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

2022-05-30 10:48李耀杰
天津教育·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体育运动教学活动

李耀杰

体育课程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教师、家长和学校三方面重点关注的问题,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体育运动必然伴随运动风险,有可能造成安全问题,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从当前的体育教学现状出发,教师应当关注小学体育教学期间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并且做好对风险因素的规避,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一、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简述

小学体育教学应当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体育运动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但从目前情况看,小学体育安全问题仍旧不可小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师生安全意识不足,尤其是学生群体,安全意识过于薄弱;体育器材缺乏维修保养;缺乏针对性教学;缺乏热身训练与运动恢复环节;缺乏良好的监控和安全制度。此外,在应对安全问题方面,教师和学校仍旧存在一些短板,亟需采取措施补足短板。

二、小学体育安全问题规避措施

(一)强化安全教育,提升師生安全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安全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疏忽,学生更关注个人在体育课上是否开心、尽兴,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往往忽略了安全事项,这就容易导致体育教学期间出现安全问题,对正常的教学活动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小学生精力充沛,而且较为活泼,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足,无法准确分辨体育活动的危险程度,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对此,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教育来规避或者预防体育运动期间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形成观念上的重视。

教师必须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每一节体育课上课前花费3~5分钟时间来讲解安全规则,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形成正确的运动观念。笔者在教学期间,发现一些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自发组织跳马运动,但是学生之间的跳马运动是以某个学生为支点展开的,换言之,学生担任了跳马运动中的“马”,这种活动没有尊重他人人格,而且在没有专业设备和教师辅导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学生受伤。对上述案例中的情况,教师应当及时制止,对学生进行劝诫,从而使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

为提升体育运动的安全性,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安全管理方式对体育课堂进行管理,例如,通过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选择小组长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让小组长起到安全标兵的作用,避免安全问题发生。即便出现安全问题,小组长也能够及时向教师报告,而后在教师的介入下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学生造成更重的伤害。经过安全教育后,学生能认识到体育安全的重要性,主动换上运动鞋和运动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教师和小组长的约束下有序进行体育锻炼。

为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教学演练。其一,需要让学生学习基础的安全知识,观看相应的安全教育视频,使学生具备安全理论;其二,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训练,通过实践模拟来使学生具备预防安全问题的意识,以及控制安全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当学生出现安全问题时,其他学生应能够及时将问题的具体情况报告给体育教师。

(二)强化体育器材的建设和维护

在小学体育教学之中,体育器材是至关重要的,许多体育项目的开展都需要借助相应的体育器材。如果器材不稳固或者器材质量不合格,都会导致体育运动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果缺乏对体育器材的日常检修,就无法保障体育器材能够正常投入使用,有可能导致一些安全问题。

为了降低体育器材对运动安全程度的影响,学校方面应当定期组织人员对体育器材进行检修和保养,提升器材的安全程度。例如,对单双杠的稳定性进行检查和加固,如果单双杠损坏明显,就要及时拆除并安装新的器材。在对器材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气候环境的影响,如单双杠、篮球架等器材大多位于室外,如果降水较多,就可能导致器材内部锈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体育教学造成影响。在日常的检修过程中,应尤其关注对室外器材性能的检查,采取相应的保养措施,对体育器材定期检修,做好事前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避免事故产生。

除了做好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外,也应当做好对体育器材的引进。例如,在“跳马”案例,学生自发进行跳马运动,说明学生有这项运动需求,教师和学校就要在考虑学生需求的情况下,结合学生实际引进跳马器材,满足学生们的运动需求。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借助器材,在安全和规范的前提下开展体育运动。

此外,教师应当教育学生主动爱护学校的体育器材,爱护学校公共设施。如果发现体育器材出现损坏的情况,要及时向教师报告,避免体育器材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更大的安全隐患。

(三)注重学生差异,开展因材施教

在小学生群体之中,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身体较为强壮,且运动能力突出;有的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弱,而且运动能力也相对不足。这要求教师在开展体育运动教学的时候关注学生之间的身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个人的项目和运动强度,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需要了解学生的运动基础和运动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的学生属于运动能力最好的学生,B层次次之,C层再次之。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运动目标和运动要求。分层教学需要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分层,以C层次学生的运动标准为统一授课标准,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完成基础性任务,针对B层次学生略微提升难度,针对A层次学生则明显提升难度,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统一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体育评价,关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进步程度,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态度是否积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成长情况,从而对学生实现更加全面、具体的评价。此外,体育教学活动也应当关注学生是否养成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在与其他体育教师沟通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有极个别学生存在身体上的缺陷,或者是患有一些特殊病症,这些学生不能参与正常的体育运动。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学生划分出来,在整体的教学活动结束后,带领这些学生做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此既能够照顾这些学生的身体情况,又能够使他们参与到体育课堂之中。

