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2022-05-30 02:32左金燕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8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作文家长

左金燕

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其教学的重难点是作文。就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的效果并理想,如何高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是目前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进行探究,以期构建高效的作文教学课堂,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完善作文评价机制,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写作中,进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同时,要注重课文讲解,分析作者运用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并给出精彩句段让学生仿写。

由于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且性格叛逆不服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运用竞争的机制开展写作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比如,可以在班级的展示栏中开辟一块地方,用于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为了能将作品展示出来,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写作。

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其进行分层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确保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要灵活运用批改方法,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摘录好词佳句,并在课堂上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对他们进行客观评价,切忌将自己的主观好恶强加于学生,避免评价片面化,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写作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享受写作的过程。

在写作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仿写,教师要选取好句好段,让学生模仿。学生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也可当作模仿范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向学校广播站投稿,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惧心理,切实提升写作能力。

二、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和阅读紧密相连,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写作只是凑字数而已。但事实上,写作能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让学生通过阅读模仿优秀文章,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了解如何表达思想情感,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学习和借鉴其表达方法和修辞方法,通过仿写提升自己写作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并将其灵活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注重课外阅读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走入生活,体会生活,在生活中阅读,拓宽视野,拓宽知识面,从而打破课堂的局限。学生只有真正学会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解决不知道写什么的写作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大量的阅读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更多的写作知识,掌握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教师要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将写作和阅读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作文水平。学生的作文有假大空的问题,没有真情实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过于功利化,只是为了写而写。

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随身准备一个小本,随时随地记录观察所得,确保作文内容的真实性。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领悟生活的真谛,提高思维的深度。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现象,领悟深刻的哲理。比如,看到花开花落,就能联想到时间的流逝、看到大海就能想到宽广的心胸等。学生将对生活的感悟记录下来,积累成写作素材,能丰富作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三、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初中写作教学重在打牢写作基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优秀的文章,降低写作难度,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更要让他们通过模仿,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

模仿不是抄袭,学生模仿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学生不断创新,在模仿中逐渐提升写作能力,最终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教师要将写作练习和口头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由说到写,实现蜕变。写作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整体构思文章,將文章的大致内容先说出来,谈谈自己对作文题目的理解,然后写作。教师还可以用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说和写统一起来,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下笔之前列提纲,防止写作时出现逻辑混乱、主次不清等问题。学生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后,教师要让学生多写多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写日记或者周记的方式,将写作训练常态化,对于日记的内容、形式、篇幅等都不做限制,让学生自南发挥,从而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将写日记作为记录生活的重要方式。南于日记有一定的隐私性,因此,教师在点评学生的日记时,要采用非公开的方式,从而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学生能自由写作,产生写作热情。

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扩写、续写练习,让学生扩充、续写文章等。教师还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意识,进行限时训练,从而防止出现因时间不够而写不完作文的问题。

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新课改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学习就像聚沙成塔,相较于理科来说,语文更偏向于无序化。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积累,能掌握更多知识,写作时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由此可见,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积累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比如,可以在班级中建立阅读角或鼓励学生在学校图书馆办理读书卡,利用一切有效的阅读资源提升阅读水平。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或课间休息时间,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可以阅读的课外书籍很多,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了解校园以外的世界,感受世界的真善美,丰富知识积累,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积累写作知识和写作经验。不同文章的结构、立意、写作方法和技巧等都不一样,课外阅读的种类越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就越多。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或进行常态化的阅读分析,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筛选合适的书籍,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识工作,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做批注,将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学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记录,深入分析自己感兴趣或有感触的句子。摘抄本是阅读的精华.学生只需翻阅摘抄本,就能集中理解和记忆重点句型、好词佳句,使得阅读积累更加方便快捷且高效。

大部分教师会指导学生进行课下阅读,但对学生的阅读督促远远不够,没有及时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导致课外阅读流于形式,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阅读障碍,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跳过这些难点,借由量变达到质变,读得多了,理解能力自然就提升了,之前不能理解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在阅读后获得丰富的感悟,就会产生极强的阅读成就感,无论对文章有何种感悟,教师都应充分尊重并理解学生,而不是盲目纠正学生的观点,为了所谓的立意而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从不同切入点理解作品,形成更多新颖且有创意的观点。

五、家校合一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它是学校、家长、社会和学生四方共同合作的结果。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树立教育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家长的作用。

比如,班主任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由祖辈照看,而隔代亲也让孩子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即便是在學校,教师也很难对其进行纠正。在繁重的教学压力下,教师需兼顾班级所有的学生,即便再尽职尽责,也不能完全顾及所有学生。因此,家长要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自觉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和教师一起帮助孩子进步,关爱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如果每个家长都能充分关注自己孩子的状况,配合教师对他们进行教育,那么孩子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过大的压力。完成学校课业后,家长给学生报了很多辅导班,导致学生没有时间体会和感悟,只是机械地按照家长的要求学习,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应该多和教师沟通,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念,纠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错误行为,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辅助写作教学,并不是要求家长在家中对孩子进行作文教学,而是在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虽然学生的年纪较小,但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需要家长发挥指导作用。比如,在地铁上看到有人给老人或孕妇让座,家长就可以借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并询问孩子对此的看法,让他们能懂得做人的道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生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虽然学生的生活半径较小,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但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比如,出门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猫,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了一道难题等。学生每天的感受是不同的,有可能会因为某件小事而改变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相较于教师来说,家长是孩子生活的陪伴者,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家长要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平常的交流中,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借助家长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应该重视自己对孩子成长的促进作用,积极和教师沟通,促进家校之间的合作,在家中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激励评价

激励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等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建立写作信心,产生写作热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写作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产生挫败感,而此时教师不经意的关怀和鼓励,会给学生以信心,让他们重振旗鼓。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正确认识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教师应尽可能丰富评价语言,避免用空洞的好、很好、不错这种评语,要具体指出文章的优点,让学生指导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

总之,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要有耐心和恒心,循序渐进地提升写作能力,让学生领悟写作的真谛,不断提升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作文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