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因素调查

2022-05-21 23:03罗强军柴翠翠刘春霞王晗林婧
甘肃科技纵横 2022年3期
关键词:二聚体血压年龄

罗强军 柴翠翠 刘春霞 王晗 林婧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成分血制品输注量众多因素中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血压、D-二聚体等的作用,为此类患者的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整理相关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不同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血压、D-二聚体的79例行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手术患者在围术期成分血的输注情况。结果:术前凝血功能、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时,年龄对患者围术期悬浮红细胞和冷沉淀的输注量影响差异显著;性别对患者成分血的输注量影响差异不显著;血小板计数对患者悬浮红细胞和冷沉淀的输注量影响差异显著;血压对患者成分血输注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D-二聚体浓度对患者悬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量影响差异显著性。结论:年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围术期成分血制品输注量,而性别、血压未明显影响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术期成分血输注。

关键词: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年龄;血小板计数;血压; 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 R654.3;R457.1          文献标志码:A

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我国是主动脉夹层的高发区,患者以50~60岁最为常见,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高血压、年龄、性别、先天性疾病等有关,相关文献报道79.6%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合理且规律服用降压药,每天监测血压,对预防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及控制疾病有重要意义。相关文献报道,主动脉夹层作为最常见的动脉急症之一,发病率约为0.03‰[2-5]。主动脉夹层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较高,因此应提高临床重视度。Stanford 法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 Stan-ford A 型和 Stanford B 型。A型主动脉夹层的破口累及升主动脉,病变范围较广泛,病情凶险,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起病急,极为凶险的大血管疾病[6-8]。目前在临床上外科手术治疗是A型主动脉夹层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这类手术难度大、费时长、出血多[6,9],牵涉多个脏器的血液供应,输血治疗是围手术期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7],且通常用血量较大。血液是一种源于人体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尽管近年我国无偿献血规模不断扩放,献血量仍然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临床需求[10]。目前血液资源紧张,血液供需不平衡,季节性缺血、结构性缺血等时有发生[11]。因此科学有效的输注血制品是影响动脉夹层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兰一院)近年来成功治疗的79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中输血量的特点,以期能够为临床有效救治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帮助。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兰一行急性主动脉夹层A型夹层手术患者,病例资料完整,输血记录和手术记录完整,共79例,其中男59例,女20例;年龄22~81岁,平均53.97±11.33岁。本研究已征得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手术方式

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

1.3观察指标

查阅医院输血信息系统和病案管理系统,整理本研究中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关病例资料,记录主动脉夹层手术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记数(Plt),围术期血小板输注量、悬红细胞(RBC)输注量、冷沉淀输注量、新鲜冷冻血浆输注量(FFP)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 <0.05表明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统计分析患者术前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表明不同的年龄阶段患者的凝血功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所列)。

2.2年龄在小于等于35岁时红细胞、冷沉淀的输注量与其它2组相比较少,且有差异

年龄分层及围术期血制品使用情况:分别将不同年龄阶段的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血制品的输注量进行两两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年龄阶段在成分血制品悬红细胞和冷沉淀的输注量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所列)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成分血输注量无显著差异

性别分组及圍术期血制品使用情况比较:将同一年龄段36~50岁的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根据不同性别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血制品输注量,结果表明成分血制品血小板、悬红细胞、冷沉淀和冷冻血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所列)。

2.4血小板计数大于150×109的患者围术期红细胞和冷沉淀的输注量相对减少

患者血小板计数分组及围术期血制品使用情况比较:统计分析患者术前血常规检测指标表明血小板计数与小于120×109的患者相比,血小板计数大于150×109的患者在成分血制品悬红细胞和冷沉淀的输注量均减少,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所列)具有统计学意义。

2.5血压范围不同的患者围术期成分血制品的输注量无差异

患者血压对围术期血制品输注量的影响:将血压低于等于110/70 mmHg 与血压高于110/70 mmHg 的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血制品输注量,结果表明成分血制品血小板、悬红细胞、冷沉淀和冷冻血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5所列)。

