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话教学创新设计

2022-05-30 01:00蒙海莎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写话教学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写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建议教师从“创设情境,增强情感体验”“链接生活,表达真实想法”“依托图画,学习文本表达”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写话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9-0070-03

写话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侧重于对小学高年级作文进行系统指导,对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重视程度偏低,导致很多小学低年级学生升至中、高年级后,仍然对习作存有畏难情绪。写话教学涵盖对学生观察、表达、思维的综合训练,在倡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语文教师需挖掘语文核心素养和儿童写话的机理与结构,创设丰富生动的课堂环境,在寓教于乐、以学带教的课堂文化中科学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写话教学内涵解读

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作为一个“雏形社会”,只有注重学科知识传递和人际活动关系的融合教学,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的初级能力。而小学语文写话教学正是将语文学科素养和人际活动关系融入写话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过程与方法之中。

(一)写话教学概念辨析

写话教学是指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对儿童进行的书面语言训练,包括“看”“想”“写”三方面要素。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能促进个人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处理复杂事务和未知情况的高级思维和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写话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环节要彰显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侧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在写话教学的课堂互动中消解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呈现多元化的写话思维品质;重视对学生写话过程的评价,不唯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的写话作业、分数等课堂评价方式,评价方法包括增值性、发展性和生成性的课堂评价及课后评价,重视学生写话的反馈,与学生沟通协商,以此作为之后改进学生写话能力的重要依据。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写话教学特征

语文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理解和传承”四个维度。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结构而言,小学语文写话教学无疑涵盖在前三者范畴内。语文核心素养维度本质上呈现的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段。第一阶段“语言建构和运用”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整合语理、运用语境交流。相应的,小学语文写话教学计划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进度,体现锻炼语感、通晓语理的教学目标:一是积累必要的字、词知识,注重知识基础对后续写话能力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二是积累丰富的语言句式,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量的积累,为提升写话教学质量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一年级阶段要进行难度不一的“常态训练”,以查字典、朗读、默读、听说、习作等常规方式建构交流的课堂语境,辅助学生掌握熟练的语言技能,使之常态化。第二阶段的“思维发展和提升”包括“直觉与想象、推理与实证、批判与发现”等内在性要素,从写话教学的课堂实践来看,随着写话的深入,学生深层的语言能力要以上述形式作为媒介来强化和展示。第三阶段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包括“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在写话中描述生活、感悟生活,通过不同的语句来表达生活的美感。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写话教学设计逻辑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写话教学区别于传统的写话教学,其结合语文素养内涵和写话教学特点建构写话课堂,遵循情境适应、过程生成、关注发展的教学逻辑。

(一)情境适应:知识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中小学课堂教学建构仿真情境展开教学。语言学家帕尔默在情境教学理论中提出,语言教学应从口语开始,先听说后读写,借由情境教学,学科知识点可有机地融入创设的情境之中,易被低学段学生接受和理解。写话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活动,需师生双方根据写话主题、内容建立听说互动的真实情境,典型的代表是自然教育情境。写话的素材或灵感、小学生的早期经验都与自然教育情境有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要让孩童与自然教育相结合,卢梭亦倡导儿童的自然教育观,普遍的共识是让儿童置身于自然教育情境中,使儿童的思维、语言获得外界的敏感刺激而进入最近发展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话的教学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能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乐于运用阅读、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发展效能与外部环境创设呈因果条件关系,写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往往需要创设写话互动的真实情境,通俗地讲,观察大自然、激发写话兴趣是写话情境的基本旨向,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将课内知识与自然有机融合,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灵感,有助于学生将观察大自然所得创编成儿童诗歌。

(二)过程生成:构建多元化写话过程

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直觉思维阶段,需要借助更直观的过程感受来提升写话的能动性。传统的小学课堂重视“教师、教材、教案”三中心,忽略了儿童建构课堂的表现变化的复杂性、生成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重视写话交流的师生共同建构过程。写话教学是生成性的教学过程,要根据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情况及时调整上课思路和教学方式,重视小学生在写话训练中的个性化表现,注重构建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写话课堂文化。写话教学并非教师完全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遵循程序化的教学路线进行,也并非小学生无目的、自发地写话,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写话内容作出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还原写话的文本背景、拓宽写话的习作时间、进行写话的课堂评价,以创设更有利于小学生写话的教学环境,同时,它也是基于教学生成性的动态调适过程。比如,在教学习作范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太阳、大树等事物不同时间、不同情况的变化,结合课文内容提供的辨别方向,感受具体的辨别方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获得这些知识远比课本上的知识更加真实、生动、立体。在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增强了学习课文的表达欲望,甚至可能会激发仿写、续编诗歌的兴趣。

(三)聚焦发展:聚力核心素养培育

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儿童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其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学生尝试写话的个性思维、心理状态属于智力发展的范畴;力求掌握写话的词汇、连贯的语言表达,基于主题范文写话的鉴赏和二次创造,通过写话发展审美情趣,借由图画或者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表达不同的感想,皆属于非智力层面的因素。写话教学应该聚焦于学生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和培养,对学生学习品格、思想的熏陶。好的写话课堂应注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理解写话的内在机理和产生良效的实践体验。这也是在强调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即学生必备的品格与能力是融合发展的。

写话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推崇“以学论教”,以学生写话的文化心理和生活背景展开,设计衔接学生个体经验的写话主题和活动,重视学生的协商和共识;在教学评价上倡导过程性的评价理念,不唯学生单一的写话作品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学生描述、学生日记、与学生交流的记录等形式作为评价的重要信息,以增值性评价逐步让学生丰富写话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写话。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写话教学创新设计

根据上述核心素养视域下写话教学的内涵、特征与逻辑,语文写话教学可从创设情境、链接生活、依托图画三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创设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教师在写话教学中创设情境,模拟再现事情产生的过程,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把情境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写话训练。每一册教材中都安排有“口语交际”板块,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话交际能力,为学生写话打好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口语交际情境,能准确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学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注意说话的语气》口语交际课时,笔者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师:同学们,我想先请大家看老师画画。画什么呢?当然是好看的——

(教师在讲台上找彩色粉笔,发现没有;拉开讲桌的抽屉,抽屉里也没有。)

师:学校发给我的一盒彩色粉笔哪里去了?长翅膀飞了吗?(学生笑)没了彩色粉笔,颜色太单调呀!

