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30 10:48马芳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声声慢念奴娇群文阅读

马芳芳

摘要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从群文阅读的概念、要求出发,根据新课标对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要求与提议,再结合诗歌的文体特点,选择多文本阅读的对象和设计议题。重点探寻《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两首词的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路径,设计以“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风格同种魅力”为议题,从“情感基调”“意象”“意境”“情感”等四个方面去比较两首词,发现宋词魅力,实现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群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

一、聚焦概念,明晰特性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群文阅读引入教学,群文阅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思辨能力。赵镜中教授认为群文阅读是“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统整教程的概念推广,教师开始尝试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刘大伟、蒋俊晶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指出:“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根据几位专家的表述,可以明确群文阅读有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的角度上来说,需要有一个议题;另一个从形式上来看,由原来的“单篇教学”到“多篇教学”的转变。

二、精选文本,明确议题

根据2020年秋季投入使用的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特点,笔者选择了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三单元古诗词鉴赏单元中的第三课组合诗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声声慢》,通过二者的比较阅读来落实群文阅读的古诗词教学实践路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声声慢》是两首不同风格的宋词,一首豪放派,一首婉约派,一首男性词人的作品,一首是由女性词人创作,展现出的是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性别所作之词的不同魅力,涵盖面广,对比性强,相互关照,相互补充,对于学生提升对宋词的认识和鉴赏有较大的意义。其次,需要两首诗歌重组教学的相关议题。关于议题的设定表述不一、形式多样。王雁玲等多位学者提议将议题分为“语言实践类”“策略方法类”“概念认知类”“情义品质类”“语文知识类”还有认为应依据文本的文体特点进行议题设计,张超将议题分为“内容议题”“形式议题”“语言议题”。于文泽又在他们的基础上提出,议题需“开放性”和“可议论性”。张海峰又表明,议题可从“单元导语”“教材特征”“阅读策略”中获得。综上考虑,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习任务群5“文学与阅读”中对诗歌教学学习目标和内容做出的阅读要求,笔者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声声慢》比较阅读的议题设置为“豪放派与婉约派,两种词风同种魅力”。以此为讨论的基点,从两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意象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欣赏,从而发现美、鉴赏美,体验不同词风的同种魅力,让学生在独立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中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思维的辨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三、探美寻踪,实践群文阅读

1.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必修一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目标提出:学习本单元,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鉴赏诗歌运用诵读和想象的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欣赏诗歌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两年之余创作的,苏轼登临赤壁,欣赏赤壁美景,怀想英雄人物,抒发身世之感,词融咏史、写景、抒情于一体,思接千古,情感深沉,气势雄浑,境界宏阔。《声声慢》以清新朴素的口语入词,善用叠词,营造氛围,抒发情感,是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痛失爱夫,生活困顿,暮年飘零之后所作,通篇写“愁”,凄怆婉转。

2.教学方法

阅读鉴赏,比较辨析;反复朗读,咀嚼玩味。

3.教学过程

分三个步骤:导入新课、对比阅读、总结归纳。

(1)导入新课

由对两种不同风格的词的评价人手,引入议题。教师导语这样设计。

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它以独特的魅力傲立于中国文坛之上,宋词既有“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弹铜琵琶,唱‘大江东去”的苏词,又有“须是十七八女子,手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词,一种豪放,一种婉约,风格不同,情感迥异,却共筑宋词辉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另一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在比较赏析,具体感知中体味这两种流派的不同之处。

(2)比较鉴赏

分为四个步骤,层层深入,体会不同。

①朗读感知,整体把握

朗读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内容,何况是对于含蓄蕴藉,年代久远的古诗词,更应该在朗读中品味鉴赏。借助导学案,学生介绍背景材料和作者情况,以此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朗读共安排三遍:第一遍,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自己对两首诗歌的初步认识。第二遍,要求学生读准节奏、重音、语调。教师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对这两首词的朗读误区,重点指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千古”“穿”“拍”“卷”的重读,“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舒缓语气;《声声慢》中的开头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朗读语气,展示情感的层级递进以及“愁”字的重读。第三遍是分两组朗读,一组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组读《声声慢》,读出两首词的不同的情感基调,豪放旷达和婉约凄苦,初步感知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②四个层面,对比鉴赏

结合古诗词的文体特点和这两首词的特性,笔者运用表格按照以下四个方面去比较鉴赏,在鉴赏中体味两词的不同风格,感受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并掌握群文阅读在古诗词中的教学应用。

对比首句,感受情感基调。两首词的首句有一个共同特点,都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汹涌奔腾的宏阔长江,横跨千古的历史人物开启,空间广阔,时间悠久,大气磅礴,展现了整首词豪放的风格,奠定了豪迈旷达的情感基调。《声声慢》首句以14个字,7个叠词人词,写出了寻觅时的百无聊赖、迷茫慌乱,环境的冷清,寻觅无所得的孤寂清冷惨淡,一切侵蚀而来,一种愁惨凄厉的氛围笼罩整首词,叠词的使用使这种情感变得更加浓厚。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两句,咀嚼比较,自然可明显感知。

比较词尾,感悟情感。抒情是两首词词尾共同的特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華发”含有韶华消逝,壮志未酬的身世之伤,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心中情感发生转折,转悲为淡然,让人感受到苏轼为人的豪放豁达、开阔明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反之,《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尾句一个“愁”字概括心中之感,情愁、家愁、国愁,浓郁、强烈的“愁情”,郁结心中,幽怨沉痛。通过比较,更能凸显情感差别。

③男女分组,配乐朗读

在完整鉴赏完诗歌内容后,男生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女生朗读《声声慢》,配乐朗读,回味诗情,沉浸诗境,进一步对比感知两首词的不同之处。

(3)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学生根据两词比较,归纳总结对两词的不同风格的认识,教师则做最后的总结,回归议题。

苏词豪放旷达,李词愁情满怀,一个豪放,一个婉约,一个积极向上,一个幽怨哀婉,虽风格迥异,却同样具有感发人心的力量,可以说是两种词风,同种魅力。

[作者通联:福建宁德市霞浦六中]

猜你喜欢
声声慢念奴娇群文阅读
念奴娇·脱贫振兴庆盛会
念奴娇·脱贫振兴迎二十大
念奴娇 国庆(外三首)
念奴娇 ·白衣兴颂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