课件的指示主动学习歌曲,并反复练习,也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对乐曲的内涵进行挖掘,同时能够将所得信息与歌曲演唱活动结合起来,保证感情充沛、节奏准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演唱水平,同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素养。

2.设计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在创新中完成审美任务

在初中音乐课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引导他们创新,从而推动其审美意识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赏歌曲时,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画出来,然后对照老师所给资料,看画中内容是否准确,据此判断个人对乐曲的理解是否到位,并获取准确信息,把握乐曲的情感、内涵,然后加以赏析,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灵感,通过敲击桌面创作一段乐曲,然后再填词,及时演唱并录制下来,从而作为学生的代表作,还可以给出各类古诗词,引导学生为其谱曲、进行演唱,以便进一步锻炼其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使之在实践中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5]。

(三)考核是关键——保障审美教育的践行力度

为了使音乐审美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初中教师应及时优化考核机制,以量化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并将考核成绩计入学生的总体成绩之中,以此督促他们更为主动地参加日常学习,同时不断激发其潜能,促使教学工作高效开展。例如,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记录,同时给出具体、详细的指标,尤其要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情况,并据此对他们进行点评、打分,然后作为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等到期末考评时,除了要看平时成绩,也要看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进步、有创新,同时要对其演唱能力、鉴赏能力、创作能力实施针对性考核,并得出结论,然后综合所有信息给出合理的分数。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往往会更加用心,参与音乐审美活动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有助于切实提升审美教育的效果[6]。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完善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初中音乐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审美教育的根本要求,依托日常教学活动改进授课方案,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且能够主动发散思维,联系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充分感知音乐艺术的形式美、内在美,也可深入想象、自由创作,用作品传递个人对美的理解,继而从根本上推动学生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娟.谈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智慧,2021(16):117-118.

[2]王银.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1(8):173-174.

[3]李喜云.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82.

[4]折晓娜.解析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J].智力,2020(16):64-65.

[5]叶晓燕.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20(13):74.

[6]刘璐.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0(20):78.

作者简介:田成成(1989-),女,山东省潍坊市,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现状及对策审美能力初中音乐
云南省高校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