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论背景下西藏山地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22-05-24 08:07刘明坤杜杨婷
运动精品 2022年10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山地西藏

刘明坤 杜杨婷

两山论背景下西藏山地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刘明坤 杜杨婷

(西藏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通过从两山论发展理念视角出发对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具有资源禀赋好、政策扶持大的优势;但同时存在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山地户外运动人力资源短缺、山地户外运动产品供给少等现实问题。为促进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发展战略:确立两山论发展理念,以先进理念引领山地户外运动发展战略;坚定全国户外运动大区目标,实施以目标促发展战略;普及户外LNT法则,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借鉴成熟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

两山论;山地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论。“两山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核心论断,指明了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阶段所必须迈入的现实路径[1],已成为引领我国绿色发展的指导方针。2020年8月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明确提出了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发展原则,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明确了总体方向。山地户外运动是以野外环境为载体进行的,尤其需要践行“两山论”的发展理念。山地户外运动自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立项以来便开启了我国山地户外运动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发布文件扶持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八部委印发《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山地户外运动产业[2]。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性产业”[3]。一系列的利好政策让西藏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随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也发布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山地户外运动引领工程,依托西藏山地户外运动优势资源建设全国山地户外运动大区。西藏所处的青藏高原地区发挥了亚洲水塔般的重要功能,对我国乃至亚洲的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环境及生态屏障作用[4-5],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此,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要以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为首要前提。然而就目前两山论发展背景下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战略如何定位、如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都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两山论”的发展视角,对西藏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加以研究。厘清西藏山地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以保障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西藏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的优势

西藏是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开展较早的地区,所以在户外运动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为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资源优势

1.1.1 丰富的山地资源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典型的高原山地地貌。这里山脉密布,因此西藏也有“山的故乡”“千山之宗”之称。西藏有8000米级山脉1条,7000米级山脉3条,6000米级山脉数十条,其中8000米以上山峰5座,7000米以上山峰70多座,6000米以上山峰数千座[6]。并且群山中密布着高原湖泊和草地,雪山、江河、高原湖泊、高山草地星罗棋布,山水相依、草原湖泊相伴的绝美景色在这里随处可见。丰富的山地资源是山地户外运动开展的良好前提,这里可开展高山探险、滑雪登山、攀岩、皮划艇、漂流、滑翔伞等不同类型的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和不同级别的山地户外赛事。西藏是我国山地户外运动资源较富集的地区,优良的自然资源是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的优势和前提条件,因此西藏又有着“户外天堂”之美誉。

1.1.2 独特的人文资源

山地户外运动的开展除了需要良好的山地资源外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西藏自古以来是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其区域文化十分繁荣。多个民族在这里生活繁衍,孕育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又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并且独特的宗教文化又给藏地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西藏的村落、历史遗存、宗教文化、民族风情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对国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不仅仅能作为旅游资源,更是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的重要载体。

1.2 政策优势

通过梳理近些年促进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见表1),不难发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等部门对我国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和西藏地方层面均出台了关于促进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有了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得到了实质性的保障,为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政策基础,极大的促进了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尤其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山地户外运动引领工程,依托西藏优势资源建设全国山地户外运动大区,明确了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总体发展目标。2021年2月文旅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更是提出了建设登山旅游基地,为西藏登山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因此,西藏要以诸多利好政策为机遇,依托优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产业。

表1 2014-2021年相关政策文件对西藏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的影响

2 西藏山地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登山等人文活动的“侵入”,使各种污染接踵而来,山区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已尖锐地摆在人们的面前[7]。据调查显示,上世纪50年代至今,珠峰北坡被遗弃垃圾超140吨[8],给珠峰山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目前国内山地户外运动还处于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山野。但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户外环保理念尚未被人们所理解,往往一场山地户外活动后满地垃圾的报道屡见不鲜。尤其是在自媒体流行的当下,一段唯美的户外美景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员前往。大量人员到访野外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冲击,突破野外环境的承载极限,给野外环境带来极大危害。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且独特的高原地貌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原动植物有着地域独特性,大量户外爱好者的到访,必然会破坏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青藏高原是亚洲12条大河流的发源地,拥有除南北极外最大的储冰量,被誉为“亚洲水塔”[4],可见其地位极其重要。因此在高原地区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的同时要兼顾好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达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2.2 山地户外运动人力资源短缺

体育人力资源作为体育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主体,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山地户外运动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则需更专业的从业者来提供指导,因此充足的山地户外运动人力资源是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化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西藏山地户外运动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活跃在行业内的专业人员主要以西藏拉萨喜马拉雅山登山向导学校培养的登山向导为主,该校建校22年来累计培养登山户外专业人才12批310人[10],但因该校的人才培养规模相对较小、人才订单式培养等原因未能满足当前西藏山地户外运动市场的人才需求。使得西藏山地户外运动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产业化发展,也不利于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且西藏地处高原地带,海拔高,氧气稀薄,环境复杂恶劣,更需要大量专业的了解当地环境的山地户外运动从业者,以此才能够保证山地户外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山地户外运动产品供给较少

西藏的山地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开发的山地户外运动产品相对较少,不能与全国户外运动大区的发展目标相匹配,不利于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产业化。目前,西藏山地户外运动产业中仅有登山运动项目商业化程度较高,除“珠峰攀登”为代表的商业登山活动已形成全国性影响力之外,尚缺乏其他的核心竞争项目。西藏登山大会已连续举办了20届,圣山登山探险服务公司已成功组织高海拔雪山攀登活动190余次,帮助167人安全登顶珠峰,累积为3000余人提供登山探险和山地户外技能培训服务[11]。其它的如水上项目、航空运动、山地户外赛事等项目开展相对较少,且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山地户外赛事。不能做到对户外爱好者的持续全方位吸引,不利于山地户外运动的持续发展。西藏山地户外运动需要从登山主题之外发展更多、更新、更热的山地户外运动项目,打造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核心竞争力。

