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陶冶学生的心灵

2022-05-30 10:48曾茵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陶冶梧州市心灵

曾茵

从教近30年,我从未离开语文教学岗位,历经16年高中、13年初中的语文教学,几次实现初中、高中教学大循环。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渐渐悟出一个道理,即语文教学除了要达成工具性目标,更应追求人文性目标。简单地说,就是用语文陶冶学生的心灵。

中学教学每天都在沿着固定的轨道运转,很多老师或许满足于这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常态。我常想,我们真正关注、在乎过这些“无处安放青春”的学生们的感受和渴求吗?每天踏进校门,为什么那么多学生都面无表情或面带倦容,为何他们总是带着这样的状态开始一天的学习?小学时高高举手、争着发言的学生,进入中学后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淡漠,不愿表达自我、不愿与人交流?我们常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考点、答案,在课后又会布置五六个版本的教辅作业来“帮助学生夯实”得分点,但我们问過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吗?从小就开始怕学、厌学的学生,日后如何能快乐学习、终身学习呢?

我试图从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中寻找答案。中学语文该怎么教?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我坚持以培养语文思维为重点,指导学生摸索、总结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学会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我坚持把人文精神熏陶和健全人格培养注入自己的语文课堂,致力于探索一种教法灵活、视野广阔、平等轻松的教学风格,力求每节课都让学生领略语文的魅力,享受文化美餐,受到人文熏陶。

具体教学中,我进行以下语文教学实践:开展“师生实话实说”“真情对对碰”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尽情展示个人才华,从而达到与教师沟通、共鸣的目的;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研究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勾连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母语,感悟生活,关注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辩论会”“配乐诗文朗诵会”“实话实说(口语训练活动)”“走进生活学语文”等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该布置什么样的语文作业?我认为,语文作业应体现“大语文”观,能让学生在课后回归现实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体悟生活,在感知现实、观察环境、体悟世界、认识人生中汲取营养和快乐,让他们在真切的实践中体会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心灵和情操,享受生活的美好,养成对语文学习负责的意识,实现“为终身学习打底、为终生精神发展奠基”的目标。

实践证明,我的一系列探索行之有效。人文性目标与工具性目标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而是可以互相支持、融为一体的。1996年9月至2012年4月,我在梧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担任语文教师,所任教的语文学科成绩每学期都名列年级前茅。2012年4月,我从梧州市第七中学调回市一中,从高中部转到初中部,所执教的语文科目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我还曾接手语文成绩排名末尾的班级,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也实现了迎头赶上的目标。

用语文陶冶学生的心灵——简单的一句话,实践起来却满是坎坷。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收获了许多掌声,但也受到一些质疑,甚至嘲讽。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坚守语文教育的初心,坚持语文的“人情味”“生活味”和“语文味”,让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方面的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我,会一直努力。

(作者系梧州市第十五中学校长,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广西教学名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基础教育初中语文专委会委员、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对象)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陶冶梧州市心灵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梧州市房价运行和减少金融杠杆的思考
梧州市留用地工作调研报告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梧州市基于GIS 荔枝优化布局的气候区划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