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图示在读写教学中的多种功用

2022-05-30 11:28陈芳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8期
关键词:概念图图式绘制

在阅读和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不会读、不会写、记不牢等的情况。面对阅读文章有障碍、写作有困难、记性不好的学生,该用什么方法实施有效教学呢?笔者尝试将多种可视化图示引入语文读写教学。

其实,将可视化图示用于语文读写教学早已有之。20世纪90年代,著名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就曾用自创的“图解法”进行语文教学。黎锦熙先生是将可视化图示运用到中国现当代语文读写教学的发起者。《黎锦熙论语文教育》中“国语的作文教学法”一文谈到:“‘作文指导的预备功夫,其程序:(一)于每次读法授课前预备的时候,先把读本的课文,用文法上的‘图解法,逐句完全图解出来。(二)再把图解法所分析的詞类,一个一个填入‘词类检索表……每教一课书,都能照这个例子预先作成一个图解,那么,不但教学读法时,就是一切关于作文的正误、填字、仿作、改作种种基本的形式练习以及构成指导、命题自作的种种方法,教学时都有一定的把握了;教师必须做到这步田地,才算有充分的预备。”[1]

黎锦熙先生的“图解法”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每课书都可以采用图解的方式可视化呈现。并且,阅读教学中归纳出的这些“图解”还可在作文教学时作为参照列出写作提纲。黎锦熙先生的“图解法”正是可视化图示的一种外显形式。

为什么同一种可视化图示既能呈现某类文章阅读后梳理出的结构提纲,又能作为这类文章的写作提纲呢?这是因为就阅读心理学和写作心理学而言,读写同类文章所需的“图式”竟是相同的。董蓓菲教授在《语文教育心理学》中这样解说“图式”:“图式理论是认知学派鲁姆哈特1980年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图式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结合成一个有机体的一系列一般知识所组成……图式具有变量、一般性、知识性和结构性等特点。”[2]

依据图式理论,阅读一类文体时,我们将这一文体所需的基本知识信息加以汇总,形成一个有层级并具备此类文体主要特征的知识框架,再运用箭头标记和一些图形等可视化图示组织起来,形成文章提纲。写作文时,这个在阅读中所归纳出的文章提纲,就成为写作这类文体的模板和依据,即写作提纲。

这种在教学时用一定的图形、文字、箭头标记、简笔画等信息符号概括归纳知识要点的教学法,称为“图示教学法”,也叫“图文示意教学法”。

运用“图示教学法”进行读写教学的原理是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施良方教授《学习论》对于“信息加工理论”的解释为:“几乎所有的信息加工论者都认为,学习实质上是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学习中,机体对信息加工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注意刺激;(2)刺激编码;(3)信息的贮存与提取。”[3]

使用信息加工理论,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分为以下几步:

1.引发注意刺激:教学时,教师先用“所读文章”或“写作题目及要求”,引发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与刺激。

2.进行信息编码:学生“注意力”被有效刺激后,会对“这篇文章”或“写作题目及要求”进一步加工,这种加工过程就是“编码”。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有两种“编码”,一种是通过言语的有序贮存而形成的语义编码,一种是实物、图片等在头脑中形成具有空间感的映像编码。一般而言,映像编码比语义编码更容易记忆。所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时如果能进行“双重编码”,能更有效地增强记忆。信息“编码”采用了两种策略:一种是“维持性复述”,即多次重复同样信息;一种是“精致性复述”,即改变信息或用另一种符号代替它,并增加其他图示信息以便回忆。使用可视化图示进行教学,就是运用“精致性复述”形成“映像编码”的一种有效方式。

3.提取已有信息:想要提取已有的信息,提取线索一定要和记忆的痕迹接近才更容易提取。教学时,使用映像编码(比如图示化板书)列出读写提纲,能让学生更容易提取曾经存储的某类文章读写信息,即这类文章的“图式”。

由上可见,图示教学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映像编码(即运用可视化图示形成信息组块),从而在读写过程中获取文章“图式”并加深有效记忆。最终,克服读写学习障碍,形成高能记忆。

