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意阅读 让语文教学精彩无限

2022-05-30 10:48蒋旭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中语文

蒋旭健

摘要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运用永远不改变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厌烦学习,降低教学效果。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实行创意阅读,不但能够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也能让学生个性化发展。在阅读中,学生能够进行语言表达、积极思考,完全展现学生想象能力与创造力,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利。

关键词 创意阅读 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提倡多方面和有创意的阅读,运用阅读期待、思考与批判的部分,延伸学生思维空间,提升阅读效率。创意阅读就是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在完全展现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创新动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根据对文章的重复朗诵,进一步阅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创造,读出个性。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如果不存在语文教学就没有本质意义。

一、读中有“疑”,“疑”出新知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若是可以指导学生由疑着手阅读课文,就能够让学生产生探究热情,能够从多个方面质疑文章。这种做法,在疑问解疑中学生不但要知道是这样,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在疑问中阅读新的感受与想法,为创意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第一,根据课文题目找到疑点。在讲解“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中,题目是“故都”是不是能够改成“北平”?第二,把握课文中重点句、关键句、主旨句去寻找疑点。如在《荷塘月色》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这几天心理里颇不宁静”是课文的文眼,作者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有什么地方展现了不宁静?第三,对结构安排和内容选择提出疑问。第四,形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经常提问。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积极提问与独自思考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不应该将课堂变成自身表演的舞台,使课堂教学变成教师和学生沟通、智慧碰撞的平台。

二、读中有“比”,“比”出异同

没有对比就不会有鉴别,在语文课堂上,采用对比阅读的策略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而且在对比中让学生深入理解与认识课文。经过对比阅读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让学生对学习得到内容有整体认识,对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和意识有利,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有创意阅读。

例如:在高中语文统编版课本中,有很多鲁迅的文章,比如《拿來主义》《祝福》《记念刘和珍君》《阿Q正传》等。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产生阅读主动性,教师能够运用使学对比阅读的策略,或者延伸,或者回顾,将鲁迅先生的文章结合起来,使学生展现出自身读课文中主人公的见解。这种做法,学生就能够提升阅读兴趣,有些学生说:“祥林嫂可怜、可悲;”有些学生说:“为刘和珍鸣不平。”在此种状况下,教师就能够继续提问学生为什么为刘和珍鸣不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进行深入思考,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在学生评价和欣赏鲁迅笔下人物中,就能够融入自身的主观想法,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阅读兴趣,同时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利,让学生语文素养全方位提高。

三、读中有“悟”,“悟”出新意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认真研究课文,有一定的感悟与思考。”在高中阅读课堂上,学生只有理解和感悟以后,才会在这个前提下充分发挥,进一步出现对文章有无限的创意。所以,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思考,进一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知识,在阅读中有顿悟的效果。此外,在阅读课堂上,为了让多方面、具有创意的阅读目标实现,教师应该让给阅读一个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独自阅读感悟,不要将自身的看法强加到学生身上,学生阅读时就更加有意境和味道。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老舍的《茶馆》这篇课文中,课文中主要是将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兴衰作为背景,展现了从清代末年到北洋军阀时期然后到抗战胜利之后的50年之间,北京的社会风貌与每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变迁,说明了旧中国必然灭亡,新中国必将诞生。课文中讲述的内容和学生生活要远一些,学生在阅读中难以深刻的感悟。在讲解课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复性的阅读,悟出新意,得到课文中没有描写的事物。在作者的启发下,学生在重复阅读中了解到王利发文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让学生悟出当时人们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在唐铁嘴夸赞自身抽白面的对话,能够让学生悟出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这些道理若是教师运用灌输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定会让学生更加反感,但是若是引导学生在创意阅读中顿悟,就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创意阅读不仅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且在自身阅读和顿悟中学生就能够形成自豪感,感受到创意阅读带给自身的快乐。

四、读中有“引”,“引”出个性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实行创意阅读不能离开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在阅读课堂上,因为学生思维定式与知识经验的局限性,就会只阅读表面意思,此时,教师若是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不但要将创意阅读实施到实处,这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

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中,教师观察到大部分学生都完全按照教材阅读,只关心将课文中句子读得更加通顺。针对这种描写景色的课文,若只是引导学生暂停在浅显的阅读上,就是浪费语文教学资源。而如何才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自身的创意,将自身的个性和风格读出来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由品味、分析词句着手,寻找自身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仔细阅读,而且说出喜欢这种语句的原因是什么?基于此,引导学生运用自身喜欢的形式阅读课文,学生可以朗诵,也可以自由阅读。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具有字词体会作为前提,比如课文中这句“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这句话中“深沉”这词语“含而不露”的含义。此外,还有这句“幽谷的深沉让我们感到此地神秘莫测”,这个句子中的“深沉”也是相同的含义。有很多用词巧妙之处都让学生发现,阅读的时候,学生面前就好像能够想到作者眼中秋天。每名学生都有各自的创意阅读,学习氛围也逐渐倒了高潮。

五、读中有“创”,“创”出新境

让学生产生创新意识设计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按照课文特征,寻找符合标准的人手点,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创新,在阅读中展现自身对文章的更多创意,做到这些,才会展现出学生对创意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实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解《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时,在带着学生诗歌语言美和意境美前提下,教师看到学生充满感情朗诵诗歌,学生逐渐受到诗歌中展现的情感所感染。在学生情感足深厚和学习氛围最活跃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大家谁能够在讲台上将自身的创作和其他同学分享呢?”在教师激励下,学生充满创作的积极性,出现很多优秀的作品,有的学生创作出要离开校园情境的诗歌,有的学生将这首诗歌改写成优美的词。在这种学习氛围下,想说的思维具有活跃性,他们也有无限的创意,都将自身的创意阅读成果展现出来,都渴望获得教师与其他同学的认同。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运用很多方式使学生在阅读中创作,将新作品写出来,这能够充分展现出学生创意阅读的水平。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与生命,在高中阅读课堂上,实行创意阅读会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水准提高有利。如果将这种工作积极实施,教师应该让学生努力阅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问、对比阅读、阅读中顿悟、阅读中创新,做到这些,才可以将创意阅读教学目标真正实现。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官林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