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之猗猗

2022-05-30 02:10朱向青
闽南风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南靖县建兰兰花

朱向青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韩愈这首《猗兰操》据说是和孔子诗所作。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有一次从卫国返回到鲁国时,在空谷之中看到了兰花幽然绽放。孔子面对此景,感叹道:“兰花当为花之王者,怎可与众草为伍呢?”于是,鼓琴而歌咏道:“生长的兰花,纵然此刻与荞麦为伍,但是香气独清;纵然不采摘兰花,对于兰花的高洁也没有丝毫损伤。”《古今乐录》载:“孔子自卫返鲁,见香兰而作此歌。”

孔子是用兰花来树立、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情操和品格的第一人。孔子称“兰为王者之香”,本意是兰花应该为王者散发它的馨香,兰一旦被王者采摘佩戴,定会让其清雅的芬芳和其间蕴含的思想如日月般光耀。“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表示兰花不因为没有人欣赏而不挥发出自己的清香。“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说明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正因为孔子使得兰花在儒学生活和政治生活当中卓尔不群,自孔子之后,历代文人都视兰花为谦谦之君,通过兰花来表现自己不媚流俗、淡泊自足、独立不迁,或抒发身处逆境、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感慨。

兰花以其摇曳的风姿、幽香的花朵、高洁的品格为世人所崇敬和喜爱。据史书记载,我国栽培兰花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南靖县是兰花的重要原产地之一,古时县城即因多出名兰佳品而被称为“兰陵”“兰水”。 1981年《南靖县地名录》云:今南靖县东北靖城古称“兰”,或谓“兰陵”,盖因地处丘陵,且产兰花,故以名县。据此,兰水县当在今福建南靖县靖城镇。我国最早的兰花谱即南宋赵时庚编著的《金漳兰谱》中就有记载南靖靖城出产的名贵兰花品种。

南靖何以能出产名兰?先秦文献中,言兰出生地为深林、皋(山丘)。屈原《涉江》有诗句说:“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邱且焉止息。”“皋”和“邱”都是山岗的意思。《楚辞·大招》曰:“芝兰桂树,郁弥路兮。”可见古之兰生长环境是森林、山坡或林下、路边。这与现在国兰的生长环境类似。南靖正是有着能生长“厥美弥嘉”兰花的大片深山空谷幽林。境内山多林密,竹木参天,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日照时间久,是个天然的兰花生产园,适宜各种兰花生产繁衍。野生兰花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正所谓“春兰花开香浓郁,夏兰馨香叶翠绿,寒兰幽远展风骨,万千丰姿世赞誉”。依高而下,在高海拔的山区盛产春兰、寒兰;中低海拔的山区盛产建兰、墨兰。在采兰中还培育出许多新、奇、特珍贵品种,如矮种墨兰、山采达摩、线艺墨兰、水晶墨兰、奇花墨兰、山城绿、四季线艺素心建兰、奇花建兰、素心中华寒兰、春兰出土香等,竞相媲美。据载,全县有兰花品种一千多个,尤其以建兰(又叫四季兰)、墨兰、寒兰、春兰品系最多,是东南亚地区最具特色的墨兰生产区。

有大量兰花资源的南靖人是有福的,可在十几年前,生长在南靖的兰花却未必有福,南靖农民也没能从兰花身上沾到多少福气。坐拥金山不见金,那时,当地农民多是上山采挖野兰,或只在自家屋顶、菜园小规模种植,坐等人上门采购。在老花农的记憶里,20世纪90年代初,南靖兰花还是用麻袋装论斤卖,一公斤卖不到两元钱。兰贩们将收购的兰花挑挑拣拣,最后带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余下的则倒在地上,成了垃圾,或被农民收回去沤成农家肥。可怜“幽独空林色”的兰花,竟落得如此下场。转眼十几年过去,栖身南靖田间地头并不起眼的兰花,身价成千上万倍上涨,之前一斤只卖几毛钱的兰花,如今卖出了一盆几十万元的天价。在首届兰花节上,养兰专业户1株“下山水晶墨兰”,以26万元被广东客商购得,令人咋舌;无独有偶,时隔多年,又有一盆“山采水晶墨兰”以38万元竞拍成交。而在第2届旅游节暨首届“福建土楼”文化节南靖兰花展期间,1株寒兰奇花以58万元高价成功拍出,创下了南靖兰花售价最高记录。靠着植兰卖兰,许多南靖农家走上了致富路,农民高兴地称兰花为“致富之花”“小康之花”“幸福之花”。

