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多元结合

2022-05-15 01:14张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有机结合高中政治信息技术

张静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些直观信息,还能够组织学生展开深入的网络交流活动,教师推出翻转课堂、信息搜集、网络交互等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入研究的机会。教师要正视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误区,对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做创新探索,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拓宽教学空间,为学科教学注入丰富动力。学生对信息技术辅助手段最为敏感,教师科学应用媒体手段展开助学设计,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冲击。

【关键词】高中政治  信息技术  有机结合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助学习研究”(课题编号:KT20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4-0058-03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选择,教师借助媒体手段做信息展示,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顺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适时运用媒体手段进行展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获得信息冲击,能够顺利进入到学习探索环节。图片、视频、音频、影像等,都属于媒体展示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手机、电脑做交互性学习,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激励,学生对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有更多期待,其助学效果更为丰富。

一、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借助媒体手段进行信息展示,这是最为常见的教法应用。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常常会将大量信息做媒体展示处理,这样无节制地应用媒体手段,势必带来一些反效果。

1.过度使用媒体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对媒体应用最为青睐,无论什么样的信息,都运用课件形式呈现出来,教学过程成为课件展示活动,学生跟着课件走,这是典型的媒体过度使用。学生对媒体直观信息有感觉,但过度刺激,也会造成审美疲劳,教师过度应用媒体,形成媒体依赖症,这是适得其反的操作。

2.忽视理性探索

媒体展示带有直观性,能够给学生感官带来一定冲击,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些信息都太过直观灵动,学生没有更多理性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很可能会产生一些习惯思维,对政治问题的思考总是停留在表象上,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的。政治概念、政治常识、政治案例、政治现象等,都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只是看图片和视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3.降低师本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而过度使用媒体手段进行助学操作,很容易淡化教师的作用,让多媒体代替教师的讲解、引导和启示,这本身就是不理性的。媒体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其地位是辅助教师教学,辅助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教师,任何取代教师的媒体应用都属于本末倒置的行为。

二、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结合的策略

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敏感,教师需要科学设计和组织,适时应用媒体展示信息,组织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参与多重网络交互活动,这样能够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更新观念,强调信息与传统教学对接

教师执行教学设计时,要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和影响,这是新课程改革需要直面的问题。因为多种客观因素的存在,教师执行教学方案时,还会存在“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而信息技术的渗透应用,能够对教师执教形成一定冲击,为学生创造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做深度反思,适时适度应用媒体进行助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展开信息搜集和交互,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如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设计了信息搜集任务:关于文化这个概念,以及文化的力量、文化“万花筒”、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的表现形式等,我们可以从很多渠道展开信息搜集,在阅读教材文本内容基础上,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对这些信息做梳理,准备进入课堂互动交流。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主动阅读教材,并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对这些信息做对应处理。在课堂展示交流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对相关概念和关系做梳理和归结,逐渐达成学习共识。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回答做点评,肯定学生的深度思考。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问题,要求学生做深入思考和互动讨论,对文化现象做更多确认。

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推出信息搜集任务,为学生带来更多先学的机会。学生应用网络搜集信息是最为常见的学习,自然能够积极响应,对相关信息做归结处理,在系统构建中成长学科认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早已成为生活常态,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和习惯展开布设,其学习效果显著,对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冲击,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有积极影响。

2.丰富教法,注重师本与生本多重交流

媒体辅助手段众多,网络、电脑、多媒体、电子白板、手机等,都能够为政治学科教学带来一些支持,特别是手机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下课堂教学需要直面的问题。高中学生应用手机早已成为生活常态,而很多学校管理中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进入课堂,这样的设计无疑是比较教条的。教师要正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需要对手机助学价值做重新评估,这样才能使媒体信息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助手,而不是羁绊。教师与学生沟通渠道众多,网络交互应该是首选。

教师利用媒体展示手段进行助学操作时,要对接教材内容,还要考虑学生接受现实。如教学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文化对人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要求学生做具体观察,对图片信息做分类处理,并设计思辨问题,要求学生做深入思考,展开互动交流。如我们学习文化课是典型的文化学习活动,而且是一种优秀的文化活动,在我们学习过程中,这些文化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呢?学生进入问题探索环节,课堂讨论互动气氛逐渐形成。教师进入课堂,与学生直接对话,要求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学生对文化影响力做个性解读: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也能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观点做具体评价,鼓励学生做深度研究,从更多方向展开思考。为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教师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展开延伸讨论。教师主动进入网络,与学生做对话研究,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媒体展示图片、投放问题,对学生形成多重冲击,促使学生自然展开问题讨论,在多重互动交流中建立学科认知。教师进入网络与学生继续交流,不仅延伸了课堂长度,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冲击,让学生在广泛探索中建立更多学习共识。学生对网络交互活动较为熟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网络交互学习,其适合性更高,学生都会积极响应,学习价值值得期待。

