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下弘扬湘江战役精神的实践理路

2022-05-30 10:48罗清月覃月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罗清月 覃月

摘要:湘江战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长征精神的生动体现,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延展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地理空间。在领会湘江战役精神核心内涵和其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内在关联的基础上,从宣传推广、保护开发和学校教育三方面弘扬湘江战役精神,对于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下弘扬湘江战役精神具有重大、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湘江战役精神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06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征途中规模最庞大、鏖战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役。其中塑造的湘江战役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集中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而湘江战役精神正是党长期奋斗的成果,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深入领会湘江战役精神的核心内涵、加强湘江战役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下的精神表达,以期更好凝聚起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1湘江战役精神的核心内涵

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七万余人长征过广西时,在兴安至全州的湘江地段,与蒋介石调派的近三十万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这就是在广西这片热土发生的湘江战役。深刻理解和把握湘江战役精神的核心内涵,是我们探寻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的强大力量,弘扬湘江战役精神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根本前提。

1.1活的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湘江战役中,红军既要面临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考验,又要同三十几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还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他们是如何克服千难万险,最终突破湘江的呢?靠的就是红军将士共产主义必胜、革命必胜的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红军将士在渡湘江经历了新圩阻击战、觉山铺、光华铺、脚山铺等战场,他们反复厮杀、拼死争夺、死伤惨重,但是他们仍以勇于斗争、勇于牺牲、勇于胜利的勇气,突破了蒋介石铁壁封锁合围的湘江防线。共产主义必胜、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指引红军将士排除万难、砥砺前行,为实现理想奋斗一生、奉献一生,这就是湘江战役精神活的灵魂。

1.2政治本色:顽强的战斗作风

“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对人民革命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心凝结成中国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革命意志。”在新圩阻击战中,在师长李天佑的带领下,红五师不顾长途行军的劳苦,抢在敌军之前占领新圩,并在沿线山头布置阻击阵地,同武器装备精良、人数数倍与红军的桂军展开殊死搏斗激战三天两夜,战斗结束后,部队仅剩千余人,很好诠释了共产党人随时为革命事业挺身而出、牺牲一切的精神。在脚山铺尖峰岭战役中,在阵地最后一道工事即将攻破之前,身受重伤的易荡平为了不当俘虏,高喊“英雄忠报党恩重、战死沙场是善终”的豪言后,他向自己扳动手枪栓,壮烈牺牲,他用生命展现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不惧生死的革命意志。正是无数红军战士视死如归、至死不悔的献身精神和革命意志,赋予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政治素质和一往无前的战斗作风,为中央军委纵队赢得了宝贵的过江时间。这就是红军战士的政治本色,也渐渐成了建军以来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1.3革命标识:英勇斗争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湘江战役中英勇斗争的精神体现在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勇于牺牲、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和鲜明品格,振奋、鼓舞和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目标,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由陈树湘带领的红三十四师遭遇敌人合围,面对十几倍于己师的敌人的疯狂进攻,他们殊死激战四天,全师近乎全军覆没。在达成掩护红军主力过江的任务后,渡江道路也被全部切断。身受重伤的陈树湘被敌人抓获,为不做俘虏,壮烈牺牲,为中国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而当时他年仅29岁。在光华铺阻击战危难之际,沈述请团长亲率一营和二营,在没有任何依托的情况下同敌军展开拉锯战,沈述请身先士卒,不幸壮烈牺牲。是无数像陈树湘、沈述请这样的革命先烈用流血牺牲,是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用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不懈斗争,中国革命才能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取得湘江、长征等战争的胜利,这就是湘江战役精神的革命标识的集中体现。

1.4价值旨归:忠于民扎根于民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湘江战役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忠于人民扎根人民的初心情怀。红军长征过广西的战斗历程,也是宣传和实践党的宗旨的历程。据调查,红军长征先后两次经过广西,历时28天,所散发、传播和张贴的宣传品至今仍保存很多;所写的九十多条标语,分布于数十个村寨,如今已成为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而受到重点保护。与此同时,红军也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大量支援,一是送粮支援。“在三天三夜的阻击战中,新圩附近龙桥村的黄荣甫、黄荣新等三十多个贫苦农民为紅军磨米煮饭,送饭送水。”二是帮助红军架桥。三是踊跃参加红军。红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与各族群众建立了亲密的鱼水关系。湘江战役的史实充分证明,“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党和红军始终扎根于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这就是湘江战役精神所体现的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价值旨归。

2湘江战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在关联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湘江战役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部分与整体、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湘江战役精神的内在关联,对于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下弘扬湘江战役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1湘江战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长征精神的生动体现

行军和作战是长征途中最基本的状态。红军在连续行军和英勇作战的行动中,既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观,也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湘江战役精神就是其中之一。湘江战役中敌我实力悬殊,国民党参加作战的军队共30多万人,而红军长征出发前所有人数加起来也就八万多人,到湘江准备突破第四到封锁线时,红军人数锐减,作战部队不足五万人。同时,敌人武器装备精良,而红军所有的作战武器仅为三万多支步枪、七百多余挺机枪和十五门轻炮。甚至在红军错过了最佳渡江时机、在敌情我弱的局势下,红军仍以无比顽强的革命意志奋勇向前。可见红军战士们表现出的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以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的本质,既有长征精神的基本属性,又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特质内涵。