使用图示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多种可视化图示的灵活运用。赵国庆教授主编的《思维可视化》[4]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八大思维图示: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和桥型图。

在此基础上,笔者不断阅读可视化图示的相关书籍,又找到“思维导图”“鱼骨图”“概念图”等三种可视化图示。同时,笔者将图表与演讲稿建立联系,又将简要示意图移用到说明文读写教学中。受历史学科纵横时空轴的启发,笔者还首创了适合小说体裁的纵横坐标图。由此,笔者首创性地研发出适合各类文体读写教学的九种可视化图示:1.适于新闻等叙事类文体的流程图。2.适于传记的气泡图。3.适于各类说明文的概念图。4.适于空间说明文的示意图。5.适于演讲词的图表。6.适于游记的鱼骨图。7.适于诗歌的思维导图。8.适于议论文的括号图。9.适于小说的坐标轴图。

灵活多样的可视化图示,让每种文体的读写图式以具体可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为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开凿出良好的思维路径,还能让学生对各类文体的读写能力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读写教学中,这九种可视化图示有着多种功用。

一、以图释文,有效提升学生文体阅读力

运用一种可视化图示呈现某类文体,能形成特定文体阅读图式,增强不同文体图式之间的辨识度。阅读时,特定可视化图示能帮助阅读困难生迅速提取某类文体的阅读图式、把握文章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说明文时,笔者首创性地使用概念图来呈现说明文阅读图式。概念图[5],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博士发明,能呈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网络状的图形。概念图绘制步骤为:1.确定焦点问题:焦点问题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即先明确绘制关于什么的概念图。2.列出与焦点问题相关的重要概念:将这些概念按层级排列,把概括性最广、最有包含性的一级概念放在概念图最顶层。然后,依次向下绘制二级概念、三级概念等。概括性低的概念位于较低层次。3.用线条连接不同概念,并用连接词注明连接关系,以便不同层级概念之间建立意义。4.修改并完善:回顾所画概念图,检查绘制的图示能否清晰表达焦点问题。

以《大自然的语言》(见图1)为例,笔者将“大自然的语言”作为概念图的焦点问题;理清和这一焦点问题相关的各级概念,按照概念间的包含关系分出层级,从上至下依次列出一级概念、二级概念;再用合适的连接词把不同层级概念连接起来。非常有趣的是,不同说明文绘制出的概念图形态各异。

在实施新闻单元教学时,笔者则用流程图呈现不同新闻类别的阅读图式。流程图,是用特定的图形符号说明、表达某一过程的可视化图示。这种过程可以是工艺流程,也可以是完成一项任务必需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我们用长方形边框标注流程图各环节,用箭头标明各环节的流向。用流程图绘制“消息”(见图2)的要点是:1.在文章中标出消息结构的五部分。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五部分的主要信息点,并依次从上向下列出。3.用长方形边框将主要信息点框入其中。4.用箭头标清各信息点的正确流向。5.按照消息结构的五部分再次检查核对流程图各环节标注是否正确。流程图既能简明扼要地展示消息的五个要素,又能有序呈现消息的写作内容,还为写作消息做好思路先导。

传记类文体的教学中,笔者则用气泡图表达传记类文章的阅读图式。气泡图,是一种常见的思维图示,因其呈气泡状而得名。绘制气泡图需要先在图纸正中画一个圆圈,里面填写上核心关键词;再由正中圆圈里的核心关键词出发,向四周发散用直线连接起来;每条直线上方再依次绘出一个圆圈,里面填写能反映这一核心关键词的不同特征(一般用形容词或动词描述特征)。以朱德《我的母亲》(见图3)为例,可以将“母亲”作为核心词,从文中人物经历的多个事件中,提取人物在外貌、身份、年龄、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标注在外圍的气泡中,以此可视化呈现人物多方面特征。

像这样,一类文章用一种特定图示引导学生绘制文章的阅读提纲,自然就将一篇文章的“阅读图式”可视化地呈现出来。并且用特定图示绘制某类文体,让文体信息有更好的区分度和辨识力。