3.提升效率,关注课内与课外衔接融合

网络交互是课内课外对接的重要媒介,教师在学科教学训练、生活实践、信息材料整合等环节,组织学生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展开学习和探索,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探索的机会,也能够为学科教学注入丰富活力。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网络搜集一些教辅信息,包括时事政治方面的内容,学生也需要借助网络搜集一些案例信息,利用网络进行交互活动,将学科学习推向深入。

教师指导学生应用网络媒体搜集信息,能够为课内学生带来一定支持,也能够为学生学习形成助力。如教学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信息搜集任务: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呢?不妨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集,结合生活经验做对应介绍。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认知,很容易确立信息搜集方向。经过网络查询,学生信息整合获得更多成果。如国粹京剧,这种戏曲形式源于清朝,经过历史的沉淀,终于形成崭新的剧种,而且在全中国都有重要影响。再如书法,从汉字诞生开始,书法就成为人们不断探究和追捧的对象,逐渐形成一门独特的艺术。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对相关信息做梳理和归结,逐渐丰富了学习内容,为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学生对网络信息搜集比较敏感,教师组织学生做深入研究,为学科教学提供更多素材支持,学生在信息搜集、整合、分析、归结处理过程中,同样获得更多感知和体验,这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效果。网络将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对接,不仅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机会,还能够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主动进入到信息整合环节,属于主动性学习,凸显主体地位。

4.创设情境,强化概念与生活认知交互

媒体手段众多,教师利用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学生对直观信息比较敏感,教师展示图片、视频、影像等信息材料,能够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也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利用网络搜集生活案例。政治学科教学需要展示一些图形、案例、视频等内容,学生也需要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展开对应学习,以提升其学习效率。

教师主动推出一些媒体信息,能够对学生形成多重冲击,其激发效果更为突出。如教学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在课堂导学环节,播放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学生对美食文化比较熟悉,看到这些美食内容,自然会引发热议。教师引导学生做深入讨论:中华美食享誉全球,你最喜欢的中华美食是什么?能够说说其主要特点吗?你还知道哪些家乡的独特美食?学生对这些问题都比较感兴趣,纷纷展开热议,教师深入课堂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打开学科教程,引出中华文字、史书典籍等内容,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做深入探索。学生有一些生活认知积累,对美食、对汉字、对文学典籍等,都能够进行对应的讨论,并在深度探索中建立学习新知。教师适时做出引导,要求学生展开主动探索学习,让学生在积极互动和对接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和生活认知进行学科讨论和思考,为政治学习开辟更多领域,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结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积极回馈,其教学程序顺利启动,学习认知构建自然达成。政治学科概念众多,与学生生活认知有诸多关联,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深入对接,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都能够建立更多学习认知起点。

5.拓宽空间,延伸复习与创新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助学政治教学,教师要对其应用范围做理性思考,特别是在学科复习环节,学生要整理学习内容,对知识做系统处理,或者是进入网络搜集一些其他素材和信息,都要运用媒体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和创新探索,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政治学科教学有自身特点,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特殊性,教师对信息媒体应用手段做创新处理,能够创造更多教学成长点。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学科学习时,需要有拓宽意识,科学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形成多点支持。如教学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我们的民族精神》时,教师推出课外讨论话题:中华民族经历太多磨难,而今能够屹立世界之林,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不同认知和体验,自然能够给出不同的回答。为形成深度探索,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互动讨论,学生对网络交互活动比较有感觉,参与热情很高。教师进入网络交互环节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个性观点做点评,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如民族精神的概念、表现、特点、作用等。为激发学生互动热情,教师专门邀请部分教师和家长参与网络讨论互动,为学习注入更多动力。网络交互活动组织灵活,学生发言机会不受限制,互动气氛热烈和谐。教师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有效拓宽学习时空,对学科认知梳理和对接创造良好条件。

学生对网络交互比较熟悉,能够积极响应教师的组织,并在网络交互中主动发言,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延伸学习空间。政治学科学习和训练,需要做好概念解读和知识归结,形成系統认知,特别是复习阶段,教师要做出更多指导,让学生学会归结和整合,而网络交互是学生最为熟悉的讨论形式,通过充分交流和对话形成的学科认知更为鲜活和深刻,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组织学生积极进行网络交互学习,为学科教学注入丰富动力。

政治学科教学适时应用媒体手段,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感官冲击,教师对信息媒体手段做整合处理,引导学生自觉进入到网络交互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一定帮助。教师课堂教学需要媒体支持,只要做到适度、适量、适时,便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学生对网络交流最为熟悉,教师需要做科学组织,以发挥信息技术的助学优势,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程堂顺.试论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J].高考,2021(28):69-70.

[2]王文德.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应用[J].家长,2021(3):53-54.

[3]张军.挖掘信息技术优势,实现高中政治有效教学[J].考试与评价,2021(1):64-65.

[4]祁大为.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探索[J].新课程,2020(42):165-166.

[5]田茂俊.关于信息技术推进高中政治教学走向生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76-77.

猜你喜欢
有机结合高中政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浅析广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原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