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修复中原有锔钉的处理方法
——以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的修复为例

2022-05-24 12:05刘宏帅纪东歌
陶瓷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附着物花果扫描电镜

刘宏帅,纪东歌,周 华

(1.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100191;2. 故宫博物院,北京市,100009;3.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100191)

0 引言

本文主要是针对陶瓷修复中原有锔钉的再处理问题,以一件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的修复为例。这件器物,在口沿部分留有锔钉修复过的痕迹,以此为切入点,研究锔瓷工艺和陶瓷修复中原有锔钉再处理等相关问题。经走访和查阅相关文献所知,锔瓷工艺,民间又称“锔活儿”,通俗的来讲就是指陶瓷器修补技术,这种技术在我国流传已久,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古文献资料记载,锔瓷工艺在明清时期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是锔瓷工艺的起源地,这种工艺在海外也曾流传。通过YXLON MG325大型固定式X光探伤机检测得知,这件文物的锔钉本身状况比较良好,牢固性也比较强,没有出现老化或剥落等现象,也并不是特别影响器物本身,只是铁锔钉表面存在锈迹。因此,在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的修复保护过程中,对于原有锔钉的再处理,采取将对锔钉外围的污渍进行适度清洁,尽量减少对原有锔钉的干预,最后给铁锔钉涂上一层缓蚀剂,延缓铁锈,作为一个封护性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既符合文物保护原则中的“最小干预原则”,也会尽量保留前人的修复痕迹,保留它的历史信息和价值。

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此壮罐高22.5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8.5厘米,重936.1克。为圆唇口,短直颈,斜折肩,长圆直筒腹,腹下近底向内折收,圈足,带盖,底有“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排楷书年款。造型规整,端庄浑厚,花枝图案缠转不断,兼具实用功能与陈设观赏性。壮罐配有器盖。此盖口径9.6厘米,高4厘米,重186.1克。笠帽式,圆珠钮,胎体轻薄,工艺细腻,通体绘釉上彩缠枝花果纹。(见图1)

图1 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正视图

1.1 文物病害描述及病害图

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器身的口沿部分有一处长约5厘米的缺损,另一侧有一处长约8厘米的完全断裂裂痕,并用四个铁锔钉进行修复过的痕迹,器身的釉上彩被附着物和油渍覆盖,存在侵蚀现象。器盖部分,圆珠钮一侧有少许缺损,有侵蚀和附着的现象。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的病害图与图例:用Adobe Photoshop CC 2017软件绘制病害图,标注瓷器毛边、惊纹、冲口、破碎、缺损、侵蚀、附着物等。(见图2、图3)

图2 光绪款缠枝花果纹壮罐器盖正视病害图

图3 光绪款缠枝花果纹壮罐器盖正视病害图

2 文物检测分析

2.1 YXLON MG325大型固定式X光探伤机检测及分析结果

大型固定式X光探伤机,型号YXLON MG325。检测条件:电压为85kV(千伏);电流为2.5mA(毫安); 焦距为5.5FOC ;时间为1min(分钟)照射高度为70cm(厘米)。

调整胶片使射线点对准胶片上的焦点,照射高度为70厘米,再将器物放在胶片之上,用海绵泡沫固定住器物,离开铅屋,将电压调整为85千伏,电流为2.5毫安,焦距为5.5FOC,时间设定为1分钟。完成后,取出胶片,放进胶片读取机中,再用电脑修改图片的明暗度和对比度,使图像显示的更加清晰。(见图4、图5)

图4 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器身探伤图

图5 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器盖探伤图

分析结果:通过X光探伤仪的检测,可以看出文物内部相对稳定,锔钉部分的状态很好,没有出现错位,器身存在的裂缝和冲线只是表象,器物的内部结构并没有造成损害,不会造成文物的二次伤害,由此可见,锔钉稳定,不用进行拆除工作。另外可知,器物的缠枝花果纹部分和本体部分的所采用的材质不同。

2.2 SU151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及分析结果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型号SU1510。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能谱仪对部分样品的基体进行观察,采集谱图,确定样品的元素,通过定量分析,最后得出报告。

检测条件:15.0kv,16.7mm×900 SE,50.0um,软件:EMAX,模式:Point&ID微区分析功能。

针对表面污染物和遗留原修复材料,用手术刀在锔钉部分、器身,口沿部分、器盖圆珠钮部分,分别取样,装进样品袋中,并注明取样的部分。用黑色胶带将样品固定在试片上,调好测量数据,开始检测,接着用EMAX—Point&ID采集谱图,确认元素,定量分析,最后得出报告。

分析结果(见图6):通过盖钮部分样品的扫描电镜图及元素比可以看出,该件样品中存在碳、氧、钠、镁、铝等元素,其中碳和氧元素含量较高,由此可以看出附着物为有机物,又根据是从盖钮的部分取样,推测盖钮部分附着物为污渍、油渍。因盖钮部分长期使用,手部出汗的油脂会对这部分造成侵蚀和附着。

