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故事有趣些

2022-05-30 10:48程友伟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写作能力素养

程友伟

近些年,随着教师叙事研究的兴起,课程故事为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所熟悉。许多幼儿园会要求幼儿教师撰写课程故事,地方学前教研室往往会组织课程故事评比活动。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教师撰写课程故事的热情,也提升了幼儿教师撰写课程故事的水平。回想一下,几年前幼儿教师对于课程故事的认知相对比较肤浅,而今他们对于课程故事的认识则深刻得多。为了促进幼儿教师课程故事撰写能力的发展,本刊专门开设了“课程故事”栏目。从创设之日起,该栏目便受到诸多幼儿教师的欢迎,投稿数量一直居高不下。遗憾的是:投稿数量很多,但是真正有意思、有趣的故事却很少。

之所以会这样,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故事本身缺少趣味;二是作者的写作能力有限。任何一个课程故事要能保证趣味性,选择的课程事件必须有趣。那么,什么样的课程事件才有趣呢?笔者认为:有趣的课程事件必须具有冲突性、意外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这三个特点其实是一体的。课程事件只有展示幼儿的发展过程才是有价值的,也才是有趣味的。而幼儿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种认知冲突,他们正是在解决一个个冲突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幼儿的认知冲突的发生和解决都不是成人能预设的,也自然而然地具有意外性。部分教师在撰写课程故事的时候,未能筛选具有上述特点的课程事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有趣的课程事件,再怎么努力架构组织、堆砌文字,也没有办法撰写出有趣的课程故事。

也有不少幼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注意选择有趣的课程事件,记录了许多幼儿在现场的对话,但是因为缺乏写作能力,使得最终呈现的课程故事寡然无味。课程故事既然是故事,肯定要考虑主题思想、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问题。一篇課程故事,有一个主题思想足矣。但笔者收到的很多课程故事就是课程实施过程的流水账,虽然其中能看到一些闪光点,但缺乏中心主题。美国学前教育学者薇薇安·嘉辛·佩利出版的每一本类似课程故事的专著都有其中心主题,如《男孩和女孩》一书有个副标题是 “娃娃家的超级英雄”,全书都是围绕着不同性别幼儿对于超级英雄的不同表现来描写的。确定主题后,就要对相关材料有所取舍:能重点展示主题的,要详细描写;与主题关系较远的,就简略描写。课程故事既然是故事,在结构上就要有起承转合,而不能通篇都是一个节奏。在遣词造句方面,要拒绝大篇幅对话,而无教师描写总结的词句,使得故事缺乏连续性。

课程故事趣味性不足的两个原因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课程故事选材问题与幼儿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息息相关,而写作能力则与幼儿教师的文学专业素养相关。“功夫在诗外”,只是单独强调课程故事撰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一是要切实加强课程故事撰写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关联度,不能为了写作而写作,要让课程故事成为幼儿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抓手,同时让教师把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展现在课程故事中。二是要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不仅要阅读幼儿教育专业书籍,也要阅读能够提升自身素养的其他领域的书籍。任何领域的书籍,只要有价值,都可以尝试阅读。幼儿教师要养成自我学习和自我丰富的习惯,只有丰富的输入,才会有丰硕的产出。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写作能力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