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视域下《祝福》的文本细读

2022-05-30 10:48任真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柳妈四爷鲁镇

任真

文本细读基于高中课堂教学视角,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细读方法,紧扣作品,集中品味言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细致全面地进行文本分析,既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也是教学生成的过程。经典小说《祝福》是高中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的篇目,极具审美特性和典范意义。如何让《祝福》散发新的光彩,启发学生深入地挖掘教材,文本细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细读语言领悟意蕴

小说从本质上来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鉴赏艺术形象、挖掘作品主题、探究艺术意蕴的起点。“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小说细读离不开字词句的赏析,尤其要抓住作品里关键处的字词。对一篇小说来说,关键字词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文本主题或人物形象的艺术特征。

如《祝福》中多次运用数字,意义重大。祥林嫂在第一任丈夫祥林死后,因为婆婆要她改嫁,她逃到鲁镇去四爷家做帮工,试用了几天,就定了每月工钱五百文。不久,婆婆带人将他抓了回去,同时从鲁四爷那领走了“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钱。在被抓回去之后,祥林嫂又以“八十千”价格被卖给了贺老六,随后再一次丧夫,加之失去儿子阿毛,经历了多次不幸的祥林嫂又一次来到鲁四爷家做帮工,遭到镇上人们的嫌弃以及对阴间的害怕,让她听从善女人柳妈建议,用了“十二千”钱捐一条门槛,任人践踏,以求赎罪。细读时要注意“每月工钱五百文”“一千七百五十文”“八十千”“十二千”这些数字,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的深意。虽然每个月五百文代表具体数目,但细读小说内容我们了解到这“五百文”是对祥林嫂的廉价支付,每个月“五百文”的工钱揭露了封建制度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而被婆婆领走一千七百五十文钱是祥林嫂在鲁四爷家几个月的帮工所得,全部放在鲁四爷那里,现在又到婆婆的手里。接着祥林嫂的婆婆又以八十千钱把她卖掉,“八十千”相当于祥林嫂十几年工钱,婆婆花了其中“五十千”给二儿子讨了媳妇,剩下的还赚了十多千,祥林嫂变成婆家的赚钱工具,这是封建家庭对丧夫女子的压榨,显示出祥林嫂这类劳动妇女在当时社会中的低下地位。历经磨难,再一次来到鲁镇帮工,为了成为“干净”的女人,她花了“十二千”捐了门槛赎罪,“十二千”是祥林嫂两年帮工的工钱,用这些辛苦钱捐了一条门槛后,祥林嫂仍然是浑身罪恶的女人,不允许沾手任何祭品,最终被鲁四爷扫地出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数字背后蕴含的是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以及神权和迷信对广大劳动妇女的迫害。

又如,在祥林去世后,为了不被改嫁,祥林嫂跑到鲁镇,在婆婆将她逮回去卖给贺老六做妻子时,她一头撞在了香案上。在这里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何理解她先“逃”后“撞”的行为?“撞在香案上”能否改为“撞到香案上”?在这里运用细读策略,引導学生深入品味这两个动词。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先“逃”后“撞”是主人公对被改嫁命运的反抗,那么祥林嫂反抗改嫁是否是因为对第一任丈夫“一往情深”?显然不是,到鲁镇之后,祥林嫂的脸庞日益圆润、带有亮光的眼睛渐渐有了笑容,我们能够读出她并不是对丈夫祥林旧情难忘才有了“逃”“撞”行为,她对改嫁的反抗,是由于封建礼教思想在她心中根深蒂固。祥林嫂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村妇女,封建社会中从一而终的思想根深蒂固,她逃不了改嫁的命运,就选择用死来实现“从一而终”,用“死”来维护封建礼教。

