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前阶段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2022-05-24 09:44李宛雨胡婉琳黄琪渊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医学生考试临床

李宛雨 ,胡婉琳 ,黄琪渊 ,王 骁 ,李 娟

(1.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2.成都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3.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业人才。现行的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大一至大三学年为临床前阶段,在校内进行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少量专业课程的学习。大四至大五学年为临床学习阶段,在附属医院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习。为了解本校学生临床前阶段的学习现状,特进行本次调查。以成都医学院2016级(大三)、2017级(大二)和2018级(大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习态度、学习氛围、考试焦虑、家庭背景、参与科研、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第二课堂等方面着手,分析比较,为全面了解该专业学生临床前阶段学习现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成都医学院2016级、2017级和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调查形式遵循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星软件发布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前阶段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学生扫码在线填写并提交问卷。回收信息,统计分析结果。问卷的问题以单选题、填空题形式呈现,并根据相关政策,走访各班,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生活。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收回问卷256份,其中有效问卷241份。调查对象中男性98人(40.66%),女性143人(59.34%);2016级30人(12.45%),2017级69人(28.63%),2018级142人(58.92%)。具体见表1。学习现状主要受两方面影响,学习方面为主,生活方面为辅;学习方面学习态度、学习氛围、考试焦虑占主要因素,生活方面专业选择、课余活动、家庭背景占主要因素。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学习现状相关调查结果

2.2 学习方面

2.2.1 学习态度 调查对象中认为自己学习非常努力的有17人(7.05%),一般努力的有116人(48.13%),不够努力的有94人(39.00%),完全不用心的有14人(5.81%)。同时,学生对于不同课程学习态度不一致,多数学生更加重视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中,35.68%的学生认为“及格就行”,学习热情较低。

2.2.2 室友和同学的带动作用及班级学习氛围 调查对象中认为室友和同学起到了带动自己学习作用的有131人(54.36%),认为没有起到作用的有110人(45.64%);与室友或同学一起学习的情况:经常49人(20.33%),有时116人(48.13%),很少50人(20.75%),从来不会26人(10.79%);班级学习氛围:认为非常浓厚的有58人(24.07%),一般的有156人(64.73%),不太浓厚的有27人(11.20%)。

2.2.3 医学生考试月的突击与焦虑 只有一成学生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压力,四成学生认为压力适当,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相当大。学业压力带来考前焦虑,调查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发现,好好复习134人(55.60%),考前突击53人(21.99%),随缘9人(3.73%),不同课程采取不同态度的45人(18.67%)。

2.2.4 考试挂科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191人(79.25%)从未挂科,挂科1门和2门的分别有32人(13.28%)和10人(4.15%),挂科3门及以上的有8人(3.32%)。

2.2.5 大学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的通过情况 146人(60.58%)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1人(8.71%)通过了计算机二级考试(除去大一学生,实际通过率为21.21%)。

2.3 生活方面

2.3.1 第二课堂 参加社团的有216人(89.63%),担任过学生会或社团干部的有80人(33.20%)。

2.3.2 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与教师科研项目情况 超过一半的学生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负责人的有48人(19.92%),作为项目组成员的有92人(38.17%)。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仅25人(10.37%)。

2.3.3 家庭背景 73.03%的学生来自农村和乡镇,父母学历约八成为初、高中水平,仅有13.27%的家长从事与医疗相关的工作。

3 讨论

3.1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英语和计算机通过率两极分化明显

本次调查表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前阶段学习现状较好,挂科、重修及留级的人数少。英语和计算机学习呈两极分化,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超过六成,而计算机二级的通过率不足一成。虽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较高,但是大多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不强,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与有效措施,英语学习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1]。计算机二级通过率低是本次调查发现的一个显著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本次调查对象以大一学生为主,而计算机等级考试从大二开始才能报名参加。数据显示,全国高校考试计算机二级通过率仅为20%[2],而该项考试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取得学位证,也是衡量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指标。

