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方法探究

2022-05-30 17:16张复涛
高考·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趣味课堂教学探究高中生物

张复涛

摘 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旨在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减轻学习负担,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课堂中,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趣味课堂的构建逐渐受到重视,通过趣味课堂的构建,教师能够进一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参与到知识的思考和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因此,本文就趣味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方法进行探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开展生物教学,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

关键词:趣味课堂;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学起来比较枯燥和烦琐,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如果不加以解决,就会导致在课堂上学习注意力过于分散,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在趣味课堂的构建中,课堂上的氛围会变得更加有趣,相应的生物知识内容会更加新颖,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有效集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对趣味课堂的构建来说,教师要先基于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到更加适当的教学模式,最后对课堂上的氛围进行及时调节,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让生物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在这么一个有趣、和谐的生物课堂中获取知识,提高自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

一、为什么要构建趣味课堂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来源,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和单一,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导致他们无法真正地融入课堂中,从而影响了生物的教学质量。而通过生物趣味课堂的构建,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渐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理解,从而积极地融入课堂中,发挥出自身学习积极性。兴趣的激发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有利于综合素养的充分提高[1]。

(二)有利于促进知识理解

在一般情况下,很多学生在学习生物时会出现同一个现象,就是在实际运用知识点时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并未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趣味课堂的构建下,教师借助娱乐性、游戏性的方式,将相应的单元知识框架结构进行总结,以此来实现学生高效率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从而促进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

(三)有利于调节课堂氛围

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及时调整,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对教学质量的促进有着极大的帮助。通过生物趣味课堂的构建,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会变得更加有趣和新颖,课堂氛围就会得到相应的转变和发展,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进一步调动,从而使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主动参与到生物课堂的学习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单一

随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功取代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未得到创新,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理念也过于单一,学生在学习时无法集中精力真正地参与课堂,从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抑制了趣味课堂的构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转变,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并积极落实趣味课堂的构建。

(二)课堂学习氛围枯燥

枯燥感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趣味课堂的构建有着极大的抑制作用,趣味课堂本就以课堂的趣味性作为发展基础,而枯燥感的产生与趣味课堂的构建理念相悖,不符合教学的发展。所以,对趣味课堂的构建来说,课堂学习氛围的枯燥感必须得到改善,通过知识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理念的转变,逐渐使学生转变生物学习的认知,以充分调节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从而落实趣味课堂的构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學生学习方法缺乏

高中阶段带给学生来自学习上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想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只有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更加高效。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并未具备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往往出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在趣味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三、如何高效构建高中生物趣味课堂

趣味课堂需要教师通过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和构建。笔者充分利用了教学情境、实验教学、学习任务、讨论课堂、生活元素五种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利用具体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例,以实现趣味课堂的构建,创设出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助力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生物知识内容,促进生物学科的发展[2]。

(一)构建教学情境,直观呈现生物知识

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容易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而通过趣味教学情境的构建,知识点的呈现就可以变得更加直观,学生在理解时就会降低难度,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同时,趣味教学情境的构建也可以使课堂上的氛围及时得到调整,通过情境来改变以往压抑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新颖,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让趣味课堂的构建变得更加快捷,从而促进生物学科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细胞器”这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来提高课堂上的趣味性,将相应的知识内容给渗透进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细胞器在细胞中的用处在班级内进行模拟介绍,如让学生A将自己假设成线粒体,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讲解一下“自己”的用处,从而正确地将线粒体这个细胞器进行高质量的学习。又比如:对叶绿体的学习来说,教师同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模拟,然后将叶绿体在细胞中的结构和作用进行介绍,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利用空间情境的构建,使学生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具体,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进而增强了课堂上的趣味性。

(二)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很多知识点通过实验来进行讲解,不仅能够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认知,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够摆脱文字这一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实际操作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因此,在趣味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可以基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动手实践,发挥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促进教学质量的发展[3]。

比如:在教学“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个实验时,这一个实验是在“酶的作用与本质”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展开综合性的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课堂参与感,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对教材中的四个实验步骤来说,学生通过仔细的学习和操作,充分比较了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从而得到一个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在课本当中学习到的知识点,以此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用这一教学,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学生也愿意真正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以此来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同时加速趣味课堂的构建。

(三)引入学习任务,发挥学生学习能力

每一节课都会有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基于新课程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重视,在构建趣味课堂时就需要尽可能将学生自主性给考虑进去,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自己的参与感和收获感,以此激发自身学习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习任务的导入,让学生借助学习任务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与探究,尽可能地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参与感和收获感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知识点中,其知识点难度相对较低,所以在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发挥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例如:教师设计本节课任务为:“通过自主分析和总结,将细胞的各个生命历程构建出一个知识框架,同时对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进行比较。”借助这个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学习方向,同时也会通过自己的学习收获更加丰富的知识,进而能够促进学习信心的提高,使课堂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新颖,落实了趣味课堂的构建。

(四)开设讨论课堂,发散学生自主思维

思维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具有的能力之一,它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趣味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通过讨论课堂的开展,基于一个知识点去进行研究与设计,创新出一个“主题”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讨论,从而发散学生自身的思维,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调节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4]。

比如:在教学“遗传因子的发现”这一章节时,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很多学生都会在理解上出现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是一个模糊状态下的理解,不利于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趣味课堂的构建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场讨论主题会,针对一个问题去进行综合性的讨论,如:“如何去判别显性基因或者隐性基因?”对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讨论,同时鼓励学生发散自己的学习思维,能够进一步提高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和收获感。在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中,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去,自身学习兴趣会因此得到激发,从而促进了趣味课堂的構建。

(五)渗透生活元素,加深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加深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知识本就与实际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基于这一特点去设计教学方案,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趣味课堂来说,生活元素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所学的知识内容也会变得更加具体,在理解上会变得更加轻松,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教学“体液调节”这个知识点时,体液调节系统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它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实际生活的案例来呈现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例如:对抗体的形成来说,教师就可以基于人来举例,针对一个具体的病毒去进行思考,将抗体和记忆细胞形成的过程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的举例中产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从而落实新课程加深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并因此调解课堂上的教学氛围,促进趣味课堂的构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给学生融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好胜心,加强学生找到正确答案的决心。从而使得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也激发出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

四、趣味课堂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教学准确性原则

生物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繁杂,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将一些知识点给混淆,在应用时出现错误,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在趣味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将教学准确性原则渗透到课堂中,尽可能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生物知识点,能够在学习时找到明确的学习方向,从而进一步集中精力进行知识点的探究,实现高质量的学习。

(二)遵循学生自主性原则

在新课程的发展下,“以生为本”这种教学理念在不断地推广,并且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它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从而能够促进知识点的实践。因此,在趣味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就需要将学生自主性学习原则给融入进去,适当地转变教学上的方法策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实现高效的学习。

(三)遵循课堂生活化原则

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适当利用实际生活进行举例能够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具体,学生的理解也会变得更为轻松。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地将实际生活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逐渐加深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助力自身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生物学科的发展。

结束语

趣味课堂的构建能够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趣味课堂的构建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针对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实际教学状况设计出更加有趣的教学模式,将趣味课堂的构建真正地落实到课堂中,从而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晓霞.试析高中生物趣味课堂的创建[J].高考,2019(34):101.

[2]王具宏.浅谈高中生物“趣味课堂”的营造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34.

[3]邓超.趣味化教学与生活化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9):147.

[4]李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微课设计的思考与探究[J].知识文库,2021(13):115-116.

猜你喜欢
趣味课堂教学探究高中生物
例谈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构建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趣味课堂”在技工院校语文课中的应用探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