图6 盖钮部分样品的扫描电镜图及原子比

分析结果(见图7):通过器身口沿部分样品的扫描电镜图及原子比可以看出,该件样品中存在碳、氧、钠、镁、铝等元素,其中碳和氧元素含量较高。分析检测的结果与盖钮部分样品的成分相似,由此可以看出器身口沿部分的附着物同为有机物,又根据是从器身的口沿部分取样,推测附着物为污渍、油渍。受使用习惯的影响,器身口沿部分经过长期使用,手部出汗的油脂会对这部分造成侵蚀和附着。

图7 器身口沿部分样品的扫描电镜图及原子比

分析结果(见图8):通过锔钉周围物质部分样品的扫描电镜图及原子比可以看出,该件样品中存在碳、氧、镁、硅、硫、氯、钙、铁等元素,其中碳和氧元素含量较高,由此可以看出锔钉部分的附着物为有机物。锔钉样品中检测出的钙元素、硅元素可能是由于保管不当,空气中的尘土附着积累所形成。钙元素也可能是石灰,在锔瓷时用作加固或者对铁锔钉的一种保护材料。硫元素可能是由于保管不当,造成腐蚀后产生的新的产物。铁元素可是锔钉部分一些锈蚀产生的影响。

图8 锔钉周围物质部分样品的扫描电镜图及原子比

分析结果(见图9):通过锔钉周围白色物质部分样品的扫描电镜图及原子比可以看出,该件样品中存在硼、碳、氧、镁、硫、钙、铁等元素,其中硼和氧元素含量较高,由此可见锔钉周围白色的补配材料和填补材料,大概为白硼钙石(4CaO·5B2O3·7H2O)和硫酸钙(石膏CaSO4)。

图9 锔钉周围白色物质部分样品的扫描电镜图及原子比

3 制定文物保护修复方案

对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的保护性修复,制定的流程如下:清洗→加固→锔钉处理→补配→打磨→上色→仿釉。

4 文物保护修复具体实施步骤

4.1 清洗

在清洗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的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的是,不要让溶剂浸泡到锔钉部分,所以需要在清洗工作之前,需要对锔钉部分采取一些保护措施,防止溶剂的渗透和接触。清洗工作先从器盖开始,在清洗器身时需要将锔钉部分用保鲜膜覆盖好,用美纹纸粘贴好保鲜膜的边缘,防止溶剂的浸泡。

另外,器身和器盖上为釉上彩花纹,在清洗过程中需要格外的小心,釉上彩可能因为清洁过度造成剥落或损坏。在清洁釉上彩花纹部分附着的污垢时,采取保守、温和的清洁措施,先用棉签蘸取去离子水,慢慢擦拭,擦掉一些附着力较弱的污垢。对于一些较顽固的附着物,用软毛牙刷,轻轻刷去。在没有釉上彩花纹的部分,存在一些不容易去除的顽固污垢,需要用手术刀轻轻剔除后,再用去离子水擦拭。

在清洗断口和裂缝时,先采取物理方法,棉签蘸取去离子水擦拭,软毛牙刷轻刷,对一些不易清除的污垢,采用一些有机溶剂,先用酒精擦拭,擦拭过后用去离子水再擦拭一遍;对于一些用酒精也不能去除的污垢用丙酮进行擦拭,擦拭过后再同样再用去离子水进行擦拭。

4.2 加固

通过X光探伤图,可以了解到,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的冲线和裂隙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器物内部并没有产生会影响文物稳定性的病害,所以只用对器物的裂隙和冲口进行一些加固处理。先用环氧树脂填进器物裂缝,再用热风枪对填进裂缝的胶体进行加热,最后剔除多余的胶。

4.3 锔钉处理

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的口沿部分存在锔钉修复过的痕迹,所采用锔钉是铁锔钉,其表面已经生锈,有些锈蚀已经沁入胎体。锔钉周围覆盖的白色物质,经过检测是为了保护铁锔钉不生锈的石灰混合而成的物质,但是石灰覆盖范围较大,已经影响器物的美观,所以需要清洗锔钉周围多余的污垢,缩小污渍范围,而且缝隙处没有黏合剂,所以缝隙处也要清洁干净。根据X光探伤图显示,锔钉修补的地方,没有影响器物内部的稳固性,所以对锔钉采取不拆除,并加固处理的修复保护措施。锔钉周围的污垢先用棉签蘸取少量酒精,轻轻擦除,在擦拭过程中不要碰到锔钉,对于酒精清除不掉的污垢,用手术刀一点点剔除。缝隙部分要尽量清洗干净,采用局部擦拭的方法,先用酒精进行擦拭,擦拭过后再用去离子水擦拭,不能去除的污垢用丙酮溶剂进行擦拭,擦拭完成后同样用去离子水再次进行擦拭,在处理过程中不要碰到锔钉的部分。锔钉及其周围部分的清洗工作完成后,需要对铁锔钉进行防护性处理,铁锈存在专门的缓蚀剂,可以涂在锔钉上作一个封护,延缓铁锔钉的氧化生锈。

