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物理多元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5-30 10:48王正浩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摘 要:培养高中生物理多元思维,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知识和相关理论,在物理解题和实践过程中提出有价值新思想和新方法的思维能力.多元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师贯穿整个物理课程,本文主要从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五个角度探讨渗透性培养,充分发掘物理多元思维的内涵,达到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思维能力;多元思维;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0333(2022)24-0080-03

收稿日期:2022-05-25

作者简介:王正浩(1982-),男,江苏省常熟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目前学生对于物理问题的探索,“见招拆招”现象较为频出,这是学生思维缺失所产生的关联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利用思维能力指导物理探究学习,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便能够事半功倍.多元思维作为物理思维中较为核心的部分,涵盖面较为广阔,在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路线偏差的效果.因此,在培养多元思维过程中,多元发掘思维内涵,逐个进行深度探究,学生的多元思维总框架结构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生成.

1 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1.1 讲解灌输,影响学生思维发展

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只注重解题过程的呈现,企图让学生通过解题过程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进行相应题目的训练,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是受传统教学应试观念的影响而形成的.部分教师认为,物理课教学,只要使学生掌握了相应物理概念及定理等基础知识点,然后通过解题过程,让学生学会利用相应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在考试中能够取得好的分数就可以了.然而,受应试观念支配下的高中物理解题式教学,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选题目具有封闭性,不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的多元思维得不到有效培养,缺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一旦遇到与教师示范性题目稍有不同的题目,学生却不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讲解灌输式教学模式,致使学生苦于题海训练,对物理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知识的联系,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找到物理规律的关联,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提高.1.2 形式单一,影响学生思维开拓

受传统观念支配的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只寄希望于学生能够通过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与把握,进而通过解题过程提升物理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将学生置于被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开拓学生物理思维,使学生能够面对物理问题,考虑用多个办法及多种途径加以解决,而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思路或一种解法.高中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而部分问题单靠学生的自主探究,很难找到思路与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动交流,相互借鉴与分享,集思广益.学生在探究中,每个人会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不同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路集结起来就形成了多种思路与方法,学生们可以在分享与探究中学会用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探究中受到启示,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教学手段滞后,影响思维的激活

当今时代,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而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致使物理教学效率不高.多媒体是可以集视频、音频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物理情境,可以对学生的感官形成有效刺激,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积极参与物理探究过程.多媒体可以呈现更具体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科学探索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具体的观察物理现象形成的过程,教师根据多媒体呈现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主题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内化知识,激活学生物理思维.然而,目前部分高中物理教师不注重利用多媒体促使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对于相对抽象的物理规律、原理、现象等,仍然以口头说教的方式进行描述性解说,由于解说的抽象性,学生很难深入理解与把握,学生的多元化物理思维也就很难形成.

1.4 忽视实验探索,影响思维发展

高中物理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实践与操作的机会,也为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然而,目前高中物理教师缺乏对于物理实验的重视,为了赶教学进度,节约时间,教师通常是采取“说实验”“背实验步骤”的教学方式,这种实验方式阻碍了学生物理思维发展.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过程中,讲解太多,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偏少,不能体现学生主体实验地位,并且在实验以后,没有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对于实验中现象不能用物理知识来加以解释,实验教学处于肤浅层次,不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同时,教师没有注重物理教学向课外活动的拓展,不注重课外物理实验兴趣小组活动的作用,或者是对于课外兴趣探究小组的物理探究活动缺乏有效的引导与监督,使课外小组活动流于形式,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而,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亲手操作与亲眼观察,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

2 高中物理多元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发散思维,寻求规律关联

发散思维的培养,关键在于训练学生把握知识内在关联的能力.应用发散思维,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度联系,以及联想之后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建构起知识联系.在具体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学生能够把握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从容不迫,对多元思维的养成奠定知识基础.

发散思维的培养,旨在引导学生思维在知识结构之间的蔓延,寻求知识结构之间的关联,抓住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发散个人的物理思维.教师在具体应用时,可结合顺序观察法、质疑观察法、推理观察法来养成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求异思维,讲究逆而行之

求异思维的培养,是在培养多元思维大观念下的思维组成的重要“突破点”.思維的求异首先注重的便是多元,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一般学生在长期的正向思考中会有意无意地培养出个人的定向思维方式,这对学生的多元思维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引导学生摒弃常规思维方式,转变思考方式,发掘新的解决方式,这便是培养多元思维的目的意义.

例如,在“牛顿运动定律”章节学习时,笔者根据章节的学习核心内容,曾选用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自选题目如下:一列火车质量为M,在铁轨上匀速行驶,最后一节拖车的质量为m,在中途突然脱节,当司机发现这一问题时,便立马采取制动措施,但此时火车已行进距离为L,假如阻力与车重成正比,列车牵引力不变,试求两部分列车完全静止后之间的距离为多少.根据问题,学生普遍会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计算,但在实际采用时,计算步骤却很繁琐,学生每一步进行都十分艰难.此时,笔者便引导学生转换思维,采取全新方式对问题进行计算,学生思考到,也可采用动能定理和运动学公式,但实际效果却和前者采用的办法大同小异,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显得异常艰难.笔者便可适当向学生抛出思维突破点,是否能够运用运动的观点对问题进行解决.学生起初质疑,但决定进行尝试.学生依据运动学观点,得出如果司机在脱节一瞬间采取制动措施,则火车最后停止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如若否,则火车在运动L距离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可认为火车在前段行进距离S时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由于列车做匀速运动,因此F=KMg,所以KMgL=K(M-m)g·s,所以s=ML/(M-m),问题便迅速得到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便得到了升华.

求异思维的养成,在于讲求逆而行之,即将在解题过程中的常规定式去全部摒弃,另辟捷径的思考更为简单的解题思路.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到求异思维的本质特征,并能够充分感知到求异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实际效果,教学效果才能够更加明显,学生的多元思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养成.

2.3 辩证思维,熟悉整体隔离

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在高中物理力学探究中,辩证思维具体指向为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运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辩证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的多元思维便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2.4 形象思维,认识生活本质

形象思维的对立面是抽象思维,因而具体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展开培养,其目的便是解决学生在对物理问题的抽象概念产生感性地认知,从而弱化物理中的抽象,减弱解题难度,感受到生活实际中的本质.在对本质有深刻印象后,在实际运用中,学生才能够更多运用多元思维对问题进行求解.

形象思维的建构,是在不断寻求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物理学中的抽象概念,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探究,来感知现象之后的本质原理.学生在建构形成形象思维之后,能够建构起现实生活与物理课堂间的联系,加速多元思维的形成.

2.5 抽象思维,充分应用模型

思维能力的提升,讲求形象与抽象并重,通过形象的实验来抽象出物理规律.模型的应用将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抽象能力,在感性认知与抽象分析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为多元思维的延伸创造空间.

应用模型、图像、演示均是提升学生抽象能力的良好教学策略,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与多元思维能力.

多元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细节中狠下功夫.将多元思维进行肢解,能够夯实学生的多元思维基础,使得多元思维在无形中生成,教师应紧抓发散、求异、辩证、形象、抽象思维的建构,在日常教学中,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只有充分发掘出多元思维,学生的多元思维才能有效地得到建构,使其在日后的物理学习中得以强化应用.

参考文献:

[1]

谭波.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2012(12):12-23.

[2] 王超庆.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2(4):21-27.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