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E-A:小学语文“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四要素

2022-05-30 02:26姚惠平
江西教育B 2022年5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探究

作者简介

姚惠平,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太湖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导读先进个人,湖州市教坛新秀,湖州市“春蚕奖”、“最美教师”称号获得者。致力于整本书阅读研究,编写的《“和美手边书”雅读培育工程的实施与研究》影响广泛。领衔开发的整本书阅读课例多次做公开课展示,并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参加全国“前沿课堂”、长三角“发现杯”、湖州市优质课评比等教学业务比赛,获一等奖近100次。

P-T-E-A是项目化学习的四大要素,P指的是Problem,即驱动性问题;T指的是Technology,即学以致用;E指的是Explore,即深层探究;A指的是Appraise,即表现性评价。这四大要素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以下简称“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中尤为重要。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非连”多为图文组合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图表类,包括数据表格、图表、曲线、时刻表等;图文类,包括漫画、徽标、广告等;文本类,包括凭证单、使用说明书、清单等。指向P-T-E-A的小学语文“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是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内容的正面回应,也是对“为生存准备”这一时代诉求的长远规划。

一、“P”设计:“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的“任务驱动器”

“P”是P-T-E-A项目化学习的第一大要素,即驱动性问题。“P”是小学语文“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的“任务驱动器”,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非连续性的知识与经验,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项目化的学习与思考。

(一)“P”设计来源于真实情境

驱动性问题是连接测试目标与项目学习过程的核心问题,它来源于真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持续性地思考,而且能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楼层索引是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素材(如图1),基于“P”设计的“非连”试题应与考查目标趋于一致。命题者可以根据此素材设计驱动性问题:如果你是“商场小向导”,请你根据楼层索引中提供的信息,为顾客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这一驱动性问题来源于真实情境,指向学习的本质,能在项目情境中为学生建构多维关系的学习场域。

(二)“P”设计服务于真实世界

在“非连”的世界里,学生需在形式多样、相对零散的各类信息中梳理关系,并做出解释。“P”设计中的驱动性问题是“任务驱动器”中的“动力引擎”,助推学生在真实、多元、丰富的体验中成长。还是以“某商场的楼层索引”为例,基于“P”设计的“非连”试题应激发学生探究知识和寻找解决方案的动力。命题者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楼层索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

情况1:李欢同学想购买夏令营所需的零食,她可以到四楼购买。

情况2:沈强同学想购买一个夏令营时要用的行李箱,他可以到五楼挑选。

情况3:丁乐同学想购买夏令营时要穿的冲锋衣,他可以到三楼购买。

情况4:黄依同学想要一张商场的优惠券,她可以到二楼去咨询。

以上四种情况均不是该商场最佳的导购路径,这就要求学生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对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搜集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提出解决方案,服务于真实世界。

二、“T”理念:“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的“资源收藏夹”

“T”是P-T-E-A项目化学习的第二大要素,即探究能力的学以致用。基于“T”理念的小学语文“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应注重各类学习资源的搜集、重组与优化。“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的“资源收藏夹”应既包含教材内的资源,又涉及教材外的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一)基于“T”理念转化教材内资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特别注重“非连”的融入,如《金字塔》一课插入了胡夫金字塔的三维图,《故宫博物院》一课链接了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参观方案等内容。除了所学的课文中有“非连”的身影,综合性学习单元也有“非连”的存在。基于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特色,“非连”试题的项目化命制也应在“T”理念的引领下链接教材中的现有资源。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编排了“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单元,命题者可以以此为素材进行适当转化,使之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非连”测评项目。

(二)基于“T”理念活化教材外资源

生活中的“非连”素材包罗万象,有的以单一图表形式呈现,如课程表、值日生安排表、座位表等;有的以图文形式呈现,如产品说明书、景区游览图、平面示意图等。因此,基于“T”理念的“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应活化生活中的各种素材,把考查的内容改成项目的要求。以某小区限时开放的通知为例(如图2),命题者可基于“T”理念将之转化成具有项目意义的学习素材,并设计考查项目:1.小明周六上午10:00要去超市采购生活物品,他应该走(    )門或(    )门。2.周五晚上19:00吃过晚饭后,小明家里有了下列对话。其中(    )的行为符合疫情期间的通知规定。