2.6患者D-二聚体的浓度在1.73~6.22 ug/mL 时与0~1.73 ug/mL相比,悬浮红细胞、血浆的输注量输注量减少,且差异显著

患者血清中 D-二聚体的浓度对围术期血制品输注量的影响:统计分析患者术前D-二聚体的浓度及患者围术期用血情况表明,与 D-二聚体的浓度为0~1.73 ug/mL 的患者相比,浓度在1.73~6.22 ug/mL 的患者在成分血制品悬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量减少,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6所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是最常见主动脉疾病之一。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12],如果不进行恰当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周玉姣[13]等人的研究發现,体外循环使复杂的心血管手术得以实施,但也导致血液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红细胞与异物接触以及一些炎症反应,更容易发生红细胞损伤。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也会增加术中输血的风险[7]。主动脉夹层手术作为外科大型手术之一,在围手术期需要输注大量的血液及各种血液制品,术中输注红细胞可缓解贫血引起的缺氧损伤[14],但输异体血有传播甲肝、乙肝、艾滋、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发生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甚至会影响疾病的远期预后[15-16],且血液资源紧张,因此合理有效的进行输血治疗对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近年来相关文献研究表明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膀胱切除术围术期输血量影响显著[17],此外也有文献报道对于严重的烧伤患者的用血情况调查表明,年龄是影响患者围手术期血制品输注量的重要因素[18]。血小板计数、血压、D-二聚体等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病情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围术期血制品及时有效的输注是影响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量的增加,血液供给呈现紧张的态势。为总结和积累在主动脉夹层手术方面的输血经验,以便能够及时提供足量而合适的血液制品,保证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输血治疗,本文通过对79例行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在术前凝血功能、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统计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与围手术期成分血制品输注量的相关性,血小板计数不同、血压不同、D-二聚体浓度不同分别与围手术期成分血制品输注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凝血功能在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成分血制品输注量,其中年龄在≤35岁时悬浮红细胞(2.9±0.58)、冷沉淀(14.4±6.92)的输注量与其它两组相比输注量最少并且差异显著;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在成分血制品上的输注差异不显著(P>0.05);血小板计数>150×109的患者与计数<120×109的患者相比,围术期悬红细胞和冷沉淀的输注量均减少,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110/70 mmHg与血压>110/70 mmHg 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术期成分血制品的输注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D-二聚体浓度不同的患者围手术期成分血制品输注量,D-二聚体的浓度在1.73~6.22 ug/mL 时与D-二聚体的浓度为0~1.73 ug/mL相比,悬浮红细胞(4.94±2.48)、血浆(930.77±296.71)的输注量输注量均减少,并且差异显著。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19]。在我国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多以50~60岁年龄组最为常见,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主要集中在年龄50岁以上的患者,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也与之前的报道相一致[20-21]。

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是治疗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重要手段,因此及时的血制品输注是确保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结合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年龄、患者术前血常规中的血小板计数、及血清中D-二聚体的浓度是影响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成分血制品输注量的众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浓度,合理有效的平衡好缺血和输血的风险,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7,22],以准备适量患者所需要的血制品,满足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输血要求,促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能节约血液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本组资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只能初步推断患者围术期血制品的输注范围。此外样本例数不够大,可能对统计学有一定影响,将来通过增加样本量或纳入其他中心的病例,将能获得更有说服力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彭俊.原发和继发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施行孙氏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0,37(1):107-111.

[2]石烽,王志维.主动脉夹层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1):28-31.

[3]张炜宗,袁红,章慧慧,等.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1):53-63.

[4]郭伟,刘峰,葛阳阳. B 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共识与争议[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12):1339-1345.

[5]吴昭瑜,仇鹏,黄群,等.主动脉夹层药物治疗目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2021,13(1):84-87.

[6]孙立忠,刘宁宁,常谦,等.主动脉夹层的细化分型及其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8):1171-1176.

[7]史景莉,马会敏,朱小影,等.102例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中红细胞输注量的调查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20,41(10):95-98.

[8] Zafar MA,Pang PYK,Henry GA,et al. Early spontaneousresolution of an iatrogenic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J]. Aorta(Stamford),2016,4(6):235-239.

[9] Shander A,Van Aken H,Colomina MJ,et al .Patientbloodmanage-ment in Europe[J]. Br J Anaesth ,2012,109(1):55-68.

[10]洪毅.临床输血与检验[J].中国输血杂志,2016,18(6):541-544.

[11]刘晓骅,李玲,练正秋.某院外科大量用血报批的情况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7):2540-2543.

[12]印隆林,杨志刚,陈加源,等.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及 CT 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7):1373-1375.

[13]周玉姣,于坤.體外循环红细胞损伤的原因、表现及危害[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5,13(1):61-64.

[14] Magruder JT,Blasco-Colmenares E,Crawford T,et al. Var⁃ia-tionin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practices during cardiac opera-tions among centers in Maryland:results from a state quality- im- provement collaborative[J].Ann Thorac Surg,2017,103(1):152-160.

[15] Johnson DJ,Scott AV,Barodka VM,et al. Morbidity andmortality after high- dose transfusion[J]. Anesthesiology,2016,124(2):387-395.

[16]陈长伟,杜磊.心脏疾病患者围术期输血策略:限制性或宽松性[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8):898-904.

[17]王声政,陈凌武,林焕懿,等.影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失血量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9):831-834.

[18]杨慧,蔡爱玲,陈鑫,等.严重烧伤成年患者用血情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2):186-188.

[19]林淑梅,唐媛,徐国良,等.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714-3716.

[20]曹贵方,毕齐,曹莉.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1059-1061.

[21]马韬,符伟国,董智慧,等.胸主动脉夹层单中心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8):596-598.

[22]孟庆宝.临床输血管理若干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9):734-736.

猜你喜欢
二聚体血压年龄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最怕啥
年龄歧视
天冷了要换好一点的降压药吗
算年龄
年龄的秘密
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