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城上的样板砖

2022-05-30 00:13郁龙余
书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长城文学

郁龙余

2022年5月7日,何培基先生托人给我送来一本他新出的《何培基作品自选集》。此书设计匠心独运,装帧十分精美。一看序言便知道这是作者“自选自编”之作,当然也是一本自费出版的书,即一本“三自之作”。“三自之作”是中国出书的传统。在汗牛充栋的文学殿堂里,最初的版本有多少不是“三自之作”?

因忙着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印度学研究”的结项工作,我无法像十六年前徐国强先生送我《苔花野草自风流》那样,一口气把它读完。但是,陆陆续续读完此书之后,像细嚼慢咽后美味给我的感觉,让人难忘和令人回味。

全书分《学术视野》《议论纵横》《人物春秋》《文苑偶拾》《菲京留踪》五辑。第一辑第一篇《钱老的亲笔信  我珍藏了27年!》是2009年11月6日发表在《深圳晚报》上的记者夏献法的采访稿。何培基对记者说:“为缅怀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弘扬他的求知、治学、为人、做事的高尚品格,我要把钱老给我的这封亲笔回信公开发表,以此作为对钱老最好的纪念。”书中刊出了回信原文及照片。信的最后一句是:“请记住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原理: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当时,何培基是福建建阳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一位教师,钱学森在百忙之中给他写下亲笔回信。看到信件照片,我立刻想起了业师季羡林先生,想起了他给我的回信。他们那一代人,学问那么大,名声那么大,可是一点架子都没有。看了他们的亲笔信,任何人的心都会平静下来,由衷的敬佩之情会油然而生,这是高尚产生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无声而无可抗拒,无可回避。

何培基1958年毕业于东南名校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他从事师范教育、高等教育、海外中文教育四十年,教得最多、最有成就感的课是“大学语文”和“汉语写作”。这和他的童子功有密切关系,上大学时写作课基础就打得非常坚实。发表在《福建师院院刊》第六十六期上的《马尾纪行》,是他大学时的习作,是《一位儒雅睿智的学者——追忆先师黄曾樾教授》的附录。但是,读完这篇短文,顿感不但文字美,而且充满史识和史胆。结尾最后一句“生活是一部读不完的教科书”,是对黄教授带领四十多位同学到马尾春游的总结,给人收获满满、启发多多的感觉。

何培基将自己善于写作的才华充分运用到了他的工作之中,并且获得了显效。1991年,他作为领队和专业指导,带领华侨大学十二名学生赴厦门大学赛区参加“福建省大学生写作竞赛”。结果华侨大学和厦门大学并列综合奖第一名,学生毛晓红获论说文第一名,何培基获“伯乐奖”。

在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何培基对“大学语文”“汉语写作”有着许多独到而实用的体会和经验。他的近百万字的著述中,写“大学语文”“汉语写作”的是一大亮点。退休之后移居深圳,他不肯吃闲饭,先后在两家上市公司任顾问、专员,从事的也都是文化方面的工作。

何培基的人生丰富多彩,充满成功的花絮。他的各种奖状、获奖证书、颁奖合影多不胜数。通读完这部作品自选集,纵观何培基八十六载人生,可以用“一块写满字的砖”来形容他。

上文提到的徐国强,可谓功成名就。可是他不甘寂寞,在出版《香港的灯光》之后,又出版《苔花野草自风流》,视文学为“一种追求和人生寄托”。香港著名学者黄维樑在《序》中说:“国强兄与吾等,以文字为追求、为寄托,写山水人事,写喜怒哀乐,相信所写的诗歌小说,如小花小草,自有其风姿流韵,我们乐文学以消人生种种之忧。”他还说:“和国强兄不同的是,文学是他的副业,是我的专业。”黄先生说的是实话,但纵观历史,文学几乎都是副业。对何培基来讲,文学创作也是一种副业,他的专业是教书育人。

我为什么说何培基是“一块写满字的砖”呢?

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史意义》中,我说:中国能够在世界各国中率先走完氏族、部落、邦国、王国、帝国历程,一直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共和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迈出实质性的前进步伐,可谓一贯独步世界。中国所以能独步世界,是因为具备了五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一,拥有独特的单元地域。其二,及时出现先进的主流思想。其三,具有不怕牺牲、凤凰涅槃的精神。其四,创造并坚持使用汉字。其五,拥有久经考验、与时俱进的中国医药。

在这里,我要强调第六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拥有两座长城,作为防御工事的武备长城和铸魂立心的文化长城。两座长城,一文一武,缺一不可。

修建武备长城需要将一块又一块砖错落有致而又严丝合缝地堆砌成墙。打造文化长城,就是从幼儿开始牙牙学语的中华文化教育,靠的是对一个又一个心灵的浇灌。这铸魂立心做好了,长大之后就能为人民和民族立德、立功、立言。

何培基先生,人如其名,一辈子尽忠职守,对一代代青年人铸魂立心,培基固本,把他们培养成了文化长城上一块又一块合格的砖。教就是学,学即是教,所以中国古人把教也写成“斅”。何培基先生不計名利,在教中学,学中教,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最后,他把自己也变成了一块砖,一块写满字的砖,一块中国文化长城上的样板砖。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长城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守护长城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