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声慢》教学

2022-05-30 10:48于雪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声声慢孟晚舟李清照

于雪

《声声慢》一词,历来为很多名师讲授,成为教学经典之作。在此,我不敢班门弄斧,仅就自己的备课、授课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任教多年,《声声慢》讲过很多遍,但是感觉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完成一个知识的传输工作,对于这样一首美丽的宋词,如果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词的内在美,那将是一种遗憾。对此,在新一轮授课之前,我认真研读了文本和教参,并阅读了很多名家的赏析,对《声声慢》传统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改编,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融入诗词,走进李清照的世界。

传统的教学目标始终是“知人论世,了解李清照生平”或者“通过意象,理解词人情感”之类,看似目标明确,实则缺乏操作性,学生很难理解这个目标的具体内容,以及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对此,我把目标修改为“从叙事人称的角度入手,描绘诗歌画面,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分别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入手,从旁观者身份和李清照身份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学生读完这个目标,很快就会有一种主体意识,把自己融入词人的世界中。通过这样的尝试,我发现同学们以“我”和“她”为主语进行了不同的表达,分析更加具体详细,也更加切合词人的形象。

在同学们初识了李清照的形象之后,我有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也曾,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變故,李清照走入了人生的低谷。时光穿越近千年,走到2018年,孟晚舟也迎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她们的生命在无形之中有了交集,然而,她们的命运相同吗?为什么?假如李清照穿越到2021年,她会对孟晚舟说什么?请你以李清照的身份给孟晚舟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思考。

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联系当下的社会热点,把李清照和孟晚舟的人生经历进行比较,思考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两个同样伟大的爱国女性的人生命运为何不同。通过这样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同学们既能知人论世,了解时代背景,也能深刻体会词人面对国破家亡时的无力和无奈。经过这样的探究,同学们可以借孟晚舟事件感受我们祖国的强大,燃起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样课堂中不仅完成了知识的传输,也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课后,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和我交流,有的想和我继续探讨李清照,有的和我谈这节课的感受。在与同学们的交谈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热爱这样的课堂,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通过这样的授课尝试,我明白学生是潜力无限的,但是需要教师有效的引领。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个丰富有趣的课堂,能让学生自觉地成为“小主人”,展示出青春该有的活力。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是值得探究一生的问题,我会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授人以渔”的老师,与时俱进,探索永无止境。

猜你喜欢
声声慢孟晚舟李清照
孟晚舟和刘晓棕:遇见爱情
孟晚舟和刘晓棕:遇见爱情
孟晚舟等待回家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孟晚舟:从前台打杂到华为副总裁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