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阈下的“索耐特14号椅”

2022-05-30 09:59贾恒阳
美与时代·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

摘  要:接受美学提倡接受主体积极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与作者产生良性互动。每一件作品都应依赖接受主体的介入,受接受主体的影响。接受主体能够赋予作品生命力,根据接受主体不同的经验,情感,审美和创造性思维,作品被赋予不同的理解。接受美学可以是一种新的创作模式,接受主体的感知被提升到至关重要的地位。索奈特14号椅由迈克尔·索奈特于1859年设计生产,又被称为“消费者椅”,满足了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能够与接受主体产生情感共鸣。索耐特14号椅激起了人们创造性理解的火花,促使当时的人们对其技术、生产、外观产生个性化的理解。

关键词:索耐特14号椅;接受美学;期待视界;独特阐释;历史生命

索奈特14号椅(后改名为214号,也被称为维也纳咖啡椅)由迈克尔·索奈特于1859年设计生产出来。它的问世给当时的家具设计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并拉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家具的序幕。它被称为“椅子中的椅子”“标准座椅”“椅子中的先驱”等,并于1867年巴黎世博會斩获金奖。这把椅子的设计保持了150年基本无变化,它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如此完美的椅子至今仍在生产。笔者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一谈索耐特14号椅(如图1)如此受人青睐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下,接受美学在德国诞生,并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前半期逐渐兴盛起来,快速融入到哲学、美学等思潮中。接受美学不是突然出现,它的许多观点都被理论先驱们或多或少的提及过。它是广采博收并加以独创的综合结果。它凝聚组织了一个比较完整、统一的理论整体。接受美学的主要创立者是康士坦茨学派①的代表之一汉斯·罗伯特·姚斯②。他突破了长期被忽视的接受主体参与作品并创造价值的作用,开始把接受主体的感觉、感知提升到至关重要的地位,转变了长期以作者单向输出为主的创作模式,将接受主体的参与作为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姚斯在其著作《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中提出:“品鉴作品不再是接受主体被动地‘吞食作者及其作品想要表达的形象与意义,而是主动地接受的过程。”他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三点。首先,在接受活动开始之前,接受主体已有自己特定的“期待视界”。第二点,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背景和经验知识,接受主体对作品的阐释具有主观性。第三点,接受主体决定着作品艺术生命的长短。

一、期待视界

所谓“期待视界”,就是在艺术作品接受活动中,接受主体原先的经验、意趣、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水平,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即“对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意向和理解”。这就决定了接受主体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取舍标准,决定了品鉴作品时的选择和关注的重点。

索奈特14号椅后被称为“消费者椅”。这样的命名,似乎在冥冥之中就暗示了这把椅子满足了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能够与接受主体产生情感共鸣。索奈特14号椅并不是凭空产生,它是经过漫长岁月的结晶。设计师迈克尔·索奈特是奥地利人,1796年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德国小镇波帕尔德。父亲佛朗兹·索耐特从事家具制造行业,这样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促使他从小就了解并掌握了多种木工技术和镶嵌技术。1819年,年仅23岁的迈克尔·索奈特在家乡开设家具工厂。当时正在流行毕德迈风格,故设计生产的家具注重简洁优雅和功能良好。1830年,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和革新生产的产品,他开始研究单板模压技术和曲木技术,并取得一定的进步。到了1841年,奥地利大臣梅特涅在接触了迈克尔·索耐特的家具之后,对其赞叹有加。在梅特涅的帮助下迈克尔·索奈特来到了维也纳,并认识了卡尔.雷斯特,两人一拍即合,1849年创办了thonet家具公司③,该公司的作品在1851年伦敦博览会上大放异彩,获得家具方向的铜牌并名扬天下。已有名气的迈克尔.索奈特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19世纪中期欧洲大部分的家具仍在追求精益求精,线条复杂、痴迷雕工、讲究装饰、偏好奢华色系。虽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为欧洲的经济注入能量,但是此时工业发展的红利尚不明显,人口激增导致粮食短缺,农业制度的僵化也使农民收入减少。大量的人口并不能享用精雕细琢的家具,人们迫切期望有新的家具出现,满足大众对于使用廉价、舒适、耐久和多样化家具的需求。

