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与儿童早期发展

2022-05-27 03:12刘承芳
关键词:养人管教养育

白 钰 郭 达 刘承芳

一、问题缘起与文献综述

在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挑战中,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亟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必须要提升人力资本。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在消失而质量红利在上升,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由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转向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提升中国未来劳动力的人力资本(陈昌盛等,2020)。鉴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状,提高未来劳动力人力资本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欠发达地区农村(罗仁福等,2015)。

儿童0~3岁的早期发展状况关乎其一生的人力资本提升,是个体层面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黄金窗口期。0~3岁时大脑会经历突触修剪和髓鞘形成等过程,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时期(Horton, 2008;Cusick & Georgieff, 2016)。在0~3岁对儿童进行投资,不仅会使儿童受益终身,也会对国家未来人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产生积极作用。如果儿童存在早期发展滞后的情况,会对其未来的学业、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Currie & Almond, 2011:1315-1486)。

性别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会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的过程(Leaper & Friedman, 2007;Hoominfar, 2019:1-10)。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是指照养人给予孩子的教导及在彼此互动中对儿童所持有的性别角色态度,性别社会化态度越传统代表照养人越支持儿童相应的性别角色规范(Blakemore & Hill, 2008;王美芳等,2013)。照养人在儿童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ussey & Bandura, 1999),其通过引导、暗示和教育等方式帮助儿童塑造自己的性别角色态度(卿石松,2017;张川川,王靖雯,2020)。

现有研究显示,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可能通过改变养育环境(家庭养育环境、养育行为、管教方式)影响儿童早期发展水平。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会影响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Updegraff et al., 1996;Bussey & Bandura, 1999; Deutsch, 2001)。性别社会化态度传统的照养人对男孩和女孩产生不同育儿期望,从而影响其为儿童创造的家庭养育环境(Martin et al., 2002)。例如,性别社会化态度传统的照养人为儿童提供符合传统性别认知的玩具,从而使儿童的玩具多样性降低——会给女儿挑选玩偶等偏向家庭生活的玩具,给儿子提供玩具枪等具有进攻性的玩具(Blakemore & Centers, 2005; Mesman & Groeneveld, 2018)。

性别社会化态度传统的照养人也倾向于阻止儿童进行与性别规范不符的行为和活动,从而使亲子活动多样性降低(Endendijk et al., 2017)。例如,阻止女孩参与踢足球等室外活动,阻止男孩参与跳舞等室内活动(Blakemore & Hill, 2008),倾向于儿童表现出符合自身性别的特征(Rittenour et al., 2014)。此外,性别社会化态度传统的照养人较少开展积极养育行为。研究表明,性别社会化态度传统的父母投入较少的育儿时间(Bulanda, 2004; Marks et al., 2009),积极养育行为较少(Davis & Greenstein, 2009),更少带儿童外出、哄儿童入睡(Evertsson, 2014)。

性别角色态度传统的照养人倾向于严厉的管教方式。性别角色态度传统的照养人会对男孩持有更严厉的管教态度和控制欲(Endendijk et al., 2016)。性别角色态度传统的父亲会有较多的强行带走儿童、强制拿走儿童的玩具等严厉的管教方式(Endendijk et al., 2017),性别角色态度非传统的母亲则会在管教儿童时更多地表现出对儿童的鼓励和支持(van Polanen et al., 2017)。

此外,儿童养育环境(家庭养育环境、养育行为及管教方式)对儿童早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Updegraff et al., 1996;Deutsch, 2001; Martin et al., 2002)。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有利于儿童早期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能力发展(Chang et al., 2009; Park, 2012)。具体而言,较多的玩具和亲子活动种类会提高儿童认知发展指数和语言能力(Hamadani et al., 2010),照养人积极的养育行为会对儿童的早期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Landry et al., 2006; Wang et al., 2021)。照养人与儿童进行互动式游戏有利于其认知能力发展(Tomopoulos et al., 2006),每天给儿童讲故事、读书和唱儿歌会对其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Raikes et al., 2006)。给儿童唱儿歌能够增强其反应能力并使其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儿童社会情感技能(Shenfield et al., 2003)。吼孩子、体罚及强行拿走东西等严厉的管教方式会显著地负面影响孩子的社交情绪发展(李珊珊等,2019),对儿童的过度控制会对儿童的早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Tamis-LeMonda et al., 2004)。如果照养人对儿童采取更温和的管教方式和对儿童的反应更敏感,会对儿童早期认知、语言和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产生积极影响(Goodnow, 1988, 2002;Clarke-Stewart et al., 2002)。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缺乏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对于儿童早期发展影响的研究。本文收集了2019年云南省儿童早期发展及其家庭养育环境数据,旨在分析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儿童养育环境及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为完善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政策提供参考。

