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5-22 23:30徐晨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徐晨媛

摘要:核心素养是课程讲授的核心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积极意义。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日常的数学课程学习中,常会在数学问题分析上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而通过对核心素养的重视,能够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分析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问题分析能力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工作者们对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点。核心素养能够体现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与核心能力,培养学生拥有数学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根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需重视对学生数学敏感性、运算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进行培养,以此来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掌握数学解题技巧,提升数学问题分析能力。

1.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提升数学语感

数学语感又称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题目中词汇、语句的理解能力。当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时,他们才会更清楚地了解题目中蕴含的数字关系,厘清题目中的干扰因素,从而拥有高效的数学解题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感与审题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他们问题分析时更快的找准关键点,并根据捕捉到的信息进行问题分析。

例如,在讲授苏教版中《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时,教师需要让同学们和与积的知识探索中,逐步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中蕴含的规律。为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数的和开始并引导同学们进行研究。如教师率先举例13、57、48与100,而后询问同学在这组数字中有哪些发现,当同学们回答出和的奇偶性时,便可以让他们再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而后教师提出猜想,在刚刚的讨论与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和的奇偶性与加数的奇偶性有一定的关系,那如果只给出你三个数字,你还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吗?三和数字能够形成和的奇偶性吗?教师可以帮助同学们找出其中的关键点,以此培养他们的数感与审题能力。在接下来的验证中,教师也需要做好引导工作,最后帮助同学们得出该结课程的结论。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根本上了解这一知识点,得到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化,并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字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增强了他们的数学审题能力,进而更高效地提升他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2.数学问题贴合实际生活,增强课堂问题多样性

根据既往的小学高年级授课经验来看,多数数学教师的授课模式较为死板,他们在讲解数学问题时,更加注重对教材中例题与练习题的讲解,常机械性的將题目中的数字表述出来,要求学生用所学公式进行问题分析。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数学问题分析的根本,它不仅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也使他们养成了死板的运用公式解题的思维,严重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问题分析的教学时应适时将学生的生活场景融入其中,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促进课堂问题分析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例如,在讲授苏教版《校园绿地面积》一课时,教师在引入课程前可以为同学们展示几张校园绿化的照片,并询问同学们校园美不美?这么美的校园你知道绿地面积有多大么?我们可以运用怎样的手段来搜集数据呢?在同学们对这一话题感兴趣时,教师可以带领他们到操场上进行数据的测量,教师需在旁进行指导,帮助同学们用合理的手段完成对操场绿地的测量。测量完成后,在课堂上将同学们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开始讲授平面图形求面积的相关知识,讲授如何用割补的方法来计算较为复杂图形的面积。通过这节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生活中物体测量的方法与技巧,也能够拥有较复杂面积的图形进行面积计算的核心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测量并计算一些他们生活中常接触的事物,如家中卧室的面积、餐桌的大小等。在这样的融入生活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数学问题分析能力与核心素养均能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

3.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为数学问题分析打下基础

在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的问题分析教学时,教师除了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分析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对数学课程理论知识点的讲授。只有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才能更好的提升数学问题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授苏教版中《分数乘法》时,数学教师需帮助同学们在学习过运算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分数乘法的学习。有关分数乘法这节课程较为重要,它是后续学习分数各类运算的重要基础,为此教师需要更加重视对这节课程的教学,为同学们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可以先从同学们已掌握的分数加法开始,如+=、++= 等有关于相同分数的加法练习,并依次递加题目的难度,如+++++= 等,当同学们开始出现计算较慢、计算困难的情况时,便可以引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讲授。通过教师的讲授,当同学们掌握了一定计算方法时,还可以通过应用题的加入,来帮助他们提升数学问题分析能力。如,一只一朵小花占一张纸条的五分之一,那么三朵小花会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呢?教师可以指明一名同学进行读题,并帮助他们对这道题目进行分析,在教师的带领分析下,同学们能更直观的了解题目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得到数学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

但要想更好的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数学问题分析的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还应举一反三,在一道题讲述过后,开展相关类型题目的练习。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为他们未来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数学问题分析能力的养成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教学也更符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与数学问题分析的培养是极具重要的意义的。我们都知道,数学的解题离不开对问题的分析,只有教师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才能逐步提升他们的数学实践与解题能力,进而得到该科目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领路人,也需要不断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完善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优化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策略,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花.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 试题与研究,2021(01):76-77.

[2]赵丽丽. 试论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3):89-90.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