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2022-05-30 02:32张文娟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8期
关键词:记叙文语感审题

张文娟

记叙文是最常见的文体,写记叙文时,要通过描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抒发真情实感。新课程改革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记叙文的教学质量,教师需指导学生认识自我,丰富生活经历,拓宽写作视野,并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1.教学视野狭窄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作文指导存在人文因素缺失及忽略学生身心发展等问题,尤其是忽略学生的品鉴能力、审美能力的重要价值,导致教学形式固化、教学理念陈旧,影响了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丧失了写作热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应鼓励他们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避免作文假大空。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让学生学会表达思想情感,同时也能实现个性发展及个人能力均衡发展的培养目标。

2.教学形式固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很多新颖的教學理念被用于教学实践,但仍有很多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模仿写作、编造故事情节上,缺乏创新意识。这样的指导既不能满足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分析当前的写作教学现状,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写作欲望,这与教学形式固化及应试教育有密切关联。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对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3.教学观念陈旧

面对高考的压力,很多高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授课形式,写作教学自然也不例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杜绝复制教育、复制写作现象的发生,严禁学生写作千篇一律。

陈旧的教学观念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导致学生大量“背作文”,剥夺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权利,这种让高分动机驱动学习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改背景下培养记叙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1.注重个性发展,强调自主写作

教育被视为人类发展进步的阶梯,世界上凡涉及母语教育的课程设计都蕴含着个性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整齐划一的陈旧教学模式。知识不断创新才富有生机与活力,僵化的知识必定会被新内容取代。高中阶段语文课程建设在继承和发扬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生除了学习语文知识外,还能参与到课程建设中,使语文教学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新课改对高中记叙文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出现了“审美疲劳”,导致写作思路狭窄、写作灵感枯竭。而优秀的记叙文写作,要求学生从关注生活点滴做起,收集、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并提取有价值的内容,从审题立意、构思再到书面表达,既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又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写作能力。

2.激活感性与理性思维,完美表达

记叙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及初中的记叙文写作尚处于模糊的仿写阶段,到高中阶段,记叙文写作的训练目标较为明确,对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考查范围也更广。

无论是低年级写作教学的抄写,还是高年级写作教学的阅读大量范文,借鉴他人的好词佳句,都缺乏对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的创新,只有极少数学生真正能从仿写中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除了指导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外,要将更多时间放在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指导学生进行适当艺术加工等方面,避免学生在写作时过于依赖范文。

在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效解决学生写作目标不明确、写作思维混乱等问题。依据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融合感性和理性思维,在文理互通的思维模式下自主选题,明确写作立意,制定合理的写作方案,表达思想情感,真正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3.变换记叙视角,提高写作素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的精神。”高中记叙文写作强调要变换不同的视角,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避免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

不可否认,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紧张枯燥,指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世界,能打开学生的写作视野,让他们发现每天都有新鲜的事可以记录,每天都有新鲜的人从他们的生命中走过,进而开启想象之门。学生通过变换视角加工思维,会迸发出独特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现更多写作素材,从而提升写作素养。

三、新课改背景下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1.审题立意

(1)审题立意是记叙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要求学生把握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在弄明白写作重点、写作对象和写作范围后,围绕题目构思行文。正确的审题立意是作文成功的一半,能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写出切合题意、中心突出的作文。要想准确审题立意,先要准确把握材料内容,做到不偏题、不跑题,要熟读材料,准确理解材料主旨,找准写作角度,深入挖掘材料内涵。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录好词佳句,增加素材积累,提升判断文章优劣的能力,在不断品鉴中借鉴优秀作品的长处,养成写读后感的好习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要么有优美的词句,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要么阐释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总之研读好的作品,带着目的阅读,寻找作品的闪光之处,牢牢把握记叙文的写作要点,能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2)抓住材料内涵,升化主旨。除了要准确审题立意外,还要深入挖掘材料内涵,从而写出思想深刻的文章。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要科学指导,让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写出内容深刻的记叙文。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学生只有掌握了充足的写作知识,才能写出主旨明确、内容深刻的记叙文。

(3)与时俱进,观点新颖。写记叙文时,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切忌落入俗套。记叙文写作要真实表达个人情感,向读者传递正能量。在素材选取上,要重视生活点滴、舆论热点。

学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与洞察力,要主动学习课外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采风、走访、问卷等多种方式深入生活,通过春游、植树、辩论赛等活动丰富个人体验,通过报刊、杂志、网络、音像制品等获取更多信息,为写记叙文提供新颖的素材。

2.内容搭建

(1)抒发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假如记叙文是一棵树,那么思想情感就是这颗树的根,能将整个作文内容串联起来。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强调情感在写作中的作用。任何写作都要将最为真实的情感融入其中,没有感情的文字是没有美感、缺少灵魂的,会给读者以假大空的感觉。叶圣陶先生说过: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写作的冲动就是当有某个想法时,能立马将所想的内容写出来,将情感通过文字抒发出来。

记叙文情感的抒发,可以借助真实的生活素材。记叙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将生活中原汁原味的内容记录下来,将人生百态记录下来,让学生认识生活,进而学到书本之外的知识,真诚地面对生活。只有这样,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才能用真实的情感打动别人。

(2)确立主体地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这对记叙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表达想法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健全他们的人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记叙文写作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为基础,让学生将生活体验融入到写作中,对生活的认识更加深刻,具有自由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自主意识和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格,是相对于依附性人格而言的。在教师惯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思维影响下,学生最主要的表现是思维复制、灵感萎缩、惟书本是从、惟师是从等。独立的人格追求的是个性化思维和人格自主,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记叙文的写作中,独立人格能让写作主体自由表达,实现写作主体的人格独立。

(3)领悟写作意义。很多高中教师细化、点化、拆分、研磨高考的评分标准,指导学生写作,很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更有些参加过高考阅卷的教师将一些实际的写作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向“阅卷模式”转变,模仿优秀范文的结构模式、语言及技巧,忽视了学生真实、审美的写作需要,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毫无创意、千篇一律。

(4)激发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兴趣就是让学生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不能只简单地堆砌文字,而应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写出思想深刻、思维缜密的作文。一篇好的记叙文,要有思想,有内涵,有情感,才能打动读者,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3.语言表达

新课改对高中记叙文写作有如下要求:自由表达个人思想,文章内容要充实,文词要优美,见解要独特,内涵要深刻,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如果说记叙文的骨架是审题立意,那么语言就是最为重要的填充物。高中记叙文审题要准,立意要深,语言要优美,表述要规范、多样。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词、识字,规范学生的书写拼读。教师要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指导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1)品悟语言,积累语言。在高考作文的等级评分标准中,有一个等级是要求语言描写意境深远,丰满形象,论据充实,材料丰富。这就需要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除了平时多看多想多读外,还要掌握正确的语用技巧,如词句拉练法,以某些词句为中心,引申出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成语等,丰富语言积累。

(2)加强语感训练。学生的语感越强,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表达、鉴赏和理解能力就越高。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借助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耳、眼等多种感官,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通过鉴赏、感悟、评点、推敲、分析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可以通过课文的朗读培养语感。总之,语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获得写作的灵感和美感。学生也可以通过语感的训练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关于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开展记叙文写作教学,需充分挖掘學生的创造力,让他们重视审题立意、语言表达及情感抒发等环节,进而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

猜你喜欢
记叙文语感审题
记叙文阅读专练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如何写好记叙文
“三招”学会审题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