简而言之,在体育教学期间,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参加体育运动的主体,学生是体育课堂的核心,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具体差异进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通过应用分层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做好体育热身与恢复,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之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热身运动,让学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体育运动,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与此相对的,部分教师在组织体育运动完成之后,也忽略了引导学生进行放松和恢复,导致学生体内的乳酸没有及时排出,造成学生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出现肌肉酸痛的问题。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教师应当关注热身技巧的教育和应用,引导学生重视体育运动之前的热身活动,对身体肌肉部位进行拉伸和延展,使肌肉爆发力和耐力明显提升。在体育运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恢复训练,帮助身体更快排出乳酸。教师可以跟学校的后勤人员联系,准备一些热毛巾,让学生敷在肌肉上,加速乳酸的分解和排出。教师应当制定合适的热身计划,根据课程教授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热身动作。例如,在重点讲解跑步的体育课上,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做好小腿和大腿部位的熱身训练,提高热身活动的针对性。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运动能力较弱,教师应当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例如,在常见的篮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进行高强度对抗,考虑到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比赛或者投篮比赛,既训练了学生的篮球技能,又可以避免直接对抗给学生带来身体上的损伤。教师也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羽毛球运动、跳绳运动,或者转呼啦圈等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同时,保障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安全。

(五)加强自由活动监控,完善体育教学安全制度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一般由教师完成统一授课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正常情况下,统一授课的时间为30分钟,剩下的15分钟时间则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体育活动。学生的自由活动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学生可能脱离教师视线进行嬉戏打闹,造成安全问题。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安全意识较为单薄,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事故,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自由活动期间,加强对学生监管和控制,让学生处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确保能及时监管学生情况。教师也可选择在自由活动时间里,与学生共同进行体育游戏,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自由活动时间的同时保障学生的安全。这一过程中能增加师生互动,使教师对学生的身体情况和运动基础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后续体育教学做准备。

完善的体育教学制度对教师和学生具有良好的保障作用,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安全规章,明确自身在体育教学活动期间的责任,以责任督促自己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提升体育教学的安全系数。教师也应掌握相应的急救措施,对安全事故能够进行及时处理,提升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建设完善的体育运动环境。此外,体育教师应当强化与校医务人员的沟通联系,通过双方的合作,共同推进体育教学的开展,降低体育教学之中的事故率。

(六)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合适的体育教学模式

多数体育教学都是室外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自由发挥自身精力,锻炼身体素质。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要结合教学条件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例如,下雨天或者刚下雪后,地面存在较多积水或者积雪时容易导致操场湿滑,学生们在此情况下进行室外体育运动,就容易摔倒受伤。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选择室内授课。室内体育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论性授课,教师为学生们讲解一些体育运动或者生理方面的知识。另一种则是在体育馆开展室内运动,具体的教学模式应当结合学校自身条件来决定。教学经费充沛的学校建设有良好的体育馆,能够容纳学生开展体育运动;体育场地建设方面略显不足的学校,可以由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内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来开展体育安全教育。例如,借助多媒体播放体育安全事故及其应急处理方法,或者将体育安全教学视频上传到学校平台,让学生在放学回家后与家长共同进行体育安全学习,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期间,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规范学生的运动姿势。在一些强度较大的运动中,如果学生贸然参与且动作不规范,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受伤的情况。例如排球运动,如果学生在击球的时候用力过猛,就有可能造成手腕受伤,或者因为奔跑过度扭伤脚踝,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种潜在的运动风险,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运动姿势进行规范,结合体育课本,让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运动姿势,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天性活泼且喜欢嬉闹的学生,教师应严加看管,既要矫正错误的运动姿势,也要避免学生嬉闹过度,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结语

体育运动的根本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锻炼身体,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安全风险,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使学生认识体育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关注体育器材的性能,确保体育器材能够正常应用于体育教学中,而后通过分层教学、热身训练、恢复训练以及加强教学监控等方式确保学生的安全,防范安全问题。针对出现的安全问题,要本着救人为先的原则开展救治活动,再进行责任划分和追责,做好对安全问题的反馈,共同推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邱瑞玲)

猜你喜欢
体育器材体育运动教学活动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体育运动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呆呆和朵朵(13)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一种轮滑鞋提送辅助体育器材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