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实践: 让育人方式从“学”到“习”

2022-05-30 22:02刘娟娟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科情境

刘娟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修订的内容中,课程目标的修订突出了“素养型”,修订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语文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强调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强调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站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为语文学科“教什么”“学什么”定内容,同时为“怎么教”“怎么学”找路径。这个路径就是学科实践。

传统的语文学习重视的是“学”,是效法、模仿,着眼于语文知识的获得;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基于学科实践的语文学习,重视的是“习”,指通过反复练习使知识运用更熟练,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对语文知识做有效的迁移,重在语言实践的过程。新课标的修订实现了由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升级与转型,引导语文教学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

习,在目标导向中体现

传统意义上,我们习惯将每课时的目标称为“教学目标”,这样表述的主体是教师;而基于学科实践的目标,我们应该称之为“学习目标”,表述的主体是学生。立足学科实践的学习目标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这个目标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例如,《搭船的鸟》一课的原目标为“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体会作者对翠鸟外形、捕食所进行的细致观察”。基于学科实践的理念,目标中“体会”一词导向不清,如果修改为“阅读描写翠鸟的段落,细致观察其他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并尝试运用颜色词或动词写个动物片段”就体现了实践性。这里的“阅读”“细致观察”“尝试运用”体现了语文学科实践的特点,体现了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体现了“观察”这个习作知识点在学科中的价值,从而把实践性在目标设定中落到实处。

学科实践,指的是运用该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典型做法。以《搭船的鸟》修改后的学习目标为例,基于学科实践的“学习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是学习者;使用的行为动词可观察、可测量,突出实践,如“细致观察”“尝试运用”;行为条件有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如“细致观察其他动物”,体现的是知识的迁移;表现程度用以体现学生达到目标的基本表现标准,如“写个动物片段”,是基于三年级学生的水平而设定的可达到的合理目标。目标体现的是“习”的行为,突出练习,突出迁移运用。通过《搭船的鸟》一课中学到的习作知识“细致观察”,学到的表达知识“运用颜色词或动词描写动物”,以目标为导向,突出学科实践,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

习,在问题线索中贯穿

基于学科实践的教学在确定了突出“习”的学习目标之后,要把学习目标转化成待解决的问题,尝试形成问题链,形成问题矩阵,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不断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好的问题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问题,同时是学科问题、单元问题和课时问题的交织,更好地突出学科实践。就学科而言,问题指向学科的本质与课程的价值,指向学科课程的关键和核心;就单元而言,问题指向单元最主要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是单元学习的重点,问题的呈现使学习任务更清楚,效果更可测;就课时而言,问题指向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

以《杨氏之子》为例,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梳理、提炼出主问题,也就是核心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子“甚聪惠”?在研读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梳理出这样的问题链:谁“呼儿出”?孔君平为什么说“此是君家果”?你能背诵出含有“君”字的诗句吗?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学习课文之后,教师继续以问题深化学习,问学生:你能以“   氏之   ”为开头,用一两句文言文向新朋友介绍自己的特点吗?用含“君”字的古诗体会孔君平的涵养,体现了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积累运用之特点;用“   氏之   ”的语言学用,体现了以“习”为目的的学科实践。基于问题的语言实践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学习知识到建构知识框架,都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素养得到发展。

习,在情境创设中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以学习任务群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内容学习特别强调情境创设。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群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特点是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做了这样的提醒: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识字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做了这样的要求: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有这样的表述: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这样表述: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学段创造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以上教学提示均强调“情境”,说明了“情境”之于語文学科实践的重要性。

基于生活实际的情境是进行学科实践的重要载体,问题往往从情境中产生,在情境中实践,在情境中习得。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将教学内容中包含的知识点转化为教学材料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以学科的方式学习至关重要。比如,在学习总分写法之前,教师可让学生到菜市场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有了情境体验,以“菜市场真热闹”为主题,学生会有三个角度的总分表达:从关注人物角度进行总分描写,卖豆芽、豆腐的阿姨,卖辣椒、茄子的奶奶,卖水产品的大叔如何吸引顾客;从关注地点的角度进行总分描写,菜市场东边、菜市场西边、菜市场门口各个摊点热闹非凡的交易场景;从关注声音的角度进行总分描写,叫卖声、汽车喇叭声、人们的喧哗声和讨价还价声……总分表达因为有了情境体验而更鲜活、吸引人。

总之,学科实践导向要在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中让语文实践活动基于语文、通过语文、为了语文,加强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的关联。在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科实践为支点,加强“习”的实践丰富性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系南阳市油田实验小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原名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教育家书院首批研究员,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学科情境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不同情境中的水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