二、数据和方法

(一)数据介绍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9年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与救助儿童会在云南省某县随机选取的两个乡镇开展的0~3岁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基线调查。样本县两个乡镇15个行政村、191个自然村中5~25月龄儿童全部纳入研究样本。

为了确保调研质量,所有贝利测试员和问卷调查员在田野调查开始前均统一接受五日线下培训及一日实地训练。正式调查时,贝利测试员以入户形式对样本儿童进行一对一施测,与此同时问卷调查员与照养人完成家长问卷。

在调研开始前,问卷调查员向照养人介绍工作内容并征得照养人同意。本研究的详细方案获得昆明医科大学道德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

(二)测量工具及变量定义

1.样本基本信息

本研究通过调查员面对面地访谈儿童的主要照养人,收集了儿童基本情况(性别、月龄)、照养人基本情况(主要照养人是否为母亲、母亲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父亲是否在家、祖母是否具有照养儿童的能力(1)当祖母自报健康状况为“健康”或“比较健康”时,本文判定该祖母具有照养儿童的能力。)、家庭基本情况(家庭资产指数(2)家庭资产指数是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基于以下6个问题生成的指数:(1)您家有抽水马桶吗?(2)您家有热水器吗?(3)您家有电脑吗?(4)您家能够上互联网吗?(5)您家有空调吗?(6)您家有小轿车/货车吗?所有问题的答案选项均为“1=是,0=否”,回答“是”得1分,满分为6分。、儿童是否为独生子女)。

样本基本信息与我国其他欠发达农村地区相似,体现出较好的样本代表性(甘雨等,2019;王博雅等,2019)。如表1所示,样本儿童性别比例大致相等,男孩占比为51.9%。在照养人层面,儿童母亲比其父亲、祖辈更多地承担照养儿童的任务。儿童主要照养人为母亲的占比为77.8%,28.4%的儿童其父亲在研究期内未外出、37.2%的儿童其祖母具有照养儿童的能力。在家庭特征方面,独生子女家庭占30.9%。

表1 样本地区儿童及其家庭特征

2.儿童早期发展水平

本研究采用贝利儿童发展量表第三版(Bayley Scales of Infant and Toddler Development-Ⅲ,简称BSID-Ⅲ)测量样本儿童的早期发展。BSID-Ⅲ是衡量儿童早期发展的国际通用量表(Weiss et al., 2010),并经由国内学者翻译形成中文版本(徐姗姗等,2011)。基于实地访谈,笔者预计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可能影响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能力和社会情感。其中,认知能力指儿童学习、理解、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情感包括儿童注意力、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Weiss et al., 2010)。为此,本研究使用BSID-Ⅲ中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会情感四部分内容。其中,认知、语言和运动能力由专门的调研员对儿童发展开展客观性评估;社会情感通过家长自报告进行测量。各部分分数越高,代表儿童早期发展越好。现有研究表明,健康儿童在BSID-Ⅲ中的认知能力得分均值为105、标准差为9.6(Lowe et al., 2012),语言能力得分均值为109、标准差为12.3(Serenius et al., 2013),运动能力得分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2(Robertson, 2010:1-2),社会情感得分均值为107、标准差为12(Bos, 2013)。本研究依据上述标准对贝利分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如果儿童某部分的标准得分低于健康儿童平均水平1个标准差,表明该儿童在这方面存在滞后风险;如果儿童某部分的标准得分低于健康儿童平均水平2个标准差,表明该儿童在这方面存在迟缓风险(Wang et al., 2019)。

