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高中语文课程融合的探讨

2022-05-18 19:34曹嫄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高中语文

曹嫄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写作、阅读技巧,还要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掌握丰富的阅读技巧,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其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助力。本文在分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必要性的基础上,对高中语文课程与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融合路径,进行了浅层分析,旨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助力。

关键词:中华经典诗文诵读;高中语文;融合路径

引言

作为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对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不仅能够使高中生深刻感知古典文学的艺术震撼力,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良好传承,还能使高中生在诵读过程中,深刻体会文人的情感思想,在准确理解经典诗文含义的基础上,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为其智力的持续发展,提供长久驱动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智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对中华传统经典诗文的诵读,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学习技巧,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在经典诗文的艺术熏陶下,深刻体会中华古典文学的无限魅力,为其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必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对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在实现传统文化得到良好传承的同时,充分体现语文科目的教学本质。[1]高中教育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的主要路径之一,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过程中,深刻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对知识的学习,还包括语言的积累,知识运用和学习技巧的掌握等。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的工具性进行充分发挥,加大中华经典诗文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在学生深刻感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实现对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并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带动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将中华经典诗文与高中语文课程相融合,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知识记忆的高峰期,使其通过对大量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量稳步提升的前提下,实现智力稳步发展。

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高中语文课程融合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作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其学习质量。为了有效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辅助其实现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目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使高其逐步形成良好的诵读意识,为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助力。比如說在《烛之武退秦师》的诵读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悬挂一些跟“烛之武退秦师”有关的经典诗文和优秀画作,通过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使其对诗文诵读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有效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通过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为学生准确理解诗文含义助力。教师也可以将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字词,作为学习小组的名称,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诵读热情,通过拉近经典诗文与学生的距离,辅助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小部分时间,让学生开展优秀诗文的诵读分享活动,通过学生间的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行课下经典诗文的搜集与整理,在激发诵读兴趣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在良好班级环境的熏陶下,实现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其深感知经典诗文艺术魅力同时,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整合路径的多元化

单一的整合路径,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诵读倦怠感,毫无波动的课堂教学节奏,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导致其对经典诗文诵读兴趣逐步下降,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教师要提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课堂教学融合路径的多样性。通过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节奏,带动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诵读质量的全面提升助力。[2]比如说在第一单元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的诵读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的诵读方式,鼓励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诗文,也可以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深入了解诗文的中心思想,还可以通过对诗文的模仿,进行同类型的诗文创作。晨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诵读内容的记忆,还可以通过诗文的感染力,点燃学生的诵读热情,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晨读,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进行诗文诵读。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表演、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诗文的中心思想,在丰富学生课堂体验的同时,加深其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为自身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助力。

(三)科学导入诵读内容

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了一半,学生诵读积极性的高低与教学内容导入质量有着密切联系。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其对课堂教学内容充满好奇,并具有较高的知识探索欲,教师要结合文章内容,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情感激发等策略,巧妙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为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有力保障。比如说在第二单元《鸿门宴》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进行教学铺垫,“为什么不怀好意的宴会称之为鸿门宴呢?鸿门宴背后有隐藏着什么历史故事呢?”通过一系类的提问,让学生心中充满疑惑,在学生迫切寻求答案的心理作用趋势下,为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诵读做铺垫。在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荆轲刺秦王”的历史小短片,通过短视频的引导,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并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对文章内容进行认真诵读,在此过程中使其熟练掌握语文知识,为课堂教学与诗文诵读的高效融合提供推动力。

总结

高中是学生语文素养拔高的关键期,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课程教学相融合,不仅能够在反复阅读中陶冶学生情操,还能辅助其实现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能够丰富高中生的文化底蕴,为其实现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夯实基础。在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意识的关键期,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全面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殷生国.依托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提升学生爱国情感[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74.

[2]朱志红.诵读经典诗文 弘扬传统文化——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考试周刊,2017(87):81.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在破局与建构中迎接融媒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