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2-05-30 10:48冯雨欣刘生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东北地区

冯雨欣 刘生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使东北地区产业得到良好发展,但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和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因此,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中和目标,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必要性的基础上,认为非清洁能源消费过多、重工业比重较大、区域绿色金融产品单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最后提出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能源产业转型、减少重工业比重、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发展高科技产业等方式,能加快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增长;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07

0引言

环境保护是全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共同努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也意味着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对发展绿色经济有重要作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双碳战略的实施,抵制高耗能项目,减少钢铁、化工等行业的碳排放,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绿色增长,而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是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加快产业绿色转型,不仅能够节约资源,有力突破资源瓶颈,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进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一直以来是我国不可缺少的老工业基地,长期发展重工业,对大气的污染加剧,使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严重。因此,应加快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进程,提高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1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1环境保护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如“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等。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不能仅仅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而违反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环境。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发展重工业,仍存在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因此,在绿色发展背景下东北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形成一个在发展中减少污染的观念,注重生态文明的发展,进而促进产业向绿色转型,减少能源消耗,改善东北地区的环境质量。只有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才能推进东北地区的振兴。

1.2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的需要

随着各大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并追求经济绿色增长。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是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想推进绿色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对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技的不断进步使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渐使用到产业转型升级中,对黑龙江省工业、农业等产业的转型升级起促进作用,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从而促进经济绿色增长。

1.3实现东北地区作为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

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先天的资源依存型发展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政府重点投资的资源开发性地区,因此,东北地区的城市发展需要开发自然资源。资源型工业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如吉林省松原、通化等依靠木材发展,白城等依靠交通便利发展,而经济水平较低,以商贸为主。黑龙江省的城市如鸡西、大庆等的经济发展建立在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基础上。近年来,由于资源开采过多、水土流失、污染物排放等问题愈发严重,同时,部分城市的资源逐渐枯竭,产出减少,对城市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发展新兴产业,节约资源,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实现东北地区城市的持续发展。

2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2.1非清洁能源消费过多

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实质就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等方式,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高度化,在發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实现绿色增长。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丰富,在2020年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中,黑龙江省、吉林、辽宁的煤炭能源消费比例分别为58.4%、66.8%、56.6%,可见东北地区的煤炭能源消费占主要部分,而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较少。煤炭等非清洁能源的使用是东北地区产业发展中造成碳排放量过多,使东北地区的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但开发清洁能源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有新兴的技术,同时还要有大量的资金成本,难以大规模应用,在开发和应用方面是一个难题。因此,东北地区在未来长时间内还会继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将成为阻碍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2.2重工业比重较大

在国家重化工业化战略下,东北地区重工业发展进程加快,钢铁、能源、重型机械、化工、汽车等行业占重工业中主要地位。在全国性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轻工业得到良好发展,而东北地区仍未改变重工业发展方式,造成经济发展水平降低的现象。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效果,但东北地区重工业仍占比较高,存在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业,对环境破坏严重。东北地区的石油、煤炭、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有明显优势,而高新技术产业、通信设备、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发展缓慢,没有竞争优势。2020年,黑龙江省三大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25.1%、25.4%、49.5%,吉林省三大产业所占比例为12.6%、35.1%、52.2%,辽宁省的比例为9.1%、37.4%、53.5%,可以看出,东北地区虽以第三产业为主,但第二产业仍占很大比例。目前来看,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发展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重工业的废物排放造成的,这是制约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2.3区域绿色金融产品单一

近年来,东北地区越来越注重发展绿色经济,要求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而绿色金融的完善有利于推进经济绿色健康发展,实现低碳经济,为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帮助。目前东北地区的“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金融产品单一,服务的创新性不足,绿色基金发展不完善,难以对一些绿色项目进行融资。绿色信贷的相关机制不健全,金融机构制订绿色信贷的政策,与执行时不一致,导致绿色金融手段无法为东北地區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东北地区也出台了关于绿色保险的指导文件,但未规定强制性投保,环境污染损害认定等政策还没有出台。东北地区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不强,银行、企业等在绿色金融的开展方面缺乏积极性,东北地区很多中小银行较少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激励性优惠政策不强,限制性条款也较多,导致金融机构在发展绿色信贷等金融产品的方面缺少积极性。

