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与初中生思政课相融合的调研与思考

2022-05-18 05:26张逢云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韩城红色法治

张逢云

摘要:本文对红色文化作了概述,论述了红色文化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方法,介绍了韩城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情况。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育初中生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下重视红色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学营造红色校园氛围,有利于发挥红色文化的激励作用,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效果,提高中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更好的继承和发场我国优秀文化。

一、红色文化概述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学科,对学生优秀思想观念、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而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奮斗精神、革命精神,将其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表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

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祖国大地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都可以成为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宝贵资源。以我们陕西省为例,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进程中,创造了不朽的红色文化,如延安精神、西迁精神等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涌现了刘志丹、习仲勋、杨虎城、刘天章、魏野筹等革命先烈以及张富清等先进模范。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如此丰富,完全可以被道德与法治课堂所用,成为教育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陕西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来,既能激活同学们身边的教育资源让英雄楷模形象鲜活起来,又能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真实生动,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和启发性。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记录着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来时之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镶嵌着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信仰,集聚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努力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红色文化教育对初中生思政课的作用和帮助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党史教育,要引领青少年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读史可以明志,学习和了解“四史”,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是如何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一步步走过来,帮助青少年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在青少年中开展“四史”教育,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和相关专业课教学,让青少年从小就深刻认识新中国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让红色基因流淌在青少年的血液里。

要传承、学习、践行、发展红色基因,就要利用好红色基因的载体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承载着我党我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始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始终是激励党员干部勇往直前精神支柱。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形式诸多,承载着我党各个时期的革命、建设、发展的奋斗精神,对于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的初中生来讲,非常重要,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必须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通过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帮助初中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迫切性和意义

当前,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学到的知识也基本是课本内容,学习途径单一、学习内容范围较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高尚情操、正确观念的有效途径。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烈的民族精神,并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甘于奉献、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高尚品格,进而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和中华民族寻求民族解放、实现伟大复兴进程的历史写照,并作为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获得传承发展,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选用什么样的教育资源在学生中进行价值传播和思想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红色文化契合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要求,有助于引导中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红色文化为道德与法治提供了内容支撑,道德与法治为红色文化提供了渠道保障,二者相得益彰,有机统一

四、韩城市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调研的基本情况

韩城市不仅是全国文化名城,而且有着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多年了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保护和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扬红色文化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韩城市教育部门同样开展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利用,主动把当地红色资源引进课堂,组织学生实地感悟红色资源的文化底蕴和深刻意义。

经过调研韩城市主要红色文化资源有以下:

(一)成立于土地革命时期韩城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范家庄支部委员会

1927年8月初,受中共陕西省委指示,中共党员、韩城青年张子超二次返韩,回到家乡——龙亭镇(今芝川镇)范家庄村,秘密进行党的工作。他利用在田间劳动之机,给身邊农民讲政治故事,宣传革命道理。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入宣传、个别串联,先后接收青年农民张智法、小学教员张先民为中共党员。他认为成立支部已经成熟,就密报省委,时隔20天后,省委书记耿炳光给张子超捎信,信中称:“耿老夫子很赞念你”。暗示省委批准了范家庄党支部的建立。10月初,张子超、张智法、张先民在张智法家中召开会议,成立了韩城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范家庄支部委员会,张子超为支部书记,隶属中共陕西省委,驻地范家庄。中共范家庄支部委员会建立后,韩城地方党组织不断沿革发展,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拥军支前的重要作用,涌现出了张智法、薛云亭等一批革命战士。中共范家庄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由1927年的4名发展到1949年的841名,再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名,革命的火种在今天仍然激励着中共韩城市委不断奋力前行。

(二)开启八路军奔赴抗战一线的纪念碑: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基地,包括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纪念碑、纪念园、历史展览馆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大家了解了东渡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历史地位、意义和影响力。

(三)各个时期的优秀人物、英雄或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等活教材:比如韩城矿业公司离休干部、今年91岁高龄的老党员刘德政就是其中之一。刘德政1940年在延安参加八路军,有着73年党龄。他从为中央首长送鸡毛信到参加开国大典,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从延安到西柏坡再到中南海,从部队转业到支援三线建设,刘德政传奇的故事让人感慨在心。学习宣传刘德政身上所体现的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艰苦奋斗、厉行节约、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以及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人格。

