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音乐,感受文化魅力

2022-05-28 14:04朱虹
文理导航 2022年16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音乐

朱虹

【摘  要】音乐是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丰富多样,体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特色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资产。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民族音乐受到了巨大冲击,民乐的传承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小学作为知识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而正确地弘扬民族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音乐;文化魅力

民族音乐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各民族的宝贵资产,但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人们的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各种新生事物上,对存在已久的传统事物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兴趣,导致大部分人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较少,也缺乏欣赏民族音乐的能力,使民族音乐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受到阻碍。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将民族音乐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指引学生学会欣赏民族音乐,感受多元音乐文化,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一、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但也有学校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民族音乐的教学质量,不利于民族音乐的弘扬与发展。

(一)教师观念守旧,对民族音乐重视度不足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美术、音乐以及劳动等边缘化课程重新得到了重视,音乐教师开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赋予学生更为新鲜的学习体验。虽然目前多数中小学校已经开始注重音乐教学的质量,但仍有部分学校领导与教师不了解民族音乐中存在的民族文化底蕴,忽略了民族音乐教学。同时,部分教师认为民族音乐与当下音乐潮流差距较大,且学习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接触不多,故而一时之间难以接受民族音乐的唱法,所以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并不高,为保证整体教学效果,音乐教师不是优化民族音乐教学方式,而是直接忽略民族音乐部分教学。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民族音乐兴趣低

目前多数小学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主,而音乐教师主要根据教材内容授课,授课方法缺少新意。小学生尚未形成较强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其在学习方面多为兴趣所驱动,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或内容,其可能会直接选择拒绝参与、拒绝听课,在现实的民族音乐教学中,由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性较强,其不同于流行音乐的旋律简单易懂,所以学生学习时会存在一些困难。而教师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如果不能进行教学的创新,那么学生极其容易失去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对民族音乐认知不足,耽误教学的进度

优秀的教师是保证音乐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即便小学属于义务教育中最为简单、基础的一环,学校还是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竭尽全力筛选一些优秀的音乐教师为学生授课,才能保证音乐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时,对音乐教师的要求不高,甚至对教师的学历没有相应的要求,除此之外,少数学校对音乐教学课程不够重视,音乐教师的待遇不高,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又因为音乐教师自身缺乏自学民族音乐的意识,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不足,所以在教学时会敷衍教学或是选择性跳过民族音乐教学部分影响教学质量。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首先应转变教师的音乐教学观念,使其重视民乐的传承与发展。学校是促进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保持终身学习观念,吸收先进思想理念与知识,重视课堂的多元化与民族音乐的传承。音乐教师应积极运用丰富多样的优秀民族音乐资源,将民族音乐引进小学校园,缩短民族音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根本上纠正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错误认知,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阿西里西》时,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会唱歌曲,更应带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中的美感,拓展更多的民族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其他类型的民族音乐,并通过图片展示音乐发源地的地区特点、人文风俗等,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再逐渐过渡到歌曲《阿西里西》的学习,讲解彝族文化,学生可清楚地认识到民族音乐的特点,积极参与拍手伴奏、哼唱、舞蹈等教学活动中。由此可见,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的质量,故而教师应当在主观上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认识到创新教学对学生音乐兴趣的提高和民乐的传承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在客观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二)创新教学方法,展现民族音乐之美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教育自然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层出不穷,为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也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应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展现民族音乐之美。教师可采取多媒体教学、现场乐器教学等方式,借助网络搜集民族音乐资源,通过音频软件、视频软件制作相关音频、视频,提升民族音乐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多样性,形象具体地展示民族音乐文化知识与艺术魅力。同时学校也应注重软件、硬件设备的更新,包括多媒体设备、电脑设备、民族乐器等,为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开展提供基础。