二、细读矛盾透视人物

《祝福》的文本中充满了矛盾,尤其是人物思想与实际行为的不相符。在课堂教学时,引领学生深挖矛盾,细细品味这些思想与行为的相悖之处,慢慢体味、分析,有助于学生抓住矛盾中蕴含的人物性格,从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比如婆婆逼迫祥林嫂改嫁而封建礼教却要求女人从一而终。在找出这对矛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祥林嫂的婆婆和祥林嫂同为女人,她们无一不是封建礼教从一而终制度的坚定维护者,也清楚地知道女人改嫁之后的命运会如何,但这里为什么能够做出与自己观念不相符的行为——逼迫祥林嫂改嫁呢?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同时她之所以能够将祥林嫂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卖掉并且得到鲁四爷等人的“认可”,是因为封建礼教赋予了她掌控祥林嫂命运的权力。虽是一个山里的女人,但从逮回出逃的祥林嫂,到领走祥林嫂的工钱等一系列行为,她都是那么从容得体,没有丝毫的慌乱,可见她是一个十分精明、霸道的女人。

又如,鲁四爷对祥林嫂厌恶与容忍之间的矛盾。鲁四爷“是一个讲理学的监生”,封建思想牢固,反对一切变革。一开始他知道祥林嫂丧夫,认为她不吉利,厌恶她,但是因为祥林嫂干活简直抵得过一个男人而选择容忍。在祥林嫂经历改嫁,失去丈夫和儿子后,再一次来到他家,他极其厌恶祥林嫂,在他看来,祥林嫂是个不干净的女人,但最终因为她能干而选择继续容忍,却不容许祥林嫂沾手任何祭品,在祥林嫂失魂落魄、精神崩溃之后将其扫地出门,在她死后大骂她是“谬种”。鲁四爷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但是在利益驱使下,还是选择一而再, 再而三地容忍祥林嫂,表现了他的虚伪、腐朽、顽固。

再看柳妈对祥林嫂的同情与迫害之间的矛盾。当祥林嫂又要重复她失去儿子的经历时,柳妈就说:“你又来了!”甚至嘲笑她额角上的那个伤疤,并且她将与祥林嫂聊天的内容传扬出去,使得许多人又来“逗她说话”。这类人更多的是以“看客”的角色在把玩,从中可以看见柳妈的为人。后来柳妈由于可怜祥林嫂,让她“捐门槛”赎罪,这看似帮助了祥林嫂,却把祥林嫂逼向了死亡的边缘。通过分析这一矛盾可以看到柳妈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思想影响的善良却愚昧的女人。

三、细读情节探析死因

情节是小说的构成部分,小说人物的塑造、主题揭示离不开情节设置。在教授《祝福》时,通过梳理并细读相关情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人物命运与思想的转换,从而分析封建社会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原因。 比如,可以这样设置问题:在祥林嫂有限的生命中历经了哪些打击?设置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初步把握祥林嫂苦难的人生。通过阅读文本可知:在一年春天, 失去了第一任丈夫,被逼改嫁;被婆家逮回强行卖给贺老六;又在一年春天,失去了第二任丈夫和儿子,大伯收屋,被赶走;祝福礼时,被认为不干净,不允许沾手任何祭品。对于自己经历的悲惨遭遇,祥林嫂坐以待毙还是积极抗争呢?学生很容易知道祥林嫂在努力抗争着,接着教师可以抛出第二个问题:祥林嫂具体是怎样应对的?失去丈夫祥林,被逼改嫁,祥林嫂跑到鲁镇做帮工;被婆家逮回去,强行卖给贺老六,她一头撞在了香案上;在贺老六和儿子死后,被大伯赶走,再一次来到鲁镇做工;鲁四爷嫌弃她不干净,不能沾手任何祭品时,她花钱捐门槛赎罪。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就明白了祥林嫂一直在抗争,并努力活着,在苦难面前一次又一次地活下来了。

文学作品的教学,要运用细读方法研读作品,运用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语言、细读情节、细读题目或者引导学生体味文本中相悖之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真正走进作品世界,这样的文本细读才能实现课堂效益,提高学生的鉴赏分析能力。

课题名称:“立学”课堂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思维导图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JY2021018)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

猜你喜欢
柳妈四爷鲁镇
四爷和他的马
鲁镇社会的“和”文化背离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不可忽视的“局内人”
傻四爷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
《祝福》中的三个“剩”
四爷,您在哪里?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中柳妈的艺术形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