二、以图为径,帮助写作困难生搭建作文思路

写作时没思路或思路混乱,是写作困难生的写作障碍之一。如何拿到题目就有思路?阅读教学中整理出的文体可视化图示,能为写作困难生提供作文思路支架,帮助他们穿越写作迷宫,找到外显路径。

在教学生写游记前,笔者先带领学生学习游记单元。我们用鱼骨图绘制游记的结构提纲。鱼骨图也称为“因果图”。它能帮助学生发现导致结果的多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分析能力。鱼骨图分为整理问题型、原因型、对策型三种类型。鱼骨图的绘制要点为:1.先绘出鱼头、鱼尾、主骨,在鱼头处标明“结果”或“问题”。2.画出大骨,填写大要因,再依次画出中骨、小骨,填写中小要因。需要注意的是:绘图鱼骨图时,大骨与主骨呈60度夹角,中骨与主骨平行,大、中、小骨粗细依次递减。

以《壶口瀑布》为例,笔者先在鱼头处标明所写景观——壶口瀑布,再在主骨处依次标注不同游历地点。主骨上半部标明不同地点特征、所用修辞手法、观察角度、表现手法等;主骨下半部标出人物游览相应地点时的心情变化等。最后,在鱼尾处标明游记的主旨。

写作游记时,这幅有着游记图式的鱼骨图就变身为一篇游记的作文提纲。鱼头处写上游览地点;鱼身处标出游览经过、人物心情、可采用的写作手法;鱼尾写上游览收获或感受等。用鱼骨图绘制游记写作提纲,写作思路更顺畅。写完后,还可对照之前绘制的名家游记鱼骨图当堂评改,提升游记写作水平。

三、以图为纲,实现“读—写—评”单元整体设计

依据同一文体读写图式一致的特点,实施单元读写教学时,笔者以特定可视化图示为纲整体设计单元读写教学,这一图示具有“读—写—评”的三重功效。

教学演讲词单元时,笔者用表格作为演讲词的可视化图示。表格,也叫图表,是一种组织整理文字、数据信息的有效可视化形式。它特有的横行与竖行分列,能清晰有序地处理列举类别、安排结构、排序时空等信息,便于比较数据、文字等信息点的异同。

以统编教材八下第四单元(见图5)为例,我们可以绘制一份演讲词的“读—写—评”表格。表格横向部分呈现演讲词的写作程序,包括开场白、主体选用材料、结语、语言风格等;表格纵向部分呈现这一单元每篇演讲词所采用的不同方式方法。这份表格,既能在阅读演讲词时提取摘要,也能在写作演讲词时成为提纲,还能在写完演讲词后作为评价量表。

再如笔者首创的小说坐标轴图。笔者将坐标轴图(见图6)引入小说单元整体教学。坐标轴图,原本是一种用于表达数据信息的图示。把它进行学科融合,将“横轴”作为小说“故事情节线”,“纵轴”作为小说“人物心情运势变化线”,能清晰呈现小说的读写图式。更妙的是,不同小说绘出的坐标轴图好似小说的心电图,迥乎不同。小说坐标轴图的绘制要点为:1.用横轴呈现小说情节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理清小说故事情节。2.纵轴标注小说人物心情和运势的变化,便于标明采用何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此外,用两条纵轴可呈现双线并行的小说图式。同样的,写作完一篇自创的小小说后,也可以对照这一单元的名家小说坐标轴图,对所写作文进行互批、修改和提升。

如果用心琢磨,还有很多可视化图示能够运用到读写教学中,比如蝶形图(见图7)可用到象征类文章读写教学中。蝶形图右边写事物本义多个特征,左边写事物象征义的相关特征。还有心形图、花朵图等都可用到特定文体的读写教学中……

(四)以图增趣,引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质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笔者引入多种可视化图示,教会学生绘写特色读书笔记,受到广泛欢迎。笔者带领所教学生共同研发出《巧做笔记勤读书》微课教程,里面有教师讲授和学生手绘图示笔记的微课二维码,并印成卡册在全校推广使用。用可视化图示书写读书笔记,需要用不同色彩的笔圈点批注、标注提示、绘制简笔画或者绘出不同形态的图示。这种独特的读书笔记,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有效增强记忆效果、提升高阶学习力,还成为学生可以终身收藏的特色笔记。

