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2022-05-30 05:34张利平
理论观察 2022年8期
关键词:精神文化党史教育红色

张利平

摘 要:党史作为我国宝贵的历史资源,将党史教育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形成最生动、最有力的思政教育资源,提高思政课堂的思想性、亲和性、理论性,让学生在党史学习中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引导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文章重点分析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意义,探索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教育中的路径及策略,以期提高高中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关键词:党史教育;高中思政;精神文化;红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8 — 0050 — 03

習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当代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包含党的艰辛诞生史、发展史和建设史,是我国繁荣昌盛、富强民主的重要底蕴。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能够借助党史精神补足学生精神生活,牢固自身思想意识,在新时代,在思想上做到坚定信念、坚持理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树立爱党爱国的思想意识;在学习上做到读史明智、读史崇德、读史鉴今。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思想塑造的前沿阵地,也是党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将党史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能够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一、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时代价值

(一)提升学生思想认知水平

新时代高中学生思想活跃,生活环境优越,很难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发展的历史巨变,借助党史学习,在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感悟党史精神,让学生能够认知共产党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价值作用和领导作用,高中时期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思想意识波动大,在心理上会出现叛逆现象,这样导致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更加困难,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信息中不乏歪曲抹黑党和国家历史的行径。在此情况下,高中学生更需要坚持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学生是社会、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肩负着祖国建设的重任,因此,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关乎着祖国、民族发展。党史教育的融入,能够让学生在党史精神、红色文化学习中,感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让学生在百年党史历程中用理论、史实去武装头脑,提升思想认知水平,成为国家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二)有利于学生传承精神肩负使命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有谷底、有崛起、有辉煌,自成立以来,涌现出无数革命先驱,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他们也成为了我国民族发展的脊梁,这些宝贵的资源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来说,是宝贵的政治资源,能够让学生在党史学习中,感悟当前的生活来之不易,借助革命先烈事迹和历史事件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党史教育在高中思政课程的融入,有利于教师通过红色精神和党史文化来引导学生学习共产党员自强不息、无私奉献、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发挥榜样模范的作用,促使学生传承党史精神,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意识,在内心肩负起祖国建设的艰巨使命,为做新时代接班人而努力拼搏。

(三)启迪心智砥砺品格,引导学生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政治素养,党史教育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融入,能够极大地丰富思政教育素材,教师借助党的发展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历史脉络,明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初衷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地认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信念,认同中国文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国共产党积淀下应对发展中各种困难的经验,学生能够借助党史精神和红色文化来启迪心智,砥砺品格,做到读史明智,有效地甄别外界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深化思政课程改革的必要要求

新时代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政教育保障,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不了当前学生学习需求时,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思政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让党史教育成为思政教育改革的源动力,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上与党史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史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依据国务院2019年下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了学校需要围绕党史、国史、传统文化开展思政课程改革,进一步突出了党史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党史教育的融入,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领航,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讲好党的故事,借助党史精神来武装学生的头脑,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迫切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当前社会格局复杂多变,高中学生思想意识和人格特征正处于养成时期,面对多元价值文化的冲击,极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动摇理想信念,养成歪曲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如金钱至上、道德缺失、崇洋媚外等思想,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躺平族”“佛系”“啃老族”等观念影响,腐蚀自身理想信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刻不容缓,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健全学生人格塑造,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茁壮成长。党史教育具有鲜明的红色信念,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用生命点燃了中国的希望之灯,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是学生思想塑造的重要抓手,借助鲜活的党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发展信念,肩负起国家繁荣富强的使命。

(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时代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百年党史书写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史诗,是鲜活的教科书,党史教育的融入为思想政治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思政教育需要把握时代高度,以百年党史来引导学生传承党史精神和红色文化,在党史学习中,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念,实现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理念。

三、高中思政教育开展党史教育的困境

(一)党史教育资源挖掘不足

党史素材的融入拓宽了高中思政课程的教育渠道,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需要深度挖掘党史素材中的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多维度渗透到教学课程中,发挥党史教育的育人功能。而就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来说,首要问题是党史素材挖掘程度不够,契合性不强,不能发挥出1+1>2的效果,教师对于党史知识讲述过于笼统和片面,不能有效地与思政元素融合,学生在党史知识学习中,不能深度感知党史精神和思想内涵,导致党史教育流于形式,不能引发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限制了党史思想意识塑造教学效果。此外,党史教育资源挖掘程度不足,会导致学生对于党史知识的学习单一地停留在时间、地点或者历史事件层面,让党史教育单纯地为了历史叙事而叙事,从而失去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意义。

