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团共建的在线教育体系建设探究

2022-05-30 01:01唐文红曾崇州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唐文红?曾崇州

【摘 要】特殊时期,在线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如何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在集团各成员校有序高效流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将过渡时期的在线教育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契机,从理念确立、机制建设、课程构建、课堂创新、学生成长、教育保障等方面对在线教育体系开展资源共享、学生共育的实践探索,摸索出线上线下融合式的集团发展路径。

【关键词】集团共建 在线教育体系 课程建设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以下简称“龙外集团”)是涵盖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3所纯小学的义务教育集团,共有学生13000余名。集团化办学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途径,而具有时空优势的在线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生成、辐射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龙外集团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将过渡时期的在线教育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契机,对在线教育体系进行积极探索,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式的集团发展路径。

一、确立在线教育理念,创造美好教育“云端文化”

龙外集团率先在全国提出美好教育理念,以“教育让生命更美好”为价值追求,着力办“一所有美好记忆”的学校。学校构建美好教育战略文化图,顺利实现品牌延伸,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首批优质集团培育对象。将线下教育体系向线上延伸,构成基于集团共建的在线教育体系,是集团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思路、新策略。一是强化理念,龙外集团确立“一五六”发展模式:一个核心,“一切以学生的美好成长为出发点”;五个目标,“生命成长、自主学习、减负提效、素养提升、家校共育”;六个原则,“安全第一、保证质量,集团统筹、资源共享,强化指导、做好服务,任务驱动、注重实效,个体成长、多元发展,注重反馈、及时总结”,立稳在线教育“四梁八柱”。二是构建体系,根据在线教育的时空规律、组织原理、师生关系、呈现状态等特性,龙外集团从常规管理系统、课程系统、教学系统、教师发展系统、学生成长系统、技术支持系统构建起完整的在线教育体系,统筹集团的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形成文化,通过理念导航、体系支撑、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等途径,龙外集团形成了“开放多元、自由自主、面向个体、全面发展”的云端文化,让师生在网络时空中感受“美好教育”的别样魅力。

二、完善在线教育机制,促进优质资源流动

优质教育资源有序高效流动,需要成熟机制发挥“枢纽作用”。不同于线下,线上资源流动具有便捷性、及时性、自由性等特征,开辟线上资源流通渠道,能让更多学生享受名校资源和平台。龙外集团优先完善六大机制,让教育教学呈现协调同步、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一是课程规划与设置机制,根据深圳市在线教学工作指引,集团对初中和小学分别进行课程规划,文化课、体艺课、班会课、劳动课、选修课等进行合理配比,落实“五育并举”,严格控制在线学习时间,其中小学将在线课程设置在上午,下午则设置“体育锻炼+自主学习+居家劳动”等课程,落实“减负”精神,以自由的时间换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二是共建“玉兰花”线上课程库,面向全集团征集微课、优质课等500余节,“名师课+优质课+兴趣课”供给充足,学生可自由进入学习;三是线上走教、走学机制,集团成立名师班和拓展课程班等大班额,名师班负责同步课程,拓展课程班集中特色课程、精品课程等,集团各校学生均可自由选课,如A校学生可同时听B、C、D等校的好课程,A校也可邀请B、C、D等校教师开设好课程,学生时间冲突则采取回放形式学习来解决;四是教研机制,建立教学研究院—科组—备课组三级教研平台,教学研究院负责集团学科课程规划和教学方式的总指导,科组负责校级学科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策略指导,备课组负责单个教师或班级教学内容和特色活动及作业设计等,既把握学科教学大方向又明确操作细则;五是线上巡课机制,集团建立校领导—中层干部—科组长三级巡课机制,形成“随机巡”“遵守巡”“跟踪巡”等多種巡课方式,全面掌握师生教学状况,填写各年级“一日教学反馈表”,每周各学科至少一节公开课,每周各校分中、小学召开教学总结会;六是主题活动联动机制,学生在成长中心共享主题活动方案,各校创新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参考对象和依据。

三、构建线上课程体系,丰富学习资源

龙外集团构建线上“玉兰花”课程体系,完善“美思”“美和”“美慧”等五大课程群,建成贯通课程、素养课程、题意课程、劳动课程、仪式课程和活动课程六大在线课程模块,促进线上线下课程衔接。一是建设思政课系列,通过每周线上升旗仪式、班会课、校长思政课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开展居家劳动课,根据年龄段设置每周劳动清单和劳动评价表;三是开展电影赏析课和云游深圳课,将电影课程划分为“定—疑—赏—悟”四个步骤,设计看电影、评电影、说电影、画电影等活动,开发大运场馆、坪山美术馆等纪录片式的“云游课程”,教师边讲解,学生边质疑,带着学生打卡“网红景点”,融自然与人文知识为一体;四是开展淑女节、线上体艺节等仪式课程,小淑女展示才艺,带动家庭开展地域文化或传统文化的表演,线上体艺节营造家庭舞台感,以直播方式展示运动美和艺术美;五是开展特色选修课,将社团搬到线上,学生自由选修,消除了社团课的人数和空间限制;六是开展节气和习俗文化课程,通过二十四节气、客家习俗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关注自然变化、掌握自然规律、了解习俗传统等,增强文化自信。