2.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东北地区已经与国内外科研所建立合作,构建了多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和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以科研所、高校和专业技术开发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研究成果,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科研能力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与产业间联系不紧密,导致东北地区现有技术难以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经济促进作用不强。各产业间没有形成创新机制,相应政策不完善,限制了企业创新的能动性。同时,东北地区对技术资金的投入不足,2020年黑龙江省、吉林、辽宁的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分别为0.8%、1.0%、1.2%,和2019年相比,黑龙江省和辽宁省都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吉林保持不变。技术投入减少,对东北地区产业技术创新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使能源消耗增多,阻碍了产业绿色转型进程。

3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路径

3.1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能源产业转型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清洁能源逐渐被开发,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清洁能源的使用占比较低,因此,应完善清洁能源制造的产业链,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对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消费。在各产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绿色低碳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促进节能减排。完善能源资源税收制度,在核算税收时不能忽略能源开发的开发成本、资源和生态环境成本,用能源产品实际价格作为税收依据。要深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各企业不应无偿使用矿产资源,建设矿产交易平台,有效管理和规划矿产资源。同时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引导矿山企业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东北地区能源产业总体布局,规划具体实践内容,引导东北地区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完善新能源产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准入标准、检测标准等,加快能源产业绿色转型。

3.2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重工业比重

首先,提高服务业发展力度。采用税收优惠、加大资金支持、放宽市场准入等方式,支持发展金融保险、第三方物流、产品设计等行业。推进东北产权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开发多种功能并进行地区间整合。使用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互联网销售方式和新兴技术,提高传统服务业如商贸、交通运输等的发展水平。其次,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以现有的装备制造业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提高设备的系统集成能力,重点发展汽车、数控机床、船舶等产业,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使相关产业部门进行聚集,提升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工业产业绿色转型。最后,发展绿色农业。为节约水资源,应种植抗旱、节水型农作物,在保证农民增收的前提下,使农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建立省级绿色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在发展农业过程中要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减少使用在农作物上的化肥和农药,建立绿色农业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产业向绿色化转型升级。

3.3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东北地区各环保部门以及银行、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之间应尽快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各地区银行对东北地区治理污染产业等项目积极提供融资服务,增加企业的项目资金,有利于产业进行节能减排。对绿色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开发出更多的信贷产品、绿色债券等,创立一个具有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的绿色资本市场。制订绿色信贷政策,不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发放贷款。环保部门与银行之间建立合作,形成信贷和环保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机制。设计出较新的绿色保险产品,并利用东北地区的土壤优势,发展农牧类等绿色保险,使绿色金融工具多样化,提升东北地区绿色金融产品的服务与使用能力,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的融资支持,进而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使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相配合,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对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有重要意义。

3.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就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大对技术的资金投入,建设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方面要建立技术研发转化机制,着重研发新技术来减少生产中的碳排放,推动东北地区节能环保优势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联合攻克行业的技术难点。信息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因此要加大对信息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具有高技术的产业集群,为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高技术产业增长点。另一方面建立区域创新平台,将教学科研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同时重点支持新产品、新工艺以及面向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关键技术的开发。将辽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产业向电子信息、软件、新型装备等行业转型。东北地区应加大对技术的资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产业内特有的技术优势。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使用新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可为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有力帮助。

当前,在新发展格局下,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减少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已刻不容缓。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的必然要求,但东北地区非清洁能源消费过多、技术资金投入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进程。两会和“十四五”规划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东北地区应加快技术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从而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高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收益。

参考文献

[1]方世南.绿色发展: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15-22.

[2]臧金亮,张向前.福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05):158-166.

[3]于法稳,林珊.“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促进策略[J].改革,2022,(02):144-155.

[4]刘国斌,崔明月.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112-118.

[5]姜长云,盛朝迅,张义博,等.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研究[J].学术界,2019,(11):68-82.

[6]陈智莲,高辉,张志勇,等.绿色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西部地区为例[J].西南金融,2018,(11):70-76.

[7]张中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与世界——绿色低碳转型、绿色金融、碳市场与碳边境调节机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14):69-79.

[8]张瑾华,陈强远.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路径分析[J].企业经济,2022,(08):36-43.

[9]范英,衣博文.能源转型的规律、驱动机制与中国路径[J].管理世界,2021,(08):95-105.

[10]余东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路径与动力机制[J].产业经济评论,2020,(25):13-3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人口转变与城市转型发展研究”(19JYB028)。

作者简介:冯雨欣(1999-),女,黑龙江安达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刘生(1975-),男,黑龙江庆安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吉林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