(二)缺乏完善的课程规划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在长期的教育中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党史教育的融入会打破思政课堂的生态平衡,虽然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程在教育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党史元素的融入会对教师和学生造成不适应。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对于党史教育的融入属于硬性插入,借助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党史知识进行嵌入授课,缺乏合理的课程规划。这样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分配不均,特别是部分教师缺乏党史教育经验,导致党史教育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教育趋同于思政课程教育,在课程教育中不能充分发挥出党史教育的育人价值,达不到预期教育目标。

(三)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党史认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逐渐多元化,网络上各类思潮层出不穷,高中学生普遍对于外界新鲜事物有极高的接受能力和领悟力,但高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甄别能力,容易受到歪曲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动摇自身思想意识,形成错误的党史观,特别是在不法分子的诱导下产生否定党史百年功绩的历史虚无主义,逐渐走上偏离主流价值的歧途,让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党史认知;思想政治课程是党史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思想塑造的核心渠道,将党史元素融入到思政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认知到百年党史的丰功伟绩,在思想上被党史精神所折服,从而形成党史认同感,坚决拥护党的领导。

四、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深挖党史教育元素,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

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做好党史教育,提升学生的党史认同感,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此,思政教师需要深度挖掘党史教育元素,将党史知识与思政理论课程深度融入,形成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养成坚定的社会主义发展信念,成为符合国家发展的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接班人,在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中,借助党史精神来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用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来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力,让学生在百年党史的学习中启迪智慧,能够用历史、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如学习党的发展史,学生能够感知个体与社会之间的關系,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根植校园学生心中,实现价值引领作用,让学生自发地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联系在一起,肩负起祖国发展的使命。

(二)完善课程体系,实现高效融合

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即是课程改革的必要要求,也是时代的需求,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推动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程教学的核心力量,一个协同互通、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能有效地落实育人成果,达到预期的融合教育目的,在课程内容方面,党史知识与思政内容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相关联,具有一致性,教师需要有效地梳理课程的内在逻辑,将党史元素与思政知识在原有的课堂基础上进行有效融合,兼具两者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凸显课程的教育目标;在教学目标方面,围绕党史精神来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形成以史为鉴、以史立德、以史明志的教育体系,首先在以史为鉴教学目标方面,借助党史教育来深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党史政治认同感,坚定学生以党领导的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其次,在以史立德方面,借助党史精神和红色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感,发挥精神价值引领作用来明确学生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最后在以史明志方面,借助党史精神来引导学生塑造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为成为祖国接班人而奋斗。

(三)创新教学方式,实现课堂高效性

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教育之中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思政教育不断地深挖党史教育和思政元素的契合性,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融入教学,创新思政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党史教育的融入程度,提高课堂高效性。首先,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善于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开展情境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等来提高党史教育的融入效果,如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及时更新党史活动和重要领导人讲话,提高学生的政治认知,让学生深度感知共产党的精神面貌和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护党之心。其次,借助红色资源和革命事迹来拓宽课程教学渠道,红色资源是共产党宝贵的财富,教师通过开展革命遗址参观、革命事迹宣讲等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洗礼,如在党史教育课程中配合观看电影《长津湖》,让学生深度感知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史,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样,课程教学活动也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结语

“十四五”规划的美好蓝图,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的不懈努力,高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需要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肩负起祖国建设的使命;党史教育是思政教学的有力抓手,教师需要深度挖掘党史资源,促进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把握发展大势,从党史中吸取精神力量,增强使命担当意识,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

〔参 考 文 献〕

[1]马鹏涛.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四重逻辑[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07):180-183.

[2]李卓时,马宝娟.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育人功能[J].文教资料,2021(10):87-89.

[3]陈虹百.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刍论[J].成才之路,2021(33):38-40.

[4]邵岩.抓实党史学习教育,上好新时代思政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0):10-13.

[5]操菊华,陈薇.党史教育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1):62-64.

[6]田成兰.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09):86-89.

[7]杨博宁.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9):10-12.〔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精神文化党史教育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