3.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

本文采用性别社会化量表(Child Gender Socialization Scale,CGSS)测量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Blakemore & Hill, 2008)。CGSS包括如下5个模块共27个条目:女孩的性别化活动或玩具(如上舞蹈课、玩洋娃娃)、男孩的性别化活动或玩具(如踢足球、玩玩具兵人)、帮忙做家务、为了结婚和育儿而接受教育、阻止孩子表现得像异性。CGSS采用李克特(Likert)7点计分,具体条目及答案选项详见附表1。为了便于衡量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是否传统,本文对CGSS做了部分调整,具体方式见表2。

附表1 性别社会化态度量表

表2 性别社会化态度量表

首先,根据儿童性别定义CGSS各模块的具体含义。现有性别社会化态度相关的研究表明,相比于非传统的照养人,传统的照养人更不支持男孩玩女孩的玩具或参加女孩的活动以及女孩玩男孩的玩具或参加男孩的活动( Lee Burge, 1981; Antill et al., 1996; Raffaelli & Ontai, 2004),认为女性更应当承担婚姻责任以及育儿角色(Spence et al., 1973; Baber & Tucker, 2006),并阻止儿童表现得像异性(Lee Burge, 1981; Raffaelli & Ontai, 2004)。此外,本文认为性别社会化态度非传统的照养人更支持儿童“帮忙做家务”。

其次,根据儿童性别删减部分条目。本文认为“女孩的性别化活动或玩具”模块不能衡量女孩的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同理,“男孩的性别化活动或玩具”模块不能衡量男孩的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因此,具体计分过程中根据儿童性别删减对应模块。此外,条目15“您的孩子现在或将来可能会玩跳房子,您的看法是?”不能衡量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条目22和24缺少区分度,因此后续计分过程中不考虑这3个条目。

最后,将“女孩的性别化活动或玩具”和“男孩的性别化活动或玩具”两个模块合并为一个模块,即“活动或玩具选择”。经调整后量表分为4个模块共17个条目。加总各模块下的各条目得分即为各模块总分,加总4个模块得分便得到性别社会化态度总分,通过标准化性别社会化态度总分便得到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标准化得分。总分与标准化得分越高,代表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越传统。

4.儿童养育环境

本文从家庭养育环境、照养人的养育行为和管教方式三个维度衡量儿童养育环境。其中,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Family Care Indicators,FCI)衡量。FCI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根据家庭环境观察评价量表(Home Observations for Measurement of the Environment,HOME)改编而成(Bradley & Caldwell, 1977)。FCI包括如下3个模块共17道题目:玩具来源多样性(4道题目)、玩具种类多样性(7道题目)、亲子活动多样性(6道题目)。每道题目答案均为“有”或“没有”,“有”计1分,“没有”则计0分。通过简单加总获得各模块得分即为FCI总分。FCI分数越高,说明家庭养育环境越好。

照养人的养育行为用国际儿童早期发展项目(Early Head Start Research,EHSR)中的养育行为量表衡量(Cabrera et al., 2004)。该量表由中国学者翻译、改良后形成(Wang et al., 2021),包括3个模块共23道题目:玩耍活动(11道题目)、互动行为(4道题目)、社交活动(8道题目)。量表采用李克特6点计分,分别为“1=从来没有”“2=很少”“3=一个月有几次”“4=每周几次”“5=每天一次”和“6=每天几次”。具体计分采用两步法:首先对每个模块分别取简单平均数得到模块得分;其次对3个模块得分求简单平均数得到养育行为得分。养育行为得分的取值范围为1~6,分数越高代表养育行为越积极。

管教方式用管教方式量表衡量。该量表包括积极管教方式和消极管教方式(杨洁等,2019)两个部分。积极管教方式包括管教时限定时间、管教时解释原因和昨天向儿童表达亲密感情的次数3道题目;消极管教方式包括管教时拿走玩具、昨天大声说宝宝的次数以及昨天打宝宝的次数3道题目。其中,管教时限定时间、管教时解释原因和管教时拿走玩具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分别为“1=从不”“2=很少”“3=有时”和“4=经常”。对于这3道题目,在构建变量时将选“有时”或“经常”的定义为1,代表照养人存在该管教方式;反之为0。其余3道题目直接用次数计量。