妈妈:“待会我把可回收垃圾送到西门附近去。”

爸爸:“东门车位紧张,我打算明天把车停到西门口。”

奶奶:“我现在从东门出去买一盒口罩。”

小明:“奶奶回来的时候可以走北门。”

这样的考查项目让生活成为一本“大教科书”。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中,命题者应基于“T”理念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真实问题的方式,提高探究能力,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

三、“E”探究:“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的“思维工具箱”

“E”是P-T-E-A项目化学习的第三大要素,即沉浸式深层探究。基于“E”探究的小学语文“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应让学生在沉浸式的深层探究中拥有“思维工具箱”,使学生既能进行思维碰撞,也能灵活运用联通思维交流、互动。

(一)基于“E”探究的空间思维

“非连”素材往往在同一个空间内呈现不同的内容,这就需要阅读者基于“E”探究的空间思维,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立体的世界,在非连续性的词句、图示中提取所需信息。基于“E”探究的空间思维让学生在“非连”的世界里跳出点、线、面的限制,从各方面去分析、推理、判断。以某酒店的“火警疏散指示图”为例(如图3),命题者可以让学生运用空间思维能力寻找不同符号的代表意义,并完成“入住”考验:1.从《火警疏散指示图》上看,小明入住的酒店客房房间号为(    )。2.如果发生火灾,1209房间的旅客最佳的逃生通道是(    )。通过调度空间思维,学生将碎片化的“点”转化成板块化的认知结构,从而赋予非连续性的符号具体意义。在相对开放的探究空间里,项目化测评的考查目标自然地镶嵌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以提升,有效突破了“只为考试而教学”的测评禁锢。

(二)基于“E”探究的联通思维

在“非连”的世界里,学生需要在不同的文本之间“穿行”。基于“E”探究的联通思维,教师应使学生在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中开阔阅读视野,打通阅读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垃圾分类是当下的热点,命题者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垃圾分类宣传”的图表,并通过“绿色环保小使者”项目考查学生的联通思维能力:1.小区里的刘奶奶打算把已经破损的海绵扔进可回收垃圾桶,请你教给她正确的投放方式;2.小区里的李爷爷想知道“填埋垃圾”属于哪种处理方式,请你为他简要介绍。要完成这一考查项目,学生需要对照着读图表,整合信息、编织思维网络,经历真正的探究性学习。

四、“A”评价:“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的“兴趣加油站”

“A”是P-T-E-A项目化学习的第四大要素,即表现性评价。基于“A”评价的小学语文“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重在考查学生阅读“非连”的能力,即学生是否能从阅读的材料中找到生活能力的补给和精神能量的补充,并愿意尝试更多有意义的学习项目。

(一)开放多元,提升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习实践。“非连”是课堂和生活之间的桥梁,它能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基于“A”评价的小学语文“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需要教师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非连”素材,让学生对阅读“非连”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建立起语文与生活的直接联系。

(二)温馨走心,赋能立德树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于“A”评价的“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应在注重“工具性”的同时体现“人文性”,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取向。以“某小学班级公益活动方案”为例,该方案针对福利院孩子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做出详细的说明。其中,注意事项应体现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如活动参与者不能将手机等产品私自交给福利院的孩子,活动期间拍摄的照片要经过面部模糊处理等。命题者在命制测评题目时,可以重点考查学生对这些细节的把握。这样的测评项目不仅考查了学生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更體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落实了“立德树人”理念。

总之,P-T-E-A是小学语文“非连”试题项目化命制的四大关键要素。“P”设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器”中学会与世界从容相处的智慧;“T”理念让学生在“资源收藏夹”里对话不同文本形态的“非连”项目;“E”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工具箱”里有自由切换与调度的空间思维和联通思维;“A”评价让学生在“兴趣加油站”中积极主动地进入“非连”的世界。这样的试题变革紧贴时代脉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多维、立体的信息网络,让阅读指向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太湖小学)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