四、创新在线课堂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线教学是在线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质量仍需依靠课堂质量来提升。在线教学的难点是怎么保证教的行为能够对学的行为真正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和学时空分离的情况下,在线教学的特点是多阶段、新任务、新环境、新理念、团队作业;在线学习的特点是独立性、自主性、新环境。要像课堂教学那样实现教对学的促进作用,就需要“教与学的再度整合”。龙外集团创新在线课堂模式,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升自我规划与时间管理能力作为在线教学的重要内容。一是建构“五I”教学模型(“五I”即信息Information、兴趣Interest、质疑Inquiry、方法Idea和智慧Intelligence),拓展信息,丰富线上教学内容;激发兴趣,强化线上学习动能;设置疑问,拓展线上学习深度;传授方法,落实自主个性学习;领悟智慧,提升核心素养,形成各学科线上课堂模型。二是改变课堂结构,从先讲后练转变为先练再讲,突出习的过程,形成预习—练习—讲习—复习—演习的课堂结构,从练习中发现问题,以讲习解决问题,通过复习和学生演习等巩固知识,做到精讲精练,一课一得。三是改变课堂形态,从静态教学转变为动态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准备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适合他的学习活动,支持和管理学生,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台阶式”的一个个活动,提供学习支架,让学生有兴趣和能力完成活动。四是创新运用工具,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虚实融合教学场景、智能导学系统、智能助教、智能学伴、教育机器人等新型资源开发,使数字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师生的知识建构、技能训练、交流协作、反馈评价等教学活动,将问卷星、智学网、希沃手写板等工具广泛运用于教学,加强了教学的数据支持,增强了教学场景的多样性。五是开展项目式学习,形成“1+N”教学模式,即“1个项目任务单+N个教师指导微课”,学生反复观看微课,合作完成1个项目,以微视频方式呈现学习效果,如低年级开展“找春天”项目学习,进行读春天古诗、画春天、唱春天歌曲、听春天习俗、看春天科学现象等融合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学习,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心。六是及时全体评价,线上教学的语言评价指向性模糊,教师进行单个点评时难以捕捉其他学生的反应,运用即时的面向全体的数据评价能起到清晰的指向作用,如问卷星、智学网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能立即反馈整体数据和个体数据,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重点关注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

五、健全学生成长体系,增强学生“自成长力”

学生长时间宅家,师生、生生交流都具有延时性,产生“真空地带”,缺乏线下交流的真实性、丰富性,学生的心理世界和精神状态将会受到直接影响。在线教育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健全学生成长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自成长力”,为美好人生奠基。龙外集团从“减负”、心理健康、精神丰富、习惯养成、自我赋能、活动浸润、家校共育等方面构建学生成长体系。一是优化作业设计,减轻课后作业负担,执行线上作业时长公示制度,设置分层作业和创新性实践作业,为学生提供作业辅导直播课;二是定期开播心理辅导课,在网课的前、中、后期开展适应、调节、恢复等心理疏导课,开通心理咨询电话和心理聊天室专线,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三是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浸润学生精神世界,邀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江梦南做专题讲座,利用班会课、电影课、热点新闻等对学生进行精神引导;四是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学科小讲师、班级擂台赛、校级淑女节、体艺节等,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舞台;五是落实学生自主管理,开展网课公约征集活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值周班干部对学生课堂互动、作业质量、任务打卡进行督察评比,建立学生数字档案,推广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方法,支撑开展面向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的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横向评价,评选线上“美好少年”;六是推动积极的家校共育,进行100%电话家访,指导开展居家亲子活动,定期召开线上家长会,举办线上家长学校,录制家庭教育微视频,开展居家学习家长经验分享会,集思广益,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七是扩大宣传影响,通过制作分享学生成长视频、主题活动、学习成果等让学生从线下走到线上,获得价值感、成就感。

六、构建在线教育保障体系,实现智慧教育迭代升级

实行在线教育,技术是关键,管理是基础,培训是根本。龙外集团本部与云和都是深圳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在硬件建设上走在前列,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转变等方面软实力突出。一是管理升级,龙外集团改变学校原先分散粗放的依赖人力投入的管理方式,将融合技术创新的全流程管理与数据驱动的精准管理融入学校日常管理,以数据驱动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精准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促进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的自动化、过程化和智慧化;二是实现钉钉互通,千余名教职工“一键入网”,组建各种班组群800余个,完善学生选课系统,有效保障资源的便捷使用和师生走教走学落地;三是软件更新,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灵活选择钉钉在线课堂、腾讯会议、Class In等教学平台,英语听说训练运用“腾讯英语君”,既解决了在线教学无法评估学生英语听说的难题,又弥补了在线教学难以精准指导单个学生听说的缺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及时反馈和有效指导;四是开展技术团队在线服务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建立一支10人的技术服务团队,远程操作,精准解决疑难杂症,开展全员参与、全员过关的信息技术2.0培训,分享小技术微视频,易学易懂,舉办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课例比赛。

集团共建的在线教育是理念引领下的教育实践创新,是基于新平台、新管理、新模式的教育变革,是一种互补互惠、彼此支持、协同进步的教育发展新思路,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了区域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由于面对的师生面大,以及时空距离的影响,校际信息化水平存在差异,在线学习的环境区分度高,仍需要对个体学习和评估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丽.很多教师以为照搬课堂教学就是在线教育,太天真了[J].中教投研,2020(3).

[2]李宝敏.在线教育推动育人方式变革[J].中国教育报,2020(5).

[3]杨宗凯.加快教育信息化,支撑终身数字教育[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3).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发酵设备与实训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