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安全性评价

2022-05-13 12:28陆陈红易红娟孙雪梅陆邢峰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赤霉病悬浮剂供试

陆陈红 易红娟 孙雪梅 陆邢峰

(南通市通州区植物保护站,南通 226300)

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一种分布广泛的流行性病害,目前以小麦受害最重(小麦从幼苗到抽穗期都有可能受到侵染,主要引起苗腐、茎秆基腐、穗腐,其中穗腐对小麦影响较为严重),多发生在小麦穗期多雨、潮湿和半潮湿地区[1]。在我国,小麦赤霉病以在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流行频率较高,在江苏地区尤其是江南和沿江地区的流行频率较高[2]。在此背景下,为了能够科学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避免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南通市通州区植物保护站特于2021年开展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

供试小麦品种为“镇麦九号”,该品种中感小麦赤霉病,于2020年11月10日进行机播种植。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江苏东宝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麦甜,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5%丙环唑乳油(伴侣,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43%戊唑醇悬浮剂(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每667 m2药剂用量):(1)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0 g+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 mL;(2)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100 mL+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 mL;(3)25%丙环唑乳油40 mL;(4)麦甜+伴侣(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 mL+25%丙环唑乳油40 mL);(5)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5 mL;(6)43%戊唑醇悬浮剂30 mL;(7)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 mL;(8)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为63 m2,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除施用药剂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均一致。

1.4 试验实施

各处理均于2021年4月16日(小麦齐穗期)进行第1次用药,隔7 d再用药1次,每次用药均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进行均匀喷雾,每次每667 m2兑水量均为50 kg。

1.5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第1次施药当天,晴,微风;第2次施药当天,阴,风较大,喷药后有4~5 h小雨,当日雨量为0.5 mm。整个试验期间(4月16日—5月17日),平均气温为19.2 ℃,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76.44%,雨日为11天,总降雨量为52.1 mm。

1.6 病情调查与计算

试验于5月12日进行第1次调查、5月17日进行第2次调查,每小区随机调查9个点,每点调查80穗,记录小麦发病级数。病情分级标准[3]:1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2 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3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4级,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计算公式[4]: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病情指数=∑(病穗数×病级数)÷(4×调查总穗数)×100;病穗率防效=[1-(对照区施药前病穗率×处理区施药后病穗率)÷(对照区施药后病穗率×处理区施药前病穗率)]×100%;病指防效=[1-(对照区施药前病指×处理区施药后病指)÷(对照区施药后病指×处理区药前病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

由表1可知,在田间小麦赤霉病发生定型后进行调查,各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差异较大。其中,处理(4)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最好,达97.78%,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5),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为85.04%;处理(1)和处理(2)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也较高,分别为81.82%和76.55%,这两个处理与处理(5)之间病穗率防效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较差,均低于60%。从病指防效来看,仍以处理(4)为最高,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为98.41%,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处理(5)、处理(1)、处理(2),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88.64%、87.99%、83.62%,这3个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不显著;其他3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较差,为51.16%~66.18%。

表1 各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

2.2 各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

经施药后不定期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小麦均生长正常,未见有药害现象发生,说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均对小麦生长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小麦赤霉病发生定型后,每667 m2用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 mL+25%丙环唑乳油40 mL(麦甜+伴侣)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90%以上,因此,该药剂处理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首选;每667 m2用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5 mL、每667 m2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0 g+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 mL、每667 m2用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100 mL+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 mL这3个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也较好,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75%以上,因此,这3个药剂处理可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时进行轮换选用;每667 m2用25%丙环唑乳油40 mL、每667 m2用43%戊唑醇悬浮剂30 mL、每667 m2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 mL这3个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不理想,在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的年份,不建议选用这3种药剂处理防治小麦赤霉病。

猜你喜欢
赤霉病悬浮剂供试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防控应用拜耳公司农药产品试验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生姜上的肥效试验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在大蒜上的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