(三)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为了分析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养育环境可能影响的机制,本文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体而言,首先分析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养育环境的影响以探索背后的影响机制。实证模型如下:

ECDijk=β0+β1CGSSij+γXi+Dj+Testerk+εijk

(1)

PEij=γ0+γ1CGSSij+γ2Xi+Dj+εij

(2)

模型(1)中,ECDijk表示由贝利测试员k测试的自然村j中儿童i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情感得分。CGSSij表示自然村j中儿童i照养人的性别社会化态度。参考国内外研究(Hamadani et al., 2010; Bono et al., 2016; 李珊珊等,2019; Luo et al., 2019; Yue et al., 2020),控制变量Xi包括儿童基本特征(性别、月龄)、照养人基本特征(主要照养人是否为母亲、母亲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父亲是否在家、祖母是否具有照养儿童的能力)和家庭基本特征(家庭资产指数、儿童是否为独生子女)。Dj代表自然村j;Testerk代表贝利测试员k的固定效应;εijk为残差项。模型(2)中,PEij代表自然村j中儿童i的养育环境(家庭养育环境、照养人养育行为及管教方式),其余变量的含义同模型(1),εij为残差项。标准误在自然村层面聚类。模型的估计分两步,首先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然后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以控制源于可观察特征的选择性偏误。

三、结果及讨论

(一)儿童早期发展状况

调研数据表明,样本儿童早期发展存在滞后和迟缓的比例较高。如图1所示,存在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会情感滞后(迟缓)风险的儿童占比分别为52%(21%)、54%(22%)、31%(9%)和52%(12%)。这四个指标中,存在任意一个指标滞后(迟缓)风险的儿童占比为86%(42%),同时存在任意两个指标滞后(迟缓)风险的儿童占比为60%(17%),同时存在任意三个指标滞后(迟缓)风险的儿童占比为34%(4%),同时存在四个指标滞后(迟缓)风险的儿童占比为9%(1%)。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样本儿童早期发展情况相对较好。一项我国其他欠发达农村地区0~3岁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结果显示,其样本儿童存在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会情感滞后风险的占比分别为54%、61%、35%、49%(Wang et al., 2019),高于本文存在滞后风险儿童占比。

图1 样本地区0~3岁儿童早期发展滞后和迟缓比例

(二)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特征

样本中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在总分、活动或玩具选择、教育目的和阻止孩子表现得像异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对女孩表现出更加传统的性别社会化态度(见表3)。具体而言,对于女孩,照养人在结婚育儿、活动或玩具选择方面更传统;对于男孩,照养人在阻止孩子表现得更像异性方面更传统。但是,照养人在做家务方面的性别社会化态度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表3 基期性别社会化得分不同性别特征对比

(三)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与儿童早期发展的关系

OLS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儿童、照养人及其家庭特征后,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与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呈显著负相关。换言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照养人的性别社会化态度越传统,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越差。具体而言,照养人的性别社会化态度每增加1分,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降低0.09个标准差(p<0.01)。但是,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与儿童认知、运动和语言能力的关系在统计上不显著(见表4)。

PSM分析结果与OLS回归结果存在异同。一方面,传统的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系数增大。从表5第四列可以看出,一对一最近邻匹配、半径匹配和核匹配方法的估计结果显示,传统的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分别显著降低儿童社会情感发展0.25、0.30、0.30个标准差,并在10%、1%、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匹配分析结果与表4结果的差异部分源于对相对更传统和更非传统态度样本的提取和分析(剔除性别社会化态度得分在25%至75%分位数之间的样本,仅保留25%分位数及以下和75%分位数及以上的样本),部分源于匹配方法对自选择偏误的缓解。

表4 性别社会化态度与儿童早期发展的相关性

表5 基于PSM模型的性别社会化态度影响估计

(四)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与儿童养育环境的关系

为什么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越传统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越差?本部分将从家庭养育环境、养育行为及管教方式的角度探索背后的作用机理。

