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进肚里不负春光

2022-05-30 10:48舒琳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2年8期
关键词:洋槐花茶乡野

舒琳

一个不留神,立夏了。春天生长出的各色美味还没来得及一一过堂。我所居住的社区受疫情影响近日临时封闭,从窗户望向不远处的绿地,刚好能看到挂了一树的洋槐花,我自然满眼渴望。其实,最先不是看到而是闻到的;渴望不仅来自嗅觉,也来自味觉……

在北京,每年“五一”前后正是洋槐花盛开的时节,也正是这满街的槐花,花型与味道美妙得入眼入心,预售着初夏的香气。只闻味道当然还不够,想要沉浸式地拥有它,还需进一步身心合一——尝一尝。

洋槐也称刺槐,是引进树种,因为适应性强,在我国许多城市、乡野常作为庭荫树、景观树栽种,常见得很。洋槐花可以食用,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不少人提兜于洋槐树下。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非好“这一口”,我想,那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味,又或是对这个季节到来的欢欣。

前几天,在小区业主群里,几位住户把一位在小区里提兜摘洋槐花的老人给“举报”了,说这样实在破坏树木和环境。我默默看着对话没敢吱声,心想幸好居家封住了脚步,不然一同被“举报”的可能还有我。在城市里这样摘花确实不行、不对,我还是等以后去郊野再放肆吧!

在物质短缺的年代,槐花、嫩槐叶、榆树钱都是不错的口粮。那些“过去”,多少听身边的老人们讲过。但若讲到如何把这些大自然中的草木变成那个年代里的美味时,老人们脸上和眼里泛出的光总能抹平一些清苦的记忆。蒸、煮、拌、炒,这些槐花的做法我以前只是听说,只能凭想象领会、解意,毕竟如今生活好了,少有人会再为一顿吃的去爬樹。

但在2020年“五一”,趁着去京郊游玩,我也忍不住和当地农家的大姐一起拿顶头带钩子的木杆勾了一兜槐花回家。在回程的高速路上,花香在车里摇摆,让人想笑。为什么笑呢?因为感到人间美好。要知道,那会儿人们刚经历了一场艰难战疫。

那天到家后,我把槐花摆满了客厅的桌面,满室馨香,满心欢喜,儿子也好奇地闻闻问问。但即便是这样沉浸于花香之中,我也觉得不满足,总想把这种味道、整个春天都装在身上。

怎么装呢?我想起了听说过的蒸、煮、拌、炒,于是决定挑选最容易的方式,将它装进肚里,不负春光。家里的“小猪”自然对此决策连连点头,兴奋地和我一起动手——

先摘去多余的叶子和花梗,用淡盐水浸泡花苞,感觉这样能起到一定杀菌作用。捞出沥干后,用开水烫一下再沥干,算是二次杀菌了。然后我把花苞分成了大小两份:小份用来泡花茶,往玻璃杯里撒一撮花苞,倒进开水,看白色的花苞从杯底向水面翻腾,盖上盖子,要多焖一会,好让花朵充分释放香甜;大份的用来摊槐花饼,加入一两颗鸡蛋、一点点面粉、一点盐,搅拌成糊状下锅摊饼,小火煎到两面微黄即可,吃个新鲜。

最后把花茶和花饼端上餐桌,一家人细细品味:花茶微微清甜,花饼咬上一口满是花香……我们分享着这份从大自然中带回的惊喜,惬意如许。

有了这一季的尝试,这两年每到槐花季家人都会提起那次“吃春”。不只是我们,到了这个时节,还经常能在朋友圈里看到各色“别人家的”槐花:有的用来炒蛋,有的抓上面粉上锅蒸熟再配上料汁;前些天还看到京郊同心音乐公社的朋友聚在一起包槐花馅包子的照片,很是羡慕,不知会是什么味道,只能咂咂嘴。以前还听陕西的朋友说,她家里人会把摘到的槐花焯水后放在冰箱里冻起来,这样即便过了花季,想吃的时候也能吃得到。真是“花”样百出,可以随时“入”春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股怀旧风,我发现这两年很多网购平台的蔬菜区也有了槐花、榆树钱儿等“野味”售卖。在吃腻了鱼、肉之后,人们开始返璞归真,这些乡野间再常见不过的花草,如今也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紧俏货、时令菜,甚至很多网购平台还善解人意地为这些花草食材附上了各种做法、细数出多种营养和功效,能不动心吗?虽然价格不便宜,却常会被一扫而空。不奇怪,至少嘴馋的吃货们不会放过,想着为吃上“这一口”,至少不必举杆、爬树了。

人间四月芳菲尽。春天的各种春花此前都抢着开尽了,唯有槐花正当时。在这大约半月的短暂花期里,不如踏足乡野,去感受燥热来临前槐花的芬芳清爽,品尝下普通农家的槐花饭、槐花饼。又或是迫切如我,等不及出门,网上下单吧!

选自《现代青年·精英版》

猜你喜欢
洋槐花茶乡野
洋槐
送你一个乡野
春天的乡野
生态建设结硕果 洋槐又获大丰收
乡野闲时
柠檬花茶窨制试验初探
春日的洋槐
花茶
洋槐花老去
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