基于人们对家具的这种“前理解”,1859年索耐特14号开始走入大众的视野。这把椅子摒弃了所有雕琢,仅以榉木自身的纹理作为装饰。光滑的外表、简单的结构、标准化的生产革新了人们对椅子的定义。椅子的主体结构所采用的山毛榉木在欧洲十分常见,这是制作曲木椅的优质材料。它的硬度高韧性好,易于切削加工,蒸汽下也便于弯曲。座垫是由藤材编织而成,藤材是一种低廉的材料,坚固且有弹性,使用时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座面下方有一个圆形的木框架,有稳固和支撑的作用。适中的软度和幅度合理的靠背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感。易得的材料和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无疑决定着低廉的价格。低价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能够享用椅子带来的舒适和便利。舒适感受、低廉价位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迎合了消费者的期待视野。自此,索耐特14号普及到欧洲的一般家庭,优雅舒适的椅子不再是上层阶级的专属品。

二、独特阐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思想、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这使阐释具有主观性,因此,“一千个观众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受主体对于作品的意义有其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因此品鉴作品的过程就是接受主体想象和创造的过程。索耐特14号椅激起了人们创造性理解的火花,促使当时的人们对其技术、生产、外观上都有个性化的理解。

(一)技术

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在欧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蒸汽机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率先在机器制作、火车、轮船等行业中运用,并广泛影响到其它领域。此时的家具设计师也不甘落后,不断尝试着将蒸汽技术引入家具的设计生产。索耐特14号作为世界家具史上第一把批量化生产的椅子,它较早地采用了蒸汽热弯的技术。在此之前关于将木材弯曲的方法,主要用火烘烤湿木材或者蒸煮木材。这几种制作曲木的方式难度较大,费工费财,不好把握,并且多用于造船很少用于制作家具。迈克尔·索耐特在进行了大量制作曲木的实验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和所预设的目标,多次调整研究方向,最终确定了蒸汽弯曲技术,这项研究探索了整整20年。蒸汽弯曲技术是用蒸汽对木材熏蒸,使之变软,然后用提前准备好的模具对其进行弯曲,它可以使作品展现出非常优美的曲线。在蒸汽弯曲技术的支撑下,索耐特14号拥有双弧线的椅背,典雅的椅背曲线给使用者提供着背部支撑。两条前椅腿也由两根略弯的木料组成,呈八字张开。各个部件之间用螺钉装配,不以榫卯连接,非常方便组装。

这种拥有优雅曲线感的椅子深受各界人士的喜欢。在当时能够拥有一把索耐特14号椅是一种时髦和有品味的象征。各界人士对于索耐特14号采用的蒸汽弯曲技术有不同理解:商人视之为新的财富契机;贵族视之为高品位的代表;平民视之为平价舒适的座椅;传统手工匠视之为行业的挑战。

(二)生产

19世纪下半叶,声势浩大的工艺美术运动正在欧洲各界展开。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部分设计师不愿放弃旧有的生产观念,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与历史潮流相悖。手工艺的生产模式长期占领着欧洲的市场,这种生产模式仅能供应王公贵族的奢侈生活需求,却完全忽视了绝大部分的劳苦大众。对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已是大多数人的心愿。此时索耐特14号椅已开始工业化的生产模式,运用蒸汽弯曲技术,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各个部件。这不仅意味着所有生产的部件都能精确匹配,可以互换,而且不论在生产中还是生活使用中,任何部件损坏,只需要更换部件就可以使产品焕然一新。组装家具的形式也成为家具界的新潮流。大工业批量化的生产方式极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使平民百姓可以消费。

在传统手工艺生产模式下,率先采用工业化批量生产是极具前卫性的。固然受到一部分传统设计师的反对和鄙夷,认为这种生产模式下的产品粗陋不堪,但是大多数人持以拥护和支持的态度,甚至有人视之为走向未来的标志。

(三)外观

索耐特14号是典型的褪去一切多余装饰的比德迈风格。它摆脱了欧洲传统家具的沉重感,造型极为简洁流畅、灵活轻巧。每个部件都有特定使用功能,摒弃一切功能以外的内容,这与欧洲长期盛行的雕刻繁缛的装饰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把椅子给人的感觉虽不沉雄,但极幽远,简洁天然的榉木色代替繁密琐碎的装饰纹样和镶嵌材料。榉木的色泽偏黄,会散发淡淡的清香,这种“天然去雕饰”的美,给人别样的感受。坐垫上的藤条往复交织得十分紧密,从视觉上暗示着它的坚固与柔韧。索耐特14号椅作为优雅的代名词深受各界人士的青睐,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沉浸于这把椅子的美当中。它在欧洲广受赞誉,清朝末年还出口到了中国。再者,它运用的空间十分广泛,不仅适用于民众家庭自用,而且也适合公共空间。在欧洲的咖啡馆、图书室、餐厅等公共场所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在1882年列宾的油画《意外归来》、1892年劳特雷克著名油画《在红磨坊》,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霍乱时期的爱情》《朱莉和茱莉亚》等作品中都能清楚地看到索耐特14号。它的频繁出现在一定意义上表示了欧洲人开始更多地关注家具的自然之美、内在之美。