生1:老师,我到办公室给您拿去。

师:办公室里没有。

生2:老师,到隔壁二(2)班去借,李老师有彩色粉笔。

师:这是个好主意!二(2)班就在隔壁,很方便,李老师又是个热心肠的人,就是不知道你们敢不敢去、有没有信心借得彩色粉笔。

生(全体):敢去,能借来!

生3:老师,让我去!

师:你见了李老师打算怎么说?

生3:李老师您好,我们语文老师想要您的彩色粉笔用一用。

师:后面再加两个字。想一想,加什么?

生3:加“再见”。

师:怎么就说“再见”了呢?再想想。

生3:加上“好吗”。

师:对!向别人借东西,应当用商量的语气说。请你连起来说一遍。

生3:李老师好,我们语文老师想要您的彩色粉笔用一用,好吗?

生4:不能说“要”,要说“借”。

师:改得对!——现在你可以到李老师那儿去借彩色粉笔了。(生3跑出教室)

以上教学片段選取的是学生日常真实经历过的生活情境——借东西。怎么借才说得清楚、有礼貌?当一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教师引导学生经过发现问题、完善解决方案的过程,将口语训练回归生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完成口语交际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写话的顺序,将注意说话语气的要点写下来。这种交际来源于生活,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是教学智慧的闪现与真实语言的流淌,为学生的写话表达奠定了基础。当然,并不是每一篇口语交际都要让学生写话,教师不必对“小练笔”要求过高,应多采用增值评价,旨在增强学生写话的兴趣,在“练笔”中适当提出“将句子写完整”的要求即可。

(二)链接生活,表达真实想法

写话教学不必局限于课本内容,与小学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都可成为写话的素材。写话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设计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写话主题,增添生活化的内容,选取学生平时生活中有趣的、新奇的对象(如动植物)或经历的事情,教给学生细心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有所思考,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久而久之,学生所积累的写话素材就会更丰富,内心的情感也会更加丰富。教师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将自己心中所想真实地描述出来,将真情流露出来,学生的写话作品就会有情感、有思想。

例如,在教学《雷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并描述生活中遇到的下大雨的场景。学生大多有过这样的体验,都乐于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下大雨前天气很闷热。天空乌云密布,黑沉沉的!”“雨点很大,像一颗颗豆子往下砸!”“我还见过下雨时天上的闪电像银蛇一般,伴有轰隆隆的雷声,可怕极了!”学生的形容十分生动,画面感极强。教师抓住这极好的课堂生成,引导学生梳理雨前、雨中、雨后的写话顺序,并当堂将雷雨场景写下来。此时,每个学生都能有感而发写出很长一段话,而且描述得非常精彩。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经过长期训练,相信学生的写话能力将会有较大的提升。

基于现实生活开展语文写话实践,教师除了要关注生活日常,调动学生生活、学习经验进行写话训练,还可以联系新闻事实、社会热点等进行语文写话实践,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话水平。

(三)依托图画,学习文本表达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的某一幅插图,再将插图与课文联系起来,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如何表达插图内容,提炼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给学生搭建写话支架。然后,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让学生观察另外的插图并模仿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写话,将插图的内容表达出来,即:借助插图仔细“看”,利用插图激发“想”,依据插图引导“说”,对照插图进行“评”,通过四步指导环节,使原本静止的图画画面“活”起来。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观察“小蝌蚪遇见金鱼”的插图,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画了谁和谁,想象他们可能会说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找到课文的相关段落,通过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元朗读训练学生语感,继而观察“小蝌蚪遇上乌龟”的插图,仿照课文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式写一写,再对照课文读一读,比较哪一方写得更好,分析优点与不足。学习完第1—3自然段后,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想一想小蝌蚪们还可能遇到谁?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它是小蝌蚪的妈妈吗?请仿照课文表达方式进行写话训练。至此,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意识,再通过发挥想象力,有效地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审美能力。

此外,教师亦可借助绘本阅读训练学生写话。如利用绘本引导学生仿写表达有特色的句子、让学生为绘本插图配说明、让学生根据绘本内容创编角色对话等。在和学生共读《我爸爸》绘本故事时,笔者让学生抓住“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之类规范又生动的句子,仿写自己的爸爸。于是,学生纷纷把爸爸被比作猎狗、懒虫、老虎等。绘本图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唤醒学生过去的生活经历,进而引起情感共鸣,最终学生写出富有情趣和真情实感的话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写话教学,主要集中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培养、文化理解上,教师可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树立规范语言的意识;通过创设情境、链接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形成文化认同;通过想象、创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优化语言、文字的表达;通过挖掘情感,让学生体验美的语言并进行审美欣赏。

参考文献

[1]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2]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6):44-48.

[3]敖寿平.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24-25.

[4]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28-33.

作者简介:蒙海莎(1981— ),广西贵港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写话教学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