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越传统,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越单一(见表6)。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每增加1分,玩具来源多样性、玩具种类多样性和亲子活动多样性分别降低0.08分、0.18分和0.18分,且分别在10%、1%、1%的水平上显著。

表6 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家庭养育环境的影响

与此同时,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越传统,其积极养育行为越少。如表7所示,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每增加1分,其养育行为、互动行为、社交行为和玩耍行为得分均会显著下降0.08分左右,且结果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

表7 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养育行为的影响

此外,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与照养人对儿童表达亲密情感的次数显著相关(p<0.01),但与其他管教方式并无统计显著关系(见表8)。具体而言,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每增加1分,其向儿童表达亲密情感的次数会显著减少0.3次。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与积极的管教方式(管教时限定时间、管教时解释原因)、消极的管教方式(昨天打宝宝的次数、昨天大声说宝宝的次数、管教时拿走东西)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表8 性别社会化态度对管教方式的影响

(五)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与儿童早期发展的异质性分析

考虑到照养人的性别社会化态度受儿童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家庭经济条件影响(Endendijk et al., 2018; Leve & Fagot, 1997; Lomazzi et al., 2019),本文进一步分析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在上述特征中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对独生子女和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孩子更有利(见表9)。具体而言,在经济条件较差(家庭资产指数为较低的50%)的家庭中,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较大,照样人性别社会化态度每增加1分,儿童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及社会情感发展分别显著增加0.16、0.15、0.13和0.11个标准差。但是,在儿童性别层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层面,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儿童早期发展不存在异质性影响。

表9 异质性分析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2019年云南省某县1 024名0~3岁儿童及其照养人数据,分析农村欠发达地区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描述统计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儿童早期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存在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会情感滞后(迟缓)风险的儿童分别占52%(21%)、54%(22%)、31%(9%)和52%(12%)。这四个指标中,存在任意一个指标滞后(迟缓)风险的儿童占比为86%(42%),同时存在任意两个指标滞后(迟缓)风险的儿童占比为60%(17%),同时存在任意三个指标滞后(迟缓)风险的儿童占比为34%(4%),同时存在四个指标滞后(迟缓)风险的儿童占比为9%(1%)。

研究结果还表明,照养人传统的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有负面影响,且主要是通过降低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多样性、减少积极的养育行为及对儿童表达亲密的次数对儿童社会情感发展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照养人传统的性别社会化态度对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儿童负面影响比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儿童小。可能的原因是,相比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照养人养育行为受金钱和时间的约束更强(李忠路,邱泽奇,2016),儿童受性别社会化态度的影响更弱。此外,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不存在儿童性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层面的差异。

据笔者所知,现有文献鲜见关于农村欠发达地区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对儿童早期发展影响的研究,本文提供了实证证据,但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有研究表明,照养人的性别偏好会影响其对儿童的教育投资进而对儿童早期发展产生影响(李磊等,2021),本研究调查中并未测度照养人的性别偏好,从而可能存在遗漏变量问题。但笔者分析现有数据发现,一方面样本儿童性别比例均衡,男孩占51.9%;另一方面,照养人在儿童投资(购买配方奶粉、零食、玩具、书本及补品)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见附表2)。因此,遗漏性别偏好应不会给本文结果带来偏误。

附表2 照养人育儿投资的性别差异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为改善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进而提高农村未来劳动力人力资本,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0~3岁儿童的投入。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0~3岁儿童早期发展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人力资本的发展与储备。一些研究发现,通过提供益智玩具、科学绘本等方式有助于改善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其次,多方联动积极改善农村欠发达地区照养人对儿童的养育行为。目前,我国仍缺乏对欠发达农村地区照养人进行科学养育行为的指导,急需探索并创新适合我国农村现状且能切实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照养人积极养育行为和养育环境的科学的儿童养育行为实践。最后,建议在乡镇层面对0~3岁儿童提供公开的综合照护服务。通过兴建儿童养育中心等方式对儿童进行照护和养育,直接改善儿童养育环境,进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附 录

猜你喜欢
养人管教养育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让工作“养人”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冬日里,汤水最养人
WHERE ARE WE GOING, 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