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田径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分析与比较研究

2022-05-24 08:08朱钢峰李高卫王钰丹
运动精品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十项全能全能全运会

朱钢峰 夏 振 李高卫 王钰丹

中外田径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分析与比较研究

朱钢峰1夏 振1李高卫2王钰丹1

(1.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2.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茂名滨海学校,广东 茂名 52050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外男子十项全能各前7名成绩进行收集、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男子全能运动员总体水平较低,与国外男子全能运动员相比存在明显差距;(2)从项群成绩看,跳跃及耐力类项群正在追赶国际水平,国内运动员在这两个项群之间与国外运动员没有显著差异,但速度类、投掷类项群水平远不及国际水平;(3)在单项、单项等级、差值率、得分贡献率以及T检验结果来看,国内运动员在单项上没有明显的优势,存在的弱势项目较多,单项等级也集中在二级水平。为此,希望给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训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建立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模式。

奥运会;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

2021年8月8日,中国田径军团以2金2银1铜以及10个突破的成绩,位列奖牌榜第7位,圆满地结束了第32届东奥会征程,在100米赛场上,苏炳添打破了黄种人的“局限”成为首位黄种人登上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赛场。然而,这些成绩,恰恰反映了中国目前还处在“体育大国”的现状,距离“体育强国”还有一段长远的路要走。田径作为任何素质的基础,被各国所重视,作为“田径之王”的男子十项全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衡量着国家田径水平的重要标志[1]。

目前,我国现有男子全能运动员能在世界大赛上穿梭的很少,甚至进入世锦赛、奥运会的资格都没有[2]。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对32届东奥会与第14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7名成绩为研究对象,对总分及各单项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中外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得分结构特征,分析我国男子运动员的优势及不足,进行总结,帮助教练员掌握全能发展规律以及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后备人才建设。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32届东京奥运会和第14届全运会十项全能前7名运动员的成绩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学术谷歌、万方数据、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田径运动高级教程》等文库书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从国际田联(IAAF)、中国田径协会(CAA)网站获取相关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7、SPSS26.0统计软件,将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寻找其内在规律性及存在的区别点。

1.2.3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32届奥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各前7名运动员总成绩、单项成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弥补不足之处,为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与改进提供参考与借鉴。

2 结果与分析

田径男子十项全能是公认的“铁人项目”[3],运动员需要在短短的两天时间比完10个项目(速度类:100m、110m栏、400m。跳跃类:跳高、跳远、撑杆跳高。投掷类:铅球、铁饼、标枪。以及耐力的1500m),竞争激烈、体能消耗巨大,要求运动员同时具备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

2.1 第14届全运会与第32届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得分及等级对比分析

由表1、表2可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水平运动员,1500m项目得分普遍较低。作为最后一项,不仅仅是考验运动员体能水平,更考验的是运动员的意志力。极限强度的比赛下,国内外运动员都在更耗体能的1500m作出取舍。

此外,在项目得分的等级上,国内一级占12.9%,二级占64.4%,三级占15.6%,三级以下占7.1%。反观国外,国际健将4.3%,健将占17.1%,一级占32.9%,二级占35.7%,三级占2.9%,三级以下占7.1%。从等级的占比上,国内优秀运动员没有一个项目达到国际健将、健将水平,还有待提高单项运动成绩。

表1 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7名成绩及等级情况

注:表数据来源于中国田径协会

表2 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7名得分及等级情况

注:以上国际级运动健将简称“国将”;数据来源于国际田联(IAAF)

2.2 第14届全运会男子与第32届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成绩各单项指标比较

根据表3,从国内外男子十项全能平均成绩来看,国内运动员的总分是7458.6,而国外运动员的总分是8636.7,两者相差1178.1,相当于一个单项的总分成绩,且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P<0.01),说明我国男子全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明显偏低,整体水平与国外运动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在跳高、跳远、1500m项目上,国内外运动成绩呈现不显著性差异(P>0.05),也就是说,跳跃类和耐力类项群中,国内外运动员的成绩相差不大。

从各单项计算出的差值率来看,差值率越大,差距就越大,差值率的排名由大到小排序:铁饼(9.427)>100m(5.773)>标枪(4.241)>撑杆跳高(4.183)>铅球(3.175)>400m(3.070)>110m栏(2.334)>跳高(1.982)>跳远(1.864)>1500m(1.008),我国运动员的弱项主要在投掷类及短跑速度类项目,这是造成我国运动员成绩落后的原因。

