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大概念建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科学课

2022-05-30 18:03赵伟秀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核心概念科学素养思维能力

赵伟秀

摘  要:探究活动必须指向“大概念”,活动不再只是为了一般的科学概念而活动,更要挖掘一般概念后的本质,真正关注活动能指向一个具体方法与教育价值的大方向,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文章以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围绕大概念,设计教学环节,建构发展学生思维的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概念;思维能力;科学素养

一、用问题引出大概念,引发思维的发散性

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校园中常见生物、多种多样的植物和种类繁多的动物,已经初步建立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而且在探究过程中也认识到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学生的头脑中便生成了这样的问题: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的不同?基于这样的概念,教师上课一开始便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游戏,出示一些特征明显的动物的部分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并说说是根据什么猜测的。在了解了大量的特征明显的动物后,教师顺势提出:你们认为它们这样的形态结构跟什么有关?用问题引出核心概念,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用层次性的对比观察建构大概念,引领思维的结构性

教材用两个观察活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和“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来建构大概念,观察植物的根、茎等局部,再观察动物的整体,来分析形态结构究竟跟什么有关。因此,教师在设计观察活动时,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概念,挖掘教材,围绕大概念的建构,设计层次性的对比观察,引领学生思维的结构性。

(一)串式思考,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层次一:典型的两组植物根、叶的比较。

出示有二组图片的资料袋:一组是浮萍、小草的根;另一组是仙人掌、香蕉树叶子。请每位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比较一下叶、根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这些不同是什么?与什么有关呢?每组进行讨论。

教材上呈现的是六种植物,教师在第一层次的对比观察中,只选择了典型的四种植物,通过特征鲜明的小草和水生植物浮萍根的形状、粗细的对比观察,结合它们的生活环境,学生自然能分析出其与什么有关。同理,对陆地上的植物仙人掌和香蕉,两组学生的思维自然也明确地指向“形态与环境相适应”,为大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网状思考,促使学生思维更具条理性

层次二:同一环境下不同植物的根比较;同一环境下同种植物的根、叶比较观察。

学生认知里的“环境”往往指的是气候(热带、沙漠)、温度(炎热、寒冷)、生长的环境(水生、陆生),而实际上“环境”的概念远不止这些。就单单从生物学来说,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因此,教师设计了第二层次的对比观察:

1. 仔细观察小草的根和玉米的根,为什么两种根的形态不一样?这是与什么相适应?

2. 仔细观察仙人掌的茎、根等其他组织,它们又是与什么相适应?

通过第二层次的对比观察,学生明白是为了适应环境。同样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根,因为植株本身大小不同,为了支撑自己,抵御自然灾害。而对仙人掌,学生往往是把目光聚焦在叶子变成刺,减少水分蒸发这点上,而忽视对其茎、根的观察,实际上一个物种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不是一种器官或组织的功能,而是整个个体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沙漠中仙人掌的根系生长迅速,十分发达,有些品种能深入地下几十米深。当教师展示整颗仙人掌的图片时,对学生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因为这颗仙人掌根系的长度是仙人掌的几倍,根又大又长。

(三)立体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更丰满

层次三:观察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身体特征;观察同种动物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

研究完了植物,学生的目光自然会聚焦到不同环境中的动物上,因此,教师设计了第三层次的观察:

观察金鱼和鸽子的身体特征,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推测这些特征的功能。

提供助学单,帮助学生了解金鱼和鸽子的内部器官特征,想想这些组织或器官的作用。

金鱼和鸽子,一个生长在水里,一个生活在陆地,因此各自有各自的身体特征,根据生活经验也能推测这些特征的功能。思维的冲突点在于,虽然是两种不同生长环境的动物,但其因为在运动时都要减少阻力,使得两种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有了共同的身体形态,这一点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使用助学单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金鱼和鸽子的内部组织和构造,了解鱼鳔、鱼鳃、鸽子的骨骼中空等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这样通过立体的观察比较,使得学生对“形体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理解得更加透彻、更加丰满。

三、用交流丰满大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有效的交流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围绕核心概念,抓住关键问题,让学生通过明确的语言、透彻的分析、恰当的判断、论证性的推理,提出有依据的观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片段一:

師:你们有什么方法证明鱼的这种体型有利于它在水中前行呢?

生:模拟实验。

师:怎么模拟?需要什么材料?

生:用纸折不同形态的鱼,然后用相同的力推它前行,看看谁游得快?

师:这样可以吗?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怎样保证相同的力推它呢?

师:你们想想?怎样保证?有好的办法吗?能不能使这个力是定量的,多少能看出来?

生:是的。大家用同样的力去推。那怎样做到呢?

师:一定要推吗?拉力行吗?我们五年级让小车动起来是拉力还是推力?能提供下思路吗?

生:对,可以,我们就在鱼的前面用相同钩码去拉,就能保持一样大的力了。

师:另外还有什么要考虑的吗?

生:相同的时间、起点等,只要鱼的形状不同就行。

师:那折不同的鱼的形状可以吗?模拟实验最重要的是要模拟物体的相似度呢?

生:……(没有声音)

师:鱼是一个立体的动物,而我们折出来的鱼是平面的,这样可以吗?

生:那怎么弄出一个立体的鱼呢?

师:我们刚才分析鱼的外形是纺锤形,那我们能不能削一个纺锤形的东西,然后再削一个同体积的另外形状,然后用相同的力去拉,看看谁游得快?

在该片段里,教师围绕“有什么方法证明鱼的这种体型有利于它在水中前行”这个问题,在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中完善模拟实验,同时也明晰了对比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尤其是对模拟实验中实际立体的鱼和折的平面的鱼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模拟实验的要求,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美国课程专家艾里克森指出:“要为教学单元确定一个聚合概念(大概念),如果没有一个大概念,那么单元的学习只能停留在较低的认知水平。”事实上,强调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可以将分散的知识点逐级纳入知识网络中,在这样的主题结构中,分散的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被整体显现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梦琪,马剑敏. 利用科学史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J]. 中学生物教学,2021(36):4-6.

[2]沙淑静. 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改进小学科学课教学[J]. 文理导航(上旬),2021(12):79-80.

[3]张天芝. 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重点 改进小学科学课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9):110-112.

(责任编辑:罗  欣)

猜你喜欢
核心概念科学素养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思维能力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利用微课辅助高三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挖掘核心概念,发现潜在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