3.2 临床医学专业部分学生存在学业压力和焦虑心理

近一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没有被室友和同学带动学习,也不会经常和室友或同学一起学习,说明班级学习氛围不浓,仅靠自律性学习。同时,医学生学制长、课程多、专业性强、学业压力大,容易出现焦虑心理,生病、熬夜、考前准备不够充分、担心挂科、课程内容枯燥难懂、父母期望高是考试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3]。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规划意识,不重视学习过程,选择牺牲睡眠突击完成课业和考前复习,而缺乏睡眠则进一步加重了焦虑情绪。

3.3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积极性两极分化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积极性高,与学校近年来积极推进该项目以及项目整体难度不大有关。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人数偏少,经走访学生和教师,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一是缺乏积极性,本次调查对象以大一学生为主,部分学生尚不清楚临床医学生做科研的意义;二是精力有限,繁重的学业与科研之间难以平衡;三是科研周期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大三结束后会转至附属医院学习,难以完成后续实验及相关工作。

3.4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多数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

本次调查表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八成以上学生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以下简称“第一代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多数一般。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意味着他们不论在家庭经济条件还是文化资本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没人能给出建议,对未来仅仅停留在毕业考研的模糊目标上,他们在大学的拓展性学习活动较为匮乏,课程要求以外的语言学习、辅修第二学位的比例均低于非家庭第一代大学生[4]。其中,在课程以外的语言学习(如参加课外语言辅导或培训课程、辅修第二外语)、海外学习、辅修第二学位等拓展性学习活动上,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差距最大。如何让勤奋刻苦且中规中矩的“第一代大学生”确立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这是衡量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

4 对策与建议

4.1 英语和计算机学习

针对目前存在的缺乏英语课外学习环境、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可改进模式,进行分层教学,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拓展第二课堂、丰富英语社团活动、使用移动学习工具、增加海外研学项目、开设“国际课程周”等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为提高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率,学校可以组织授课教师编写参考资料和组织相关培训,同时创新教学方法,重构课程内容,将相关考试内容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开展项目式学习等。此外,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竞赛项目,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4.2 职业规划

针对部分学生存在对未来职业规划、人生目标不清晰等问题,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在入学初期通过入学系列教育、主题班会等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帮助医学生尽早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好的学习状态。此外,学校可邀请临床专家、优秀毕业生、取得突出成绩的在校生举办讲座,分享自己临床工作、学习、参与科研、竞赛等的经验,帮助医学生提早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明确而坚定的目标。鼓励医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控制使用手机进行娱乐和社交的频率。同时,根据学校“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原则,医学生从大一寒假开始到医院进行见习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尽早了解医疗工作环境和诊疗流程,从而提升学习主动性,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医患沟通能力[5]。

4.3 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

低年级医学生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晚睡,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生活作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减少焦虑情绪的出现,进而提高面对考试的适应能力[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及时反馈,能起到鼓励和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也能有效避免考前突击。

4.4 科研能力培养

将科研能力培养整合到本科教育中是当今医学教育的趋势。因此,学校应在顶层设计中明确培养目标和建立科研能力培养体系,采取多种措施为学生创造科研条件,提供科研机会,加强科研训练[7]。比如扩大宣传、评选“科研之星”等,鼓励学生投入科学研究,并尽早开设相关课程,增设各类专项项目,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教师在课堂上也可结合教学内容介绍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成果,点燃学生心中科研的火种,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

4.5 当好“第一代大学生”

“第一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面临更多挑战,对专业和学校认同感较低。针对这部分学生,学校应从生活、学习、社交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归属感,并在强调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定期开展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申请、创业大赛等综合实践活动,支持“第一代大学生”积极入党、担任学生干部、参与各类竞赛等,充分培养自尊自信、与人沟通合作的社会情感技能,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8]。通过落实奖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第一代大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细致开展工作、同学之间成立帮扶小组,实施结对帮扶、教师差异化教学等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

综上所述,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6级、2017级、2018级学生基本学习情况良好,学习踏实努力,少数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考前焦虑,对未来职业规划、人生目标不清晰等问题。为此,学校应从顶层设计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相应培养体系;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将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实现育人目标;授课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差异化教学,为国家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医学生考试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