(四)全省国防教育基地和韩城党史教育基地:韩城烈士陵园

韩城市烈士陵园位于韩城金城北关圆觉寺遗址上,烈士陵园借助自然地势,依坡而建,呈阶梯形,拾级而上。一层八十一个台阶,称“八一台”,象征八一建军节之意,二层三十四个台阶,称“三四台”,寓意韩城解放为三月十四日,上建烈士纪念一馆,主要是弘扬烈士精神书画展室,三层分四级,每级八台,共三十二个台阶,称“四八台”,表示韩城四八年第二次解放,上面矗立着历史纪念塔,四层四十七个台阶,称“四七台”,示意韩城于四七年第一次解放,其东西两侧为东陵、西陵为烈士安葬之处,陵园最高处,建有烈士纪念二馆,为烈士事迹展室,陈列着317名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献身烈士的遗物和生平事迹等。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相关重大活动、重大运动、重大建设及重要人物故事地标等,比如东英村清风碑、郭孝义先进事迹陈列室等红色教育基地。

清风碑和郭孝义事迹陈列馆分别是由东英村全体村民对该村好支书郭孝义的一生评价自发捐款修建的纪念牌和韩城市为了弘扬和纪念郭孝义建立的纪念馆。

地处韩城市芝阳镇东英村三面环沟,1999年的时候道路崎岖难行,耕地干旱缺水,土地贫瘠,多少代人都在盼望着能有一条畅通的公路,盼望着把泉水引上台塬。为了解决乡亲的困难,郭孝义组织干部群众自发为村修路,将通村的1.9公里山路铺设为柏油公路;为使东英村800多口人喝上自来水、几百亩耕地变成水浇地,郭孝义十几次上下协调,积极跑项目,争取上级补助、组织村民筹资,修复和扩建了东英村大小两个水站;为解决群众收入难题,在他的组织和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椒果产业”,通过栽植花椒、苹果,使群众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11月,郭孝义在东英村抽水站建设工地因过度劳累,不幸以身殉职。2007年中共陕西省委追授郭孝义“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称号,并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向郭孝义同志学习活动。

郭孝义事迹陈列馆,整个展厅占地65m2,采用照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了郭孝义同志的生平事迹,陈列了郭孝义同志的生前所获得的荣誉、为儿女写的书信,为东英村发展时所借贷票据等相关物品。建成后先后接待300余个省、市、村镇参观团参观,2018年以来,在该村接受教育培训的党员干部已达到两万余人次。

五、韩城红色文化资源包含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内涵

(一)中共范家庄支部委员会的成立,就是学习和传承伟大的建党精神,就是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激励学生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自信的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

(二)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基地就是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要教育学生面对敌人和困难,建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民族意志与信念的较量。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顽强抗击敌人,全国军民始终保持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最终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三)韩城烈士陵园以及各个时期优秀人物和英雄人物所承载的英雄精神。就是要让学生和青少年明白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英雄精神,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敌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实现伟大复兴需要英雄精神,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四)清风碑和郭孝义事迹陈列馆所展现的精神内涵是:学习和弘扬新时期基础干部的忠孝仁爱、大德大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奉民为天、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六、合理的运用红色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和消化吸收,弄清弄懂身边红色文化资源事迹、精神内涵以及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用身边发生的事和身边人,把红色文化资源和思政课结合起来,推动思政课学习教育“活”起来、“实”起来,不断引导中学生群体树立“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高尚情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式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1、组织研学、举办一场主题班会、利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开展,还和美育教育结合起来,举行红色歌曲演唱会,在放长假期间,利用制作韩城红色文化抖音小视频等多种方式。用鲜活的案例、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阐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感染和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追求,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少年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充分领悟党的宗旨,引导青少年确立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2、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在学校,学生虽然掌据了课本内容,也能明白一些大道理但是不能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可以积极开设“第二课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感悟。例如,在教学与意志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革命遗迹、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革命先烈在条件异常艰苦的环境中是如何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念来完成伟大革命事业的,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意志坚强,以及如何做意志坚强的人。

让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参观纪念场所、聆听现场讲解、亲身参与体验等方式,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能够起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既要重视课堂内的理论教育,还要积极开展课堂之外的实践教育,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實践育人功能。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应积极挖掘和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文化打造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厚力量,实现红色文化教育与道德法治课程协同育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弘扬主旋律,端正学生价值观,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课程。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使青少年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法治课程任重道远,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社.讲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姚行亮.韩城市红色文化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运用[J].韩城党校学报,2016(2).

[3]曾喜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韩城红色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鹰爪功
追忆红色浪漫
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韩城分论坛隆重举行
暗香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