表3 全运会与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数值情况

2.3 第14届全运会男子与第32届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得分贡献率比较分析

如表4,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各得分贡献率的从低到高排序依次是:标枪(7.62%)、铁饼(8.29%)、1500m(8.68%)、铅球(9.39%)、撑杆跳高(10.37%)、跳高(10.64%)、400m(10.69%)、跳远(11.03%)、100m(11.72%)和110m栏(11.86%)。而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各单项得分贡献率从低到高排序依次是:1500m(7.95%)、铅球(9.20%)、铁饼(9.33%)、标枪(9.34%)、跳高(10.04%)、400m(10.40%)、撑杆跳高(10.74%)、跳远(10.95%)、110m栏(11.03%)、100m(11.32%)。从以上各单项得分贡献率可以看出、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占得分比重较高的是跑的单项,而第三十四届奥运会男子占得分比重较高的是跑和跳跃类项目。无论是全运会还是奥运会运动员,其各单项得分的所占的比重都有所不同,那么,这也反映出了国内外在各单项训练的侧重方面以及优势项目。此外,在单项投掷以及耐力项目上,国内外运动员得分贡献率都不高,在单项得分最高贡献率与最低贡献率的差值上,国外优秀男子运动员要低于国外优秀男子运动员,说明国外运动员在单项得分上比国内运动员要更加平均。

表4 全运会与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得分贡献率情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我国优秀男子全能运动员无论在单项还是整体的实力远不及国外优秀男子全能运动员的整体实力。

(2)国外优秀男子运动员在跳高、跳远、1500m成绩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铅球、撑杆跳高成绩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100m,400m、标枪、铁饼、110m栏成绩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从单项得分贡献率上,我国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110m栏、100m、跳远、400m对全能总成绩的贡献程度很大,而撑杆跳高等其他项目对总成绩的贡献程度较小。而国外优秀男子全能运动员的110m栏、100m、跳远、撑杆跳高对总成绩的贡献程度很大。说明国内外优秀男子全能运动员得分贡献率都主要来源于短速类项目,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其二者训练的侧重方面与优势。

(4)从国内外之间的差值率分析,在铁饼、100m、标枪这三项的差值率最大,说明我国优秀男子全能运动员在这三项的得分上比国外优秀男子全能运动员要差很多。

3.2 建议

(1)如今世界优秀运动员都往全面型发展。过去那种“跑跳型”“跑投型”“跳投型”的运动员早已在全能项目上“淘汰了”,只有力求各个项目都达到较高水平,才能站上世界大赛的舞台上。对此,消灭弱势项目,改进与提高优势项目,不能扬长避短,而是必须扬长克短,不断消除弱项、不断完善各项技术。国内优秀男子全能运动员在投掷类项目上的得分最差,需要通过把标枪、铁饼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把1500m耐力类项目作为关键要点来突破,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体实力水平。

(2)全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必须贯彻以力量为基础,速度是先导,灵敏、协调素质是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世界各国全能训练专家都认为,诸多的专项训练中,力量和耐力尤为重要,且技术与素质需要紧密结合,以技术带素质,以素质促进技术,克服和避免技术与素质相排斥、干扰,合理安排训练。

(3)在这十个项目中,除了铁饼、铅球外,其他八个项目都和跑的技术有直接的联系,运动员跑的技术合理、正确能对其他项目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跑的技术成为了关键,使全能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跑的技术与能力,可以为其他项目技术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4)在全能训练中,要多借鉴、综合运用国外先进技术、科学管理及训练经验,结合我国男子全能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训练,科学合理安排日常,不断提高成绩。

(5)我国当前男子十项全能的成绩与其他大国相比,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全能项目多,训练难度大,需要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共同努力。所以在运动员选材时,更倾向于身材高、速度、力量、爆发力以及心里承受、抗压能力强的运动员,缩小与国外运动员在“先天”上的不足。

(6)在十项全能训练时,应该按照全能比赛项目的顺序,通过模拟比赛顺序安排训练,使运动员熟悉比赛的顺序,适应比赛。

[1]余军,田广,冉清泉,等.全运会、世锦赛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37(4):160-166.

[2]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394-426.

[3]刘鹏飞.关于影响男子十项全能成绩提高的因素分析[J].田径,2019(7):39-40.

[4]王梓颖,文静,董洁,等.近20年男子田径十项全能的国际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辽宁体育科技,2021,43(5):108-113.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厉俊帅.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结构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1.

[7]魏强.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世界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4):125-131.

[8]王翔宇,张婕,王晓昀,等.我国十项全能优秀运动员成绩因子分析与线性回归:基于我国第11~13届全运会数据[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3):56-60.

[9]吴建科.第11-13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成绩变化态势分析[D].延安大学,2019.

[10]吴述松,梁东梅,李星儿.从类平均数、变异系数和权重看我国男子十项全能的差距[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5):28-34.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Male Decathlon Athletes in Track and Field

Zhu Gangfeng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Tianhe, 510630)

朱钢峰(1998-),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十项全能全能全运会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
“十项全能”韩凝加冕冠军
第12届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成绩分析及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