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

2022-05-30 19:24林培贞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能力

林培贞

摘  要: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质疑提问,是每一位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学生会质疑、会提问,前提必须是要会创新。

关键词:质疑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固定模式中根據已知的条件去解决问题,束缚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非常差,尤其是农村的小孩思维不活跃,大部分同学课堂上课不敢举手,极少部分能创新提出问题。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质疑提问,是每一位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学生会质疑会提问,前提必须是要会创新。而创新的首要任务在于教育者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着重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开端,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应该存在。

一、培养学生从课题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每一堂数学课,都有个课题,笔者都是在揭示课题之后问学生:这一节课你想知道什么?例如在上长方体这一节课时,笔者习惯性地问同学这一节课你们想知道什么呢?学生非常习惯地说“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的公式是什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这时教师应适时地把握有效的信息展开教学,新课就在学生五花八门的提问中拉开序幕。由于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学生的兴致很高,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这一节课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二、在新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例如笔者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计算18.7÷17,接着过渡到18.7÷1.7,这时学生会发现除数从整数变为小数,该怎么办?虽然学生通过自学可以算出得数,但教师应把18.7÷17和18.7÷1.7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不同之处,从而提出疑问:1. 为什么计算时应把18.7÷1.7转变为187÷17进行计算?2. 为什么除数扩大10倍,被除数也应同时扩大10倍?3.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若干倍是不是商也不变?学生在对比练习中就会发现商不变的性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信息源”。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发问”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在学生有了问的机会后,教师才有可能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来诱发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要“问得深”“问得妙”。

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做到“会问”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以“问”引“问”,要提供高质量问题的范例。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提问题时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倾向于“问”能增强高水平思考能力的问题,学生同样会以教师为榜样。教师可以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引导,让学生进入一种疑难情景,使得他们必须集中精力来分析问题。例如有一个数是186,大家想想,这个数有没有小数点?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这时教师及时启发,引导学生,提问1. 小数点如果点在“1”后面,整数部分变成了几?2. 小数点如果在“8”的后面呢?3. 小数点点在什么地方,这个数才会是186呢?如此步步深入,能在原来无疑之处发现新的问题。学生便能在教师引问的潜移默化中,学会这些问题的发现及思考的范例,从而缩短自己产生有创造性问题的时间。

其次,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发设疑,引而不发。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补充思考题时,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鸡兔同笼,有头46个,足118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一下子就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口算,还有的用笔算,一时都没有算出来。此时,笔者问大家:“这道题难在哪里?”学生回答说主要是鸡兔的足数不同。笔者又说:“那我就命令——全体兔子站起来,提起前面两只脚。”同学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惊奇的眼睛。笔者再接着说:“现在鸡和兔子的足数一样吗?这道题如何解呢?”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解题方法。如果兔子和鸡的足数相同,那么总足数为92只,多出的(118-92=26)26只足都是被兔子提起来的,因此,兔子应为13只。由此可见,教师的巧妙启思、设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敢问

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行为要做明确要求。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为了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一是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二是不要一疑就问,每疑必问;三是问题的表述要尽可能地清楚明白,清晰的表达不仅可以使问题明朗化,还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同时教师还可将竞争机制引入学生的提问。通常,在竞争条件下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流畅性都与在非竞争条件下不同,竞争的氛围激发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比如教师有意识地用一些答案不唯一、解法不唯一的开放性题型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提出富有新意问题的动机。竞争中的优胜者在获得奖励的同时,还会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这种精神上的支持会有效地强化其问题意识和提问兴趣。

五、教师还要能进行创造性的设问

创造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很喜欢用这一教学形式。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时,教师先创设购物情景。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约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如让小丽拿10.5元钱到小卖部买单价10.45元的钢笔一支,你们猜猜钱够吗?为什么?这时学生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论。1. 够。因为10.5元比10.45元多5分;2. 不够。因为10.5元比10.45元少一位数。让学生在讨论中联系购物情景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情境生活化,增强直接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总之,教会学生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或通过简单的指导便可完成。它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要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教师创设宽松、民主、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自我表达的勇气,同时也需要增加学生多方面的学识,因为学生的问题数量和质量与他们学识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还需要告知学生“疑”与“问”的价值,只有当学生领悟到提问的价值时,才能自觉主动地从问题中求取智慧,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荣.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2014(10):214.

[2]王超.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及提问能力的调查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罗  欣)

猜你喜欢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能力
基于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思考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何加强技工烹饪专业一体化课堂教学管理
科学课的生活性与科学性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小学数学课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