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口受教育水平发展研究

2022-05-30 10:29张侃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河南人口

摘要:人口受教育水平是衡量某一地区人口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最直观的体现。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大力提高全省人口综合素质、提升人口受教育水平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巨大成绩,人口素质得到了跨越式提升。河南正在稳步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但由于河南“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省情,河南的人口受教育状况仍面临与全国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内不均衡状况严重等问题。河南需要直面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加大投入、完善制度、提高效率,推進公共教育事业的均衡化、高质量发展,来实现河南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人口;受教育状况;河南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15

人口受教育水平是人口状况的重要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大力提高全省人口综合素质、提升人口受教育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巨大成绩,人口素质得到了跨越式提升。河南正在稳步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近。

1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迈进:河南人口受教育水平发展趋势分析

河南是人口大省,据最新七普数据显示,河南现在全省常住人口为99365519人,与六普数据相比增长了5.68%,年均增长率为0.55%。河南也是中部六省中唯一占全国人口比重上升的省份,比十年前上升了0.2%,稳居全国人口总量第三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南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层面同时发力,一方面夯实基础惠及全民,另一方面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力求让越来越多人接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河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河南也逐渐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人口的综合素质、受教育水平都得到了快速提升。

1.1人口受教育水平快速提升

从2000年以来,河南人口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见表1)。

从学历结构上看,从图1可以看出,1964年到现在,河南人口文盲率快速下降,小学人数比例有一个明显的增加,大学学历的人口比例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持续提升,标志着河南人口受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1.2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增加

伴随着河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教育事业的飞速提升,河南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得到了快速增加。2020年河南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79年,相比于六普数据增长了9.39%,比全国9.14%的增长速度快了0.25个百分点,也显示出河南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

1.3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均衡化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河南人口素质的快速提升,得益于河南公共教育事业的飞跃式发展。义务教育方面,2007年12月,河南“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全覆盖。2020年,河南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99.9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7.17%。到2020年,河南已经有138个县(市、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占河南县级行政区划的87%。

在夯实义务教育基础的同时,高中教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01%,是2000年的2.35倍,河南高中阶段教育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见图2)。

1.4高等教育入学率快速提升,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再到普及化教育的三连跳

数量方面,2020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151所,比1978年的24所增加了6.3倍;本专科在校生249.22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91倍。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突破15%,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2020年首次突破50%,实现了从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的跨越,21世纪河南的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三连跳。2020年河南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达到11744人,是1949年新中国刚建立时的143倍(见图3)。

质量方面,河南的高等教育学校布局结构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郑州大学1996成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2017年郑州大学成为“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一共有4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这也成为新时期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的开始。

2人口素质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河南人口受教育水平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河南的人口受教育水平和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成果丰硕,可是总体来看还有很多不足,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虽说纵向比河南的人口素质和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显著,但是和全国整体水平来比,仍有不小差距,即人口素质发展的不充分问题;二是由于河南内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口受教育水平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影响了河南发展的整体效果,即人口素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2.1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与全国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河南的大学文化程度和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比分别比全国水平低了0.34和0.33个百分点。按照七普数据,每10万人口中的各层级受教育程度人数,河南与全国水平也有结构性的差异。在代表了人口素质高质量的受高等教育人口数量上,与全国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全国水平少了3723人,这也反映出了河南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还偏低(见图4)。

2.2人口受教育状况省内区域间差异较大极不均衡

河南各地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差异巨大,最高的是济源示范区,具有24488人,2万人以上的还有焦作和新乡,郑州有18436人,全省排第五。而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最少的是周口市,只有11902人,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最高的济源是周口人数的2倍,而常住人口方面,周口总人口是济源的12.4倍,可见两个城市之间人口素质的差距之大。总体上看,高中文化程度人口高于河南平均水平的有7个城市,低于的有11个城市,区域间的不平衡还是比较严重的(见图5)。