2.2湘江战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共同特征

湘江战役精神既是长征精神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体现。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看,湘江战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核心内涵来看,湘江战役精神又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共同的特征。其一,实践性。湘江战役精神于在湘江血战中孕育形成,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实践过程则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流血牺牲,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改革开放时期的开放实践和新时代的伟大征程等,没有伟大实践就不会产生伟大精神,实践就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本质属性。其二,人民性。中国共产党根植于民,成长于民,始终为民谋福利。湘江战役前后,广大红军战士在浴血奋战的同时,没有忘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做到忠于人民扎根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湘江战役精神的“忠于民扎根于民”到伟大抗疫精神中的“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最鲜明的属性。

2.3湘江战役精神延展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地理空间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的动态演进不仅体现在时代的更迭,同时体现在区域的扩展。中国共产党在播撒革命火种的征程中,从浙江嘉兴到井冈山、苏区,从长征到陕北延安,再到西柏坡等,不断扩展地理空间,形成了许多以地方名称命名的革命精神。如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但鲜有人关注长征精神中湘江战役的所在地广西,但也正因湘江战役,使得广西孕育生成了湘江战役精神。革命精神产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地理环境,一种精神生成于哪里,就与这个地区独有的自然条件和形势有关。湘江虽以湘得名,流经桂林兴安县和全州县,是“湘江”中的广西段,湘江战役精神生成于广西而非其他地区,和自身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湘江上游水流湍急,两岸山峰险峻、林密谷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众多,便于躲藏和避免飞机的轰炸,但不利于大部队快速行军。如此险要地势和艰难的自然环境给红军战士渡湘江增加了更多难度。他们靠着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浴血奋战,突破封锁线,并在斗争过程中将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战斗作风,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忠于民扎根于民等品质具体化为内涵独特的湘江战役精神,使得广西这片红色热土因此而被世人所熟知。

3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下弘扬湘江战役精神的实践理路

“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新时代弘扬湘江战役精神,要从宣传推广、保护开发和学校教育三方面入手,让湘江战役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下“热”起来、“活”起来、“传”下去,大力传承和弘扬湘江战役精神,积极投身于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凝心聚力建设壮美广西。

3.1强化宣传推广,让湘江战役精神“热”起来

新征程中,我们要强化对湘江战役精神的宣传推广,坚持长期宣传、灵活宣传、有效宣传,让湘江战役精神入脑入心,迸发其时代价值。一方面加强湘江战役精神传播队伍建设。湘江战役纪念馆应该特别注重自身传播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本领过硬、勇于担当、又红又专的湘江战役精神传播队伍,并且强调队伍个人要提高自身知识储备、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尤其是在宣传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创新、新闻素养和自我调节等能力,能够主动、热情、生动、具体地给群众进行讲解。另一方面是加强湘江战役精神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已然成为新时代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首当其冲建立湘江战役网上展览馆非常必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响,实地瞻仰革命文化难以实现,因此可以利用VR虚拟技术再现湘江战役的场景,让群众随时随地能够真切感受到红军战士所处的环境。再者就是通过短视频软件向大众传播关于湘江战役的视频,加大传播力度,加深湘江战役精神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3.2加强保护开发,让湘江战役精神“活”起来

必须高度重视对湘江战役相关红色资源的保护,认真组织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对湘江战役相关的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传承好广西红色基因,讲好湘江战役故事,弘扬好湘江战役精神。一方面是对湘江战役相關文物进行保护,加强湘江战役相关理论研究,提升成果质量和成果转化。而且湘江战役相关革命文物是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在宣传普及湘江战役精神的同时,也要使每个人自觉尊重和保护湘江战役相关革命文物。另一方面是大力实施“红色文化旅游”工程。做到设计先行,确保“游”有特色。进一步丰富湘江战役红色文化旅游的内涵,做好“五个一”设计,即做好一个湘江战役红色旅游调研课题,一套红色旅游线路规划,一个红色旅游宣传片,一本红色旅游宣传册,一套完整的红色旅游导游词。再者,可以打造集休闲和学习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文化发展模式,例如举办青少年红色教育主题夏令营活动等。最重要的是要统筹桂北各县结合自身特色做好红色文化旅游规划,优势互补,全力打造桂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湘江战役精神在“红色文化旅游”工程火起来。

3.3从教育抓起,让湘江战役精神“传”下去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更好地将湘江战役精神“传”下去,就应该从教育抓起,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红色文化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湘江战役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可以让湘江战役精神“传”下去。一方面,将湘江战役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或者将其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之一来学习,配置专业的教师和配备专业的教材,规定一定的学分要求,从而实现湘江战役精神的专业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将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实践教学,强化教学实效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拓展,是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平台。要加深学生对湘江战役精神的理解,关键在于多渠道、多角度地主动给学生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高校可在有条件情况下组织学生赴湘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并定期安排学习担任义务讲解员,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湘江战役精神的熏陶。还可以设置以“湘江战役精神”为主题的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各专业学生根据所闻所想所学撰写实践报告,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湘江战役精神,深刻领会红军战士的革命意志,使之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积极主动弘扬湘江战役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不忘初心,重整行装再出发[N].人民日报,2019-05-24(01).

[4]董振华.中国革命的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湘江战役后的涅槃重生[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9,(9).

[5]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J].党建,2021,(3).

[6]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中共桂林地委《紅军长征过广西》编写组.红军长征过广西[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8]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共党史研究,2016,(10):5-11.

[9]习近平.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就是靠理想信念[J].中国老区建设,2021,(06):4.

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创新項目“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视域下湘江战役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弘扬路径研究”(MYYJ22S04)。

作者简介:罗清月(1998-),女,壮族,广西钦州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覃月(1997-),女,布依族,贵州荔波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