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士章殿试传奇

2022-05-30 03:56
闽南风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优秀品格探花及第

殿试夺魁,难如登天。明嘉靖三十八年,漳浦旧镇乌石人林士章(1524—1600),以其雄厚的自身实力获得殿试第三名,即探花及第。这在漳浦县是仅此一人,在漳州府是五个鼎甲三及第之一,荣耀至极。那时候,状元、榜眼、探花获得者谢恩后,从午门正中门出宫,这是皇帝的特殊恩赐,亲王和宰相都没有这等殊荣。为了彰功崇德,漳州人先后为林士章建立七座牌坊。位于漳州市香港路的“尚书·探花”石牌坊,至今光辉依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次殿试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林士章进京赶考,行至泉州洛阳桥,遇一年轻女子挡道并吟出,“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要他对出下联,林士章一时对不出,女子也随之消失了。林士章在京通过会试后参加殿试,世宗皇帝摇着手中的折扇出了上联考他:“扇中画梅,日日摇风枝不动。”林士章猛然想起途中的奇遇,便应道:“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世宗连连点头,赐他“探花”。后来林士章回乡省亲,途经湄州朝拜妈祖,觉得与洛阳桥的女子面貌相似,顿悟是妈祖暗中相助。万历二十一年(1593),林士章告老还乡,特意从湄州恭请一尊妈祖回乡供奉,就是乌石天后宫的那尊乌面妈祖,至今海峡两岸的朝拜者络绎不绝。

这神奇的故事让人赞叹不已。当然,殿试夺魁是过五关斩六将的竞逐,离不开雄厚的实力,林士章的成功也一样。立志、攻读、攀登就是他的成长之路。林士章虽出生于农家,但其宗族是乌石林氏官宦巨族。宗族所创设的紫薇书院,在那个时代就培育出八名进士、六名举人等人才。这对少年林士章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激励。在这浓厚的读书氛围里,七岁的林士章不仅白天读书,晚上还和哥哥们一起到紫薇寺下文昌宫,借神灯之光刻苦攻读。他读书考试意志坚定,虽到三十岁才考中秀才,但他从不气馁。入泮后,又到幽静的栖云岩苦读深研,学业越发精进,第二年便考中举人。接下来的六年,他以坚定的毅力涉书海、登书山,攀登不止,终于登顶及第。他的成才也与母亲蔡氏的严格教育紧密相连。林士章年轻时和哥哥们一起到离家半里的紫薇洞读书,母亲都按他们的能力各准备一担砖块,往返挑运,让孩子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哥哥们看到林士章年幼体弱,要替他挑,但他始终坚持自己完成。从小进行这样的磨练,既让林士章感受到意志的力量、坚持的收益,也增强了求学的信念,使道德、学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终于成为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

林士章探花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而后历任国子监司业、祭酒,礼部侍郎、尚书,致力于传承中华文化与发展教育事业。任职国子监期间,他制定严密的考课制度,严格学生管理与教学质量,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为漳浦县儒学、镇海卫儒学、平和县儒学,撰写碑文,促進了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礼部任职期间,他精心研究传统的祭祀仪式,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得到万历皇帝的赞赏,御赐“忠爱”匾额。此外,秉公执法、清廉为民亦是林士章具有的优秀品格。

我们再次来到林士章的“尚书·探花”坊,既观其雄姿,也读出其中的道理: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的严格要求和坚定的求学意志,成就了“探花”的荣耀。学识渊博,勤勉廉洁,爱民奉囯,造就了“尚书”的辉煌。前人建牌坊,以激励后人。“忠爱”大德,拼搏奋进,不正是后人应该学习的优秀品格?

猜你喜欢
优秀品格探花及第
假冒探花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优秀科学研究品格
两字探花
实现强国梦离不开领袖指引
诵读经典美文 培育优秀品格——浅谈经典诵读与学生人格的培养
清代探花赵鸿举的军事生涯及其相关史实辨析
以人为本中职语文课程关注学生优秀品格发展五策略
ABSTRACT
“第”字的用法(汉字故事)
“先辈”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