省内各地区拥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口同样呈现出严重不均衡的分布状态。拥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数达到河南平均水平以上的仅有郑州、济源、洛阳、焦作、三门峡这5个城市(见图6)。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地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数之间出现了普遍的不一致的情况,只有郑州和洛阳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拥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数量之间比较匹配,其他城市都有或多或少的错配现象,比如拥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数第二多的济源,在2020年全省18个地市GDP排名中排名第18名,而GDP全省排第5的周口,拥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数却排第18,这种现象也充分显示出了河南产业发展的低层级,以及由于人口素质的低下所蕴含的经济增长乏力,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见表2)。

3推进公共教育事业均衡化、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河南持续提升人口受教育水平的路径分析

在2021年9月召开的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上,楼阳生书记提出了河南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到2035年要达到12年、2050年要达到13.5年的目标,为河南的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的工作指明了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河南直面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立足河南“人口多、底子薄”这一长期省情,通过高度重视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投入、完善制度、提高效率,推进公共教育事业的均衡化、高质量发展,实现河南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

3.1进入“后普及教育时代”的河南教育事业应加大投入、立足“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规模扩张迅速,在学人数和入学率都得到大幅提升,可是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始终存在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各级各类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精细化发展亟待提升。如何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全省教育投入同时提升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推进河南教育均衡化、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所要认真思考、着力推进的最为重大的问题。

3.2老龄化和少子化双重作用下的河南需要大力提升人口受教育水平

河南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向日益凸显,面对这样的人口素质形势,河南需要在大力提升人口素质和受教育水平上下大功夫,这也是推动实现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由之路。要进一步提升河南教育的整体质量,基础教育阶段要大力提升质量体现公益性,高等教育阶段则要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入学率,让更多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提升河南人口的整体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则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以培养出更多河南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亟须的高精尖人才和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

3.3河南基础教育发展要处理好“民办和公立”“公平和效率”这两对核心关系

河南的基础教育要实现新时代的高质量均衡化发展,就一定要充分贯彻执行好中央、教育部等颁发的这一系列文件精神,处理好“民办和公办”“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一定要坚持公立教育为主,民办教育为有益补充的基本原则,强调基础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在保证公平性的前提之下谈效率才有意义,否则效率将毫无意义;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只有公立教育实现了全覆盖、实现了优质均衡、实现了高质量发展,那民办教育提供的多样化选择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注重效率而忽视了公平,注重了民办的精英化发展而忽视了公办教育的优质均衡平民化发展,河南的教育事业发展就会受到损害,河南的人口素质提升就会受到阻碍,未来30年河南人口受教育年限增长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河南新时代中原更出彩的建设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3.4河南高等教育发展要大力推进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特色和竞争力

一是要大力推进高校分类发展。通过对高校的分类来合理搭配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推进不同类别高校的不同发展。第一类就是要加快一流大学建设,重点建设好2-3所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大学;第二类就是要选择若干学校和学科来推进特色骨干大学、特色骨干学科建设;第三类就是要选择一批高校实施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程,提升高校服务社会提升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第四类就是要选择一批高等职业学校推进其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通过科学制定高校设置规划,在高等教育资源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支撑、对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具有明显补充作用的地市布局高校,构建以地市为依托、空间布局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骨干节点。

三是要大力提升各级各类高校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服务能力。根据高校的分类,分别在不同类型高校中大力推进实施高校基础研究增强工程、高校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工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等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提升不同高校各自的符合自身定位和职能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晨熹.1964-2005年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变动——基于人口普查/抽查资料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1,(4):3-13.

[2]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EB/OL].(2021-05-14).http://www.ha.stats.gov.cn/tjfw/tjsj/.

[3]王日新,蒋笃运.河南教育通史[M].北京:大象出版社,2004:396.

[4]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20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通知[EB/OL].(2021-03-24).http://jyt.henan.gov.cn/2021/03-24/2114107.html.

[5]张侃.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研究报告[M]//何雄,谷建全等.河南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20).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163.

作者简介:张侃(1982-),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教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河南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出彩河南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人口最少的国家
看看你是哪种隐形人口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