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字教材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策略

2022-05-30 01:00陆凤美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数字教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数字教材具有教学内容丰富、师生互动形式多样、数字化情境等教学价值,依托数字教材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做法是开展精细化阅读、丰富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知识、创设情境等。

【关键词】数字教材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9-0080-03

数字教材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传统的纸质教材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成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使用的一种互动性教材。它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元素,具有缩放、笔记、点读、检索、交互等功能,呈现方式更加生动形象。相较纸质教材而言,数字教材可以实现资源的立体化呈现和规模化应用,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得以普及和应用,有利于使用者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提到的数字教材是指广西“八桂教学通”数字化教学平台中的数字教材资源,包括教学课程组织工具、教学课件工具、资源库、题库、学科工具库、课堂活动库、授课工具库等基础模块。依托数字教材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创新语文教学形式,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数字教材的教学价值解析

(一)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

数字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呈现方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与纸质教材大不相同。数字教材容量更大,呈现方式更为灵活、多样。首先,数字教材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查阅资源库、制作课件、设计练习题,从平台下载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求。其次,数字教材具有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功能,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而生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字教材在整合教学内容和建构知识体系方面颇具优势,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数字教材的内容组织更为灵活,教师利用思维工具、可视化图谱、链接等媒介,可以将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呈现在同一界面,形成层次丰富而立体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勾连各个知识点,架构知识体系。

(二)促进师生的互动

数字教材的载体是数字化平台和电子终端,需要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依托数字教材开展语文教学,可以改变师生互动的形式,以及生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实现师生线上、线下的交流与互动,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层次的学习任务,可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利用数字教材平台的虚拟学具和学习工具,可以实现与数字教材的互动,如自主查阅资料、探究问题等,实现深度学习。学生在数字教材上留下的学习痕迹,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通过平台的“个人成长数据”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

(三)创设数字化教学情境

依托数字教材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改变了教学活动环境。数字教材具有动画、声音、视频或交互性信息传播方法等富媒体性特征,教师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加工教学内容,突破了纸质教材的媒介局限,增强了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使得静态的知识可视化、情境化,有利于丰富教学活动环境,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数字教材整合了多种媒体资源,教师在教材资源里可以找到相关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和拓展学习资料,利用交互工具对语文知识做情境化处理,强化教学情境的真实感。

二、依托数字教材开展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进行精细化阅读,促进学生的思考

精细化阅读是通过精读、细读、反复阅读的方法,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脉络、写作技巧等进行精细解读,分析文章的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再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图。

以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教材资源库查阅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利用课件出示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给学生讲解“二十八”的含义,明白“使君”是指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明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回赠给白居易的诗歌。依托数字教材进行精细化阅读,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

为了让学生读懂这首诗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一分析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对于颔联出现的典故“闻笛赋”“烂柯人”,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教材的资源库查阅资料,给学生详细讲解这两个典故,让学生体会作者悲痛、惆怅的心情。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诗歌的重点,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一改伤感低沉的基调,尽显慷慨昂扬的气概,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情感基调的变化,教师可以拓展教学,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之后,可以从学习、工作等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类似富有哲理的诗句还有很多,教师从数字教材资源库中可以搜索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再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诗句中蕴含的哲理。

数字教材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进行精细化阅读。以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回忆鲁迅先生》为例,数字教材资源库中有范读音频,有萧红的个人简介及其人生经历、作品风格和作品《生死场》等相关信息。“旁批”中有阅读提示,如“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成为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学生阅读以上资料,能够深入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风格。

利用数字教材开展精细化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与课文、作者相关的信息,深入理解课文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拓宽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字教材集文字、符号、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多层面、多样化的交互式教学手段,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以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为例。“八桂教学通”平台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融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例如:资源库中有雪景图和描写“雪”的诗歌,如李白的《北风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孙湘》、李欣的《古从军行》等,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整合这些描写“雪”的诗句,以备课中引导学生赏析这些诗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数字教材有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及批注,有相应的音频和对应的雪景动态图,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点击相应的句子,画面中就会出现雪景动态图,这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配乐朗诵、视频解说、图片展示等手段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利用图文结合、声像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段,学生在阅读这些文段时,由于缺乏阅历和体验,很难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教师运用数字教材中的影像素材呈现课文描绘的自然风光,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把握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

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春》是一篇散文,有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难以理解“偷偷地”“钻”“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等语言的精妙,无法体会春天生机勃发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利用影像呈现文中描写的绿茵茵的春草、竞相开放的春花、轻轻摆动的柳条和细密的春雨,以及人们出来活动的场面,欢乐的孩子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的风筝,收到的教学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此时学生结合文中的描述理解文本,就能快速领会文本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化难为易,突破学习难点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文字描述,尽管教师做了细致地讲解,但还是难以消化和吸收。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教材,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促进学生的理解。

学生阅读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河中石兽》时,提出问题:“石兽沉重,为何能够往河流的上游移动呢?”教师按照文中的描述进行讲解,学生似懂非懂,此时可以播放动画视频:石兽很重,而河沙松散,从西边流过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给冲走了,被水冲击的沙子处形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便向西边倒去,掉入坑中,移动到上游去了。将动画视频与文字描述相结合,抽象的内容就会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学习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学生对贾府的亭台楼阁、池沼园圃以及餐具炊具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物和器物不甚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一段视频“刘姥姥进大观园”,让学生仔细观察视频中出现的事物,再将其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课文时便不难理解了。

(四)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

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数字教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想象。

学习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安塞腰鼓》时,教师先请学生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场景。学生没有接触过腰鼓,更没有见过捶腰鼓的场面,仅凭想象难以体会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教师利用数字教材中的课文批注、朗读音频、视频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数字教材中的课文批注能够帮助学生清除阅读障碍,节省时间,而朗读音频中的情感表达则恰到好处,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具体做法如下:让学生先听朗读音频,明确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开展了什么活动,环境如何,天气怎样,想象人们捶腰鼓的场景、神态,穿什么样的服装、戴什么样的头巾等;再口头描述想象中的画面——教师让学生观看没有字幕的视频猜测和想象人们在说些什么,之后将想象中的画面写下来,这样安排,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架接了读写训练。

数字教材能够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画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数字教材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情感。教学课文《海燕》时,考虑到课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把握课文主旨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运用数字教材中的图文、音像等素材,请学生欣赏海燕在海面上飞翔的画面,感受海燕矯健的身姿,以及勇猛、不畏强暴、勇于搏击的精神。播放朗诵音频,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运用数字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场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数字教材是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嵌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教育带来了新气象,丰富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立足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八桂教学通”,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巧妙运用数字教材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高效的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陈桂军,魏莹莹,黄艳兰.以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引领广西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9):78-82.

[2]何国栋.“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高效学习语文方法的探索与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4):30.

[3]王卉彬.“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36):40-41.

[4]韩永礼.“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5):65-66.

[5]王丙文.浅析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6):187-188.

作者简介:陆凤美(1968— ),广西靖西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数字教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音乐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针灸医籍选读》数字化教材特征分析及其功能设计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位移研究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务实之路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