例如,在进行《乃哟乃》教学时,教师若单通过语言讲解土家民歌的背景与特点,则较为枯燥和抽象,小学生的兴趣较低,难以充分体会其美感。教师可在課前搜集土家民歌图片、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引导学生感受土家族人唱歌时的氛围,感受此类民歌的特点,包括其节奏、音色、气氛等。帮助学生以音乐为媒介,感受土家族人豪放不羁、自由开朗的性格,并从中体会其生活的丰富多彩。为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土家族民歌之美,教师也可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到音乐节奏,模仿视频中土家族人的舞蹈,体会他们欢乐愉快的心情,活跃课堂气氛。由此可见,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学生更优质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其能够深入感受到民乐的趣味和魅力,体会到民乐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少数民族热爱音乐的原因。

(三)强化师资力量,正确弘扬民族音乐

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决定了教学的上限,因此,教师自身对各种音乐的了解、喜爱以及其自身音乐素养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也是正确弘扬民族音乐的关键。传统小学音乐教学对于教师音乐素養要求不高,部分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甚至由非专业教师兼职音乐教师。但民族音乐存在较强的区域限制和文化差异,许多民族音乐类型远远脱离学生的认知,单以教材资料进行讲解时,学生难以理解,兴趣也不高。因此,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对教师文化素养、音乐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提高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质量,首先应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师资力量,可聘请专业民族音乐教师,也可组织音乐教师进行研究学习,确保教师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音乐素养,能够轻松驾驭民族音乐教学。学校可组织音乐教师进行集体学习,也可通过借阅图书、网上查资料等方式,如借阅《中国古代音乐简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等,了解民族音乐知识、乐器知识、发展历程,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师需掌握民族音乐技能和相关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民族音乐,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正确弘扬民族音乐,高质量落实小学民乐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之余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毕竟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尤其是加强民族音乐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保证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加强民族音乐鉴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不足以及其观念的偏差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不愿意学习民族音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需加强对于民族音乐的介绍和鉴赏,除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欣赏外,还可收取更多带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资源,也可充分挖掘当地民族音乐,以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使其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改变学生对民族音乐固有的、错误的观念,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

例如,在进行《京剧锣鼓》的赏析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文字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京剧锣鼓中的乐器及其演奏方法、音质等,讲解京剧锣鼓的内涵。教师还可以播放相关表演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故事情节、不同场景、不同气氛下,京剧中音乐、唱腔的变化。如故事情节紧张时,鼓点密集而紧凑;故事情节舒缓时,锣鼓声则轻柔而舒缓,使学生学会欣赏民族音乐。同时教师也应介绍民族音乐在当地的发展,可询问学生家里的爷爷奶奶及其他家庭成员有没有喜欢听戏的,并延伸讲解其他戏曲音乐类型,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开展民族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不仅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民族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更需要将民族音乐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在学校活动中应用民族音乐,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因此,学校需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活动,可由教师组织民族音乐兴趣小组,也可在校园中搭建民族乐器交流角,鼓励学生在课下积极探索和分享民族音乐,学习民族乐器。

现代家长较为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有些学生可能从小就开始接触一些与民族音乐相关的乐器,比如竹笛、二胡以及琵琶等,因此,在元旦晚会、儿童节联欢会等活动中,也可为民族音乐预留空间,鼓励具有民族乐器特长的学生上台表演,也可设计民族音乐表演,组织学生排演,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各种民族音乐活动也可作为学生展示民族音乐素养的空间和平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氛围,使民族音乐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教师也可与家长沟通交流,鼓励家长在节假日带领学生去参观民族乐器展览,观看民族音乐现场表演,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其艺术情操,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让其能够在不断的学习、鉴赏当中深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最终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音乐素养,重视民族音乐的分享和鉴赏,并积极开展校园民族音乐活动,灵活、有趣地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音乐素养、艺术素养的提升,更好地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张卉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J].大众文艺,2016(11):216.

[2]赵岩,郭紫璇.学习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J].音乐时空,2016(2):28-29.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小学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民族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深化策略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