人们对美的阐释各有不同。当时欧洲部分守旧主义者认为索耐特14号毫无装饰、简陋不已,不登大雅之堂,甚至有人公开抨击它是“光秃秃的丑陋椅子”。与此同时却有更多的人痴迷于它别具一格的外观,认为它寓意着新时代的来临,精雕细琢反复堆砌不再是优雅的代表,简洁成为时代中新的弄潮儿。

三、历史生命

接受主体往往赋予着作品历史生命的长短。一些作品红极一时却很快被遗忘,一些作品受人们喜欢并且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印记。作品的生命长短由接受主体所掌控,一件作品的历史生命没有接受主体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只有通过接受主体之间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能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世界。即使在160多年后的今天,索耐特14号椅子对我们的启迪仍在散发余温,其辐射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家具,还在产品、服装等领域展开。我们在当今生活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发现索奈特14号的身影,足以见得它在历史长河中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能够经久不衰的秘訣与它自身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每一个部件都有特定功能,共有6个部件(6根弯曲木条、10个螺丝以及2个螺帽)(如图2),可以随意拆除组装,方便运输。它的规格为高度90厘米,座位高47厘米,座位直径47厘米,这样的规格也用在今日的许多椅子中。36张索耐特14号椅的全部部件可以放入一个1立方米大小的盒子中(如图3)运送到世界各地。简单的结构、便利的运输促使其成为第一件销售超过百万件的产品。现存的索耐特14号并排至少能绕地球一周。

便捷的运输只是它长久生命力的一个因素,最重要的是它被接受主体赋予了一种新的精神。作品的精神意义不单单是作者赋予的,或者作品本身所囊括的,也包括接受主体在接触作品后所增添和丰富的。19世纪的欧洲到处都是新旧思想的碰撞,社会中弥漫着对未来的渴望。此时正需要这样一种全新的突破性的精神。索耐特14号采用蒸汽弯木技术、全拆装的结构这样的新生产模式及新设计理念,极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满足新阶级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现代化的一种精神,简洁低调、经济耐用、服务大众。

这样一件永不过时的椅子也受到世界设计大师以及设计公司的认可和重视。世界著名设计大师柯布西耶在他设计的建筑中,只使用索耐特公司的家具。柯布西耶曾评价索耐特14号说:“没有什么事物的创造会比这把椅子更优雅了,其设计理念是最好的,其制作工艺是最精湛的,其使用功能也是最出色的。”宜家公司出品的奥格拉椅是索耐特14号的新版本,它成为宜家生产了40多年的固定产品。日本的无印良品也与索奈特公司一同复制索耐特14号椅子。德国赫斯地区的佛兰肯堡的索耐特老工厂成立了索耐特家具博物馆。时至今日,仍有络绎不绝的观赏者从世界各地汇集于此了解索耐特的传奇故事。

四、结语

索耐特14号椅作为19世纪最完美的椅子之一,它是创作者和接受主体共同谱写的美妙乐章。它的出现开拓了工业革命时期家具的新风格,加速了家具进入成熟和完美阶段的步伐。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把接受主体置于作品创作和研究的中心地位,理解作品“不露痕迹”的内在含义,不在于作者对作品的预设或者安排,而在于接受主体对作品的态度。在接受美学视角下去看索耐特14号便能对其辉煌成就的原因知晓一二。

注释:

①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因而他们被称为“康斯坦茨学派”。

②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1921-1997),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接受美学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之一。

③Thonet(索耐特)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现代家居品牌。

参考文献:

[1]朱立元.接受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王所玲.米歇尔·索耐特的木材弯曲技术研究与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5):16-17.

[4]张欣.软木家具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3(6):25-32.

[5]王所玲.家具制造实训[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贾恒阳,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商标翻译浅析及本土化的推动力
商标翻译浅析及本土化的推动力
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看对文学作品翻译策略的影响因素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