昔日一棵小草,如今身价万金。南靖兰花为何这么“红”?好山好水好政策,台湾农企接踵来。作为台胞祖籍地之一的南靖县,奇迹的发生正在于两岸合作为南靖兰花“点香”。吸引台商到南靖植兰的不只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优越的投资环境。“我们县把兰花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兰花产业蒸蒸日上,台商的推动也功不可没。”南靖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上世纪末,就有台湾兰农陆续前来投资。2004年台湾著名的兰花大王谢鸿猛投资数百万元,在南靖县山城镇创办面积 21 亩的“双成兰花园”,并培育出“拖鞋兰王子”、寒兰“花中花”、大花蕙兰“金玉满堂”等10多个兰花新品种。至2010年底,已有30多位台商在南靖投资创办兰花业,丰田兰花园形成了“台胞兰农一条街”。正是众多台商的市场意识和栽培技术,让“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南靖兰花开始走出深山,走向世界。如今,南靖兰花已迅速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台商和兰农互利共赢生意越做越红火。

以花为媒,以兰会友。兰不止是致富的金钥匙,也是传达情意的文化使者。自古以来,兰就被誉为“花草四雅”之一,为文人墨客案头清供的钟爱之物。恰逢友人自“兰陵”送来兰花一盆,墨绿色的兰叶又细又长,窈窕舒展,颇有古风。置茶几一旁,与素瓷青花茶壶相得益彰。忽想若是品茗的时候,兰悄然而开,茶与兰草轻轻呼应,吸吮兰之幽香,啜饮茶之甘醇,若有若无,何其雅致?明张岱不仅是著名文学家,也是一位茶艺高手,他就曾创制色香味俱佳的“兰雪茶”。《陶庵梦忆》这样形容,“兰雪茶,茶味棱棱有金石之气……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入小罐,则香气太浓郁。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雪芽得其色矣,未得其气,余戏呼之兰雪。”雪芽远在古代就是茶中仙子。而人们对薰入兰花淡雅醇美香味的茶叶——明末盛行的闵茶也赞赏有加:“其色如积雪,其香如幽兰,其味而味外之味,虽百碗而不厌者。”茶入杯中,犹如兰花初绽,鲜活成朵。品之,则滋味醇和幽长,神清气爽。可见从古至今,兰花与茶已是绝配。兰在古代称为“兰蕙”,与茶同为性灵之物,因简而洁,因俗而雅,有出尘之致,其俊秀卓然的气韵大概也正合国人宁静至远的秉性,所以才能广受青睐吧。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早年曾流传北大的诗歌,原型是胡适先生的《希望》,作于1921年,随着胡适先生的暮年也辗转到了台湾,凭着它的清新和诗意,更带着几分童趣与童真,很快流传开来。而今南靖兰花幽香两岸,胡老先生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淡淡的赤子情怀,浓浓的思乡情依然如兰花草一样馨香而美好。仿佛看到兰花的叶子在风中摇曳,优雅而绰约;兰香,在风中升腾,向四方飘扬。耳边又响起这首质朴动听的歌谣。

猜你喜欢
南靖县建兰兰花
母亲
卜算子·惜缘
福建漳州萤科昆虫种类调查初报
兰花
兰花鉴赏
建兰、寒兰花表型分析
南靖 南靖县民间慈善会慰问贫困户
我爱你兰花
寂寞的兰花
南靖县休闲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