阅读《海底两万里》时,笔者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见图8)绘制书中的奇闻异事。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思维工具。它以一个核心词(或主题图像)为中心,由此进行发散联想,形成多个分支,利于增强记忆、产生创意想法。思维导图的绘制要点为:1.将白纸横向放置,在白纸正中写上核心关键词(可配上主题图像),周围留出空白。2.由核心关键词展开发散思维,从右上角顺时针画出一级分支,用曲线连接中心内容和主要分支。3.从一级分支继续进行发散思维,延伸出二级、三级分支等。4.用曲线绘制各层级分支,关键词需要写在曲线上。5.各分支用不同颜色绘制,配上简图,加深记忆。

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用示意图(见图9)展示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构造。示意图,也是一种可视化图示,能简单明了地展示某类物体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或某项工艺过程。示意图的绘制要点为:1.用简单线条勾勒出事物轮廓、工艺过程、事物各组成部分的大致位置和功用等。2.突出展示重要部分,忽略次要细节。

不仅如此,笔者还带领学生用鱼骨图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用流程图标识《红星照耀中国》斯诺进入红区的访谈行程;用人物关系图谱梳理《水浒传》中繁复的各色人物……这些形态各异的可视化图示,既能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也能增强阅读趣味,还能提升记忆效果,发展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辨别力和创造力。

五、以图助记,帮助背诵困难生消除记忆障碍

国际著名右脑开发训练专家七田真(日)在《超右脑快速记忆法》[6]一书中专门介绍了“图像记忆训练”:“右脑独有图像记忆功能,在努力想起某事物时,记忆会以图像的形式再现。在进行这个训练时,要求你紧紧盯住需要记忆的事物,当你觉得已经全部记住时就可以合上书,凭借心中的图像将它重新描绘出来。”

依据七田真博士的图像记忆法,遇到需要背诵篇幅较长的古诗文(如《醉翁亭记》)时,笔者会引导学生摘录并列出文中表明主要地点、人物名称的词语或能概括主要事件的主谓短语,还可以在各环节旁边标识相应的简笔画,绘制出流程图(见图10),帮助学生背诵较长的文言文。

背诵《核舟记》时,结合这篇“记”侧重说明的特点,笔者则让学生画出核舟示意图、配上简单提示语引导背诵(见图11)。有的学生还标注出核舟相应的零部件,为背诵提供了更有效的可视化记忆支架。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思维导图配上简单提示语来引导学生背诵长诗……这些依文而绘、灵活多样的可视化图示,不仅有效减轻背诵困难生的记忆压力,还能帮助他们提升背诵信心,增强记忆效果。

总之,多种可视化图示在读写教学中具有一图多用的强大功效。特定图示呈现特定文体,既能清晰提取这类文体的阅读纲要;也能成为写作这类文体的作文提纲;还能作为衡量写作优劣的评价量表;并能作为单元文体整体读写教学的可视化支架。同时,用可视化图示绘制出的图文结合、色彩丰富的特色笔记,不仅能为学生名著阅读增添趣味,还能有效降低学生背诵较长诗文的难度,成为减压赋能的“背诵提词器”。综上所述,多样化的可视化图示让语文读写教学变得思维可视、具体可感,趣味盎然。

参考文献:

[1]黎锦熙.黎锦熙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1):180.

[2]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46.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257-268.

[4]赵国庆主编.思维可视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13.

[5](美)约瑟夫·D·诺瓦克.概念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1):36.

[6](日)七田真.超右脑快速记忆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123.

[本文系廣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2020年度规划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语文读写力提升单元整体设计图示教学法案例研究”(课题编号:nsjy20200457)阶段成果。]

陈芳,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荔香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概念图图式绘制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超萌小鹿课程表
放学后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概念图构建中概念关系提取方法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