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优越性

2022-05-30 10:48曲丹石曼曼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曲丹 石曼曼

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在前言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这项制度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必然性,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探讨这项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在社会现实的诸多方面中均体现出了显著的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历史必然性;现实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政治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1历史的必然性

1.1该制度是在近代中国特殊国情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下,人民没有任何民主权力可言。为挽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一代代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努力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开拓者孙中山,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良方,于1911年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全盘移植西方议会民主制度,鼓励多党竞争。民国初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这种照抄照搬的政党制度,给中国带来的是各党派因争权夺利而内斗不止,因水土不服而纷纷垮台,因军阀混战而血雨腥风。孙中山也不主张盲从,“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土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欧美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

在民族内忧外患不断加重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要想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重任,必须要有新的政治力量用新的革命理论开创新的革命道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一历史重任;模仿西方政党模式组建起来的民主党派,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言人;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治代表的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也逐步确立起来。自此,三方政党力量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就是在近代中国特殊国情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1.2该制度是在抗击侵略和反独裁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领导并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最广泛的抗日民主运动,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参与,在患难中与共产党一道坚持抗战、维持团结、推动民主,中国共产党也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并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付诸于权力建设的具体实践当中,在抗日根据地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雏形——“三三制”。该制度为党外人士进入政权并占有一定比例提供了保障,对于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逐步建立起了包括民主黨派在内的抗日统一战线政权形式,为后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积累了初步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曾多次提议建立多党政治协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民主党派仍寄希望于多党制,蒋介石则奉行“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专制独裁统治,对解放区发起全面攻势,屠杀爱国民主人士,明令“严加取缔”多个民主党及成员的一切活动。民主党派在认清国民党顽固派消灭异己的本质后,与中国共产党达成了新的统一战线,反对国民党倒施逆行的内战和专制独裁统治。“不论是对于过去历史上说,对于当前任务上说,对于中国社会性质上说,所谓一党主义都是没有根据的,都是做不到的,行不通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就是在中国人民抗击侵略、反对独裁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1.3该制度是各政党在团结奋斗的过程中确立下来的

面对尖锐的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任何革命阶级及政党都不可能单独解决,需要和民主党派共同完成。而“旧中国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封建主义压迫,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动摇性这个‘肺病是先天不足遗传下来的,一开始就没有力量,没有形成强大的政党。”当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大历史任务时,立刻得到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高度认同。而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让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其彻底决裂,坚定了要实现人民民主只有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信念,彻底抛弃了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后,相继发布通电、决议和声明,坚定地表达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和立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由此揭开了新篇章,在1993年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这意味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成为我国根本大法里明文规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就是各政党在团结奋斗的过程中确立下来的。

罔顾国情,“飞来峰”式的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是靠不住的。一党专制独裁统治,无视人民的民主诉求,也终将走向灭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的必然选择,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花结果的必然产物;既符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要求,又符合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集体智慧,又体现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2现实的优越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促进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维护政治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推动国家机关统一协调高效运转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着显著的现实优越性。

2.1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只能代表满足少数人和少数利益集团需求的弊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百年间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与8个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紧紧团结在一起,使得文化教育界、出版界、医药卫生界、科学技术界、经济界、归侨侨眷、同台湾有关系、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台湾籍人士等各界各方面的优秀代表齐集一堂,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实现最广泛有序的政治参与,谋求社会最大公约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充分表达不同的意见和诉求,体现了我国民主极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形成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2.2有利于促进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执政党夹杂在众多党派、阶层、集团、区域利益的冲突和干扰之中,不能制定出真正民主科学的决策的弊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根本上极大地调动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我国设立了自上而下的各级政治协商会议机构,并将人民代表大会与之同步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可以利用自身智力和人才密集、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和特点,对国家进言献策,协助中国共产党做出正确决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还可以推举优秀代表到国家政府机构和企事业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参与决策的制定及实施,为国家建设献计出力。近年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高质量教育、就业创业、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碳中和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入全国展开考察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议案,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对于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3有利于维护政治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多党制轮流坐庄、政局动荡、内耗严重、缺少监督的弊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其作为参政党,在向人民负责的基础上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广泛而亲密的合作,形成了紧密团结、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良好局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指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是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政治监督。”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能够帮助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倾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最終维护政治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

2.4有利于推动国家机关统一协调高效运转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西方政党只论派别、不论是非、效率低下、协调困难的弊端。中共中央在西方“躺平”式抗疫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勇敢承担起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不改变,坚守“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因时因势及时调整防控举措,不断提高分区分级差异化的精准防控水平,迅速高效处理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发挥界别优势,勠力同心积极投身抗疫斗争,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展现新担当、体现新作为,这是多党合作事业成员践行参政党使命担当、贡献参政党力量的生动写照。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时,民主政党和无党派人士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共进,通力合作,推动国家机关统一协调高效运转。

3结束语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向世人展示出了其卓越的优越性、强大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是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政治制度,是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政治制度,要进一步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发扬光大,在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民主之花。

参考文献

[1]中国新型政党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善哉.民国一年来之政党[J].国是,1913,(1).

[4]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毛泽东军事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M].北京:华文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曲丹(1985-),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石曼曼(1985-),女,汉族,河南濮阳人,硕士,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