4.4 补配

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器身的口沿部分有一处长约5厘米的缺损,取出齿科藻酸盐印模材料,按照水粉27ml:10g的比例进行调和,持续做∞字型调和并稍微施加压力,一分钟内颗粒便会消失,形成均匀细腻的膏状,此时即可进行对口沿内部完整部分的翻模,等待3分钟冷却后,取出内模,用凡士林作为脱模剂,均匀的涂抹在内模部分,以便脱模,再用美纹纸固定好内模。然后用剪裁好的红蜡片覆盖住器身口沿外部的完整部分,用热风枪均匀加热至软化,保证红蜡片完全贴合器物口沿部分,待冷却后取下已经定形的红蜡片,作为外模,再将凡士林均匀的涂抹在外模部分,以便脱模。

内外模制作完成后,调和补配材料。按照1:1的比例调和环氧树脂,在调和好后的胶中加入一点钛白颜料,将颜料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碳酸钙、玻璃微珠等填充剂调和调匀,反复调和至胶不粘手且成团的状态。将调和好的补配材料填充到齿科藻酸盐印模材料所制作的内模上,再将红蜡片制作的外模覆盖在内模之上,用热熔枪在红蜡片的边缘地方进行点胶加固,再把受内外模挤压出来的多余填充物清理掉。因为器物的外部更加方便打磨,所以利用重力作用,将缺损部分冲下放置,并固定好器物。待填充材料完全干后,用棉签蘸取酒精,清除掉对红蜡片进行加固的热熔胶,并对外模进行拆除,而后拆除用美纹纸固定的内模,内外模拆除后,用棉签轻轻擦拭掉补配部分表面的凡士林。在一系列补配工作完成后,对补配部分进行打磨工作。

4.5 打磨

先用酒精灯加热手术刀剔除补配地方的多余部分,补配部分周围的釉面用美纹纸粘贴好,以防在打磨过程中,对器物釉面造成二次伤害。先用小锉刀将多余的部分进行大致修整,接着再分别用粗细不同的砂纸对补配部分进行细致打磨。最后,使用最细的砂纸打磨抛光至与器物平滑,使补配地方达到与器物本身不卡手的地步。

4.6 上色

用水性丙烯颜料调和颜色,作出壮罐口沿部分的颜色。

4.7 仿釉

水性光釉,用毛笔和喷笔上色。修复前后对比照(见图10、图11)。

图10 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器修复前

图11 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器修复后

5 结论

通过对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的保护性修复,不仅简单的了解了锔钉的工艺,也经过修复保护了一件带有锔钉的文物。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检测和分析,制定了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科学合理的对锔钉部分进行了保护性修复。这件器物上的锔钉修复,修补的比较好,到现在也没有影响它的一些功能,锔钉也没有老化或者剥落,保存的也比较完好。经过X光探伤图可以看出锔钉修复过的痕迹没有恶化,也没有破坏器物内部的稳定性。所以说,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讲,不拆除原有的锔钉也算是一个再保护,但是,它现在上面还是有了一些范围不大的病害,比如说这些铁锔子,它表面虽然有了一些锈蚀,但这是它锔钉本身的锈蚀,没有对周围进行扩散性的腐蚀,锔钉的牢固程度也比较强,并不是特别影响器物的本身,所以在修复保护过程中就只是对锔钉进行了一个外围的清洗,清洗的程度很小。再比如说锔钉周围的白色物质,它也是锔钉的一部分,它对锔钉有保护作用,但是它的范围过大,影响了器物整体的美观性,所以就进行了一个适度的清洁,只清洗多余的部分,靠近锔钉的部分并不清洗。这样的修复方法,保留了原有锔钉,可以让后人更加了解民间的锔瓷工艺。光绪款粉彩缠枝花果纹壮罐上的锔钉修复痕迹具有历史信息和价值,它是前人修复的一种痕迹,虽然锔瓷工艺造成的这种锔孔,已经对器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这也是它使用痕迹的一种延续,修复的一种方法,值得去探究和保护。

猜你喜欢
附着物花果扫描电镜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兵马俑修复:为你,千千万万遍
邛海湿地冬季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船底涂层有什么作用?
卢龙县绿鑫苗木(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M701F型燃机高温部件附着物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研究
噩梦牌闹钟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
几种典型扫描电镜生物样本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