3 西藏山地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1 确立两山论发展理念,以先进理念引领发展战略

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首先应确立先进的发展理念,以两山论为指导理念,山地户外运动各项目的发展均应围绕这一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走生态美好与山地户外运动统筹兼顾的发展之路。理念一经确定各个项目的规划、发展均应遵从这一发展理念。其次在两山论发展理念指导下要制定出西藏自治区山地户外运动发展规范,以规章制度对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加以保障。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应组织户外运动企业、基层政府分管领导、专家学者等共同商讨制定《西藏自治区山地户外运动发展规范》,避免山地户外运动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无序化发展,一方面引导客源,支持优质山地户外资源区提升品质,发展特色,推动西藏山地户外运动产业进入以质取胜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扩大西藏山地户外的品牌影响力,保障西藏山地户外运动品牌建设。

3.2 坚定全国户外运动大区目标,实施目标促发展战略

2020年5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提出了要依托西藏优势资源建设全国山地户外运动大区,确立了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目标。西藏山地户外运动发展要牢牢坚定这一发展目标,将这一宏伟目标贯穿山地户外运动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建设与实施的全过程。《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12358”计划(即根据不同地区的海拔建设不同的山地户外运动区)。该计划的提出对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有了总体的规划,明确了西藏不同海拔的地区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方向。未来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首先要坚定全国户外运动大区这一目标,以目标为引领,高标准、严要求地指导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其次要贯彻落实“12358”计划,分地区、分海拔,按照资源类型开发建设不同的山地户外运动区,以不同种类的山地户外运动区促进全国户外运动大区的建设。

3.3 普及户外LNT法则,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量山地户外运动人口的涌入,会直接威胁当地的生态环境。美国已有先例,1960年开始美国山地户外运动飞速发展,大量人口的涌入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基于此种现象美国林业署、国家公园署和土地管理局在1987年联合颁布《无痕山林土地理论》倡导手册,即“Leave No Trace”(简称“LNT”)环境最小冲击的7条法则[12]。倡导文明户外、环保户外。户外爱好者是山地户外运动的主体,因此在两山论的发展理念下,对山地户外运动的主体进行环保行为规范和户外LNT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制定《西藏自治区山地户外运动环保条例》,严格规定山地户外活动中的环保行为;其次对到西藏开展山地户外活动的企业、团体、个人进行环保专项培训,普及户外LNT法则。宣传高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户外参与者懂得如何降低对环境的冲击,实现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4 借鉴成熟发展模式,开启跨越式发展战略

西藏建设全国户外运动大区,应以相关体育企业、俱乐部为发展核心,扶持一批高水平的企业,以企业为主体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山地户外运动产品,同时企业也能够吸引专业人才。可以借鉴贵州省的山地户外运动发展模式,贵州省山地资源丰富,早在十多年前贵州省就有发展山地户外运动,2007年贵州举办遵义娄山关·海龙囤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至今已成为一项国际性山地户外赛事,2012年《中国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大省专项建设规划》出炉,开启了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的快速化发展。近年来贵州省更是引进企业利用优质山地资源和国家系列利好政策开发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并以基地为依托举办了包括攀岩、山地自行车、滑翔伞、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在内的多项山地户外赛事活动,扩大了赛事影响,打造了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品牌,将贵州省打造成了山地户外运动大省[13]。西藏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应该借鉴贵州省的发展模式,以优质资源为依托进行全方位规划、建立山地户外运动基地、举办专业性的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和群众性山地户外活动。此模式不仅能吸引户外运动员、爱好者的到访,更加能提高山地户外运动产品的供给、其优质资源的宣传,达到赛事促发展的终极目的。

[1]谭长峰,等.两山论对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1,15(6):21-28.

[2]国家体育总局,等.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Z].2016-10-2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Z].2020-05-17.

[4]杨帆,等.冰川冻融对末端高寒草甸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22,44(5):91-101.

[5]陈浩,朱立平,陈发虎.世界史视角下青藏高原对我国的地缘安全屏障作用[J].世界地理研究,2022,31(1):1-11.

[6]邵生林,成天亮.西藏登山运动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5.

[7]王凤桐.登山运动环境保护问题之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88,12(2):61-62.

[8]今日中国.我在珠峰捡垃圾[EB/OL].https://mp.weixin.qq.com/s/HvH5k8VXlbRDV3ojHIjwuA.2019-06-05.

[9]王雪莉,付群,郑成雯.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与路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1):1-15.

[10]史卫静.依托登山探寻西藏体育发展新路径[J].北京:山野杂志,2020,6(7):23-24.

[11]西藏圣山登山探险.珠峰新高程、攀登新高度[EB/OL].https://mp.weixin.qq.com/s/7gPllPsCgfyhku.2020-12-18.

[12]吴崇旗.户外游憩管理[M].台北:华都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4:8.

[13]冉孟刚.贵州省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19-22.

[14]刘明坤,杜杨婷.西藏山地户外运动发展路径研究[J].武术研究,2022,7(9):150-153.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in Tibe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wo Mountains Theory

LIU Mingkun, etal.

(Tibe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anyang 712082, Shaanxi, China)

西藏民族大学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重点项目“新时代西藏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T-ZB202006);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健康中国战略下西藏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XT-ZB202110);西藏民族大学教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481、2022563)。

刘明坤(1993—),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户外运动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山地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山地草甸
冬季户外运动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神奇瑰丽的西藏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