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不尽楠溪之美

2022-05-30 10:48翟明帅
书画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楠溪江青绿山水画

青绿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国画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品,画中的树石青绿葱翠,山间夹有泉溪,溪上木桥横越,春意盎然,咫尺千里。可见,此时的山水画从内容到形式、从技法到意境已初现青绿山水的独特基因,它标志着山水画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科。

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等把青绿山水画推向了一个艺术的高峰,此后各朝代名家辈出,佳作纷呈,产生了《江帆楼阁图》《千里江山图》等一批经典的青绿山水画卷。这些作品风格鲜明,衔接有序,勾勒出青绿山水画发展的清晰脉络,同时拓展了山水画的题材内容,丰富了山水畫的表现技法,创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意境,使山水画升华为集自然之道与审美之法于一体的文人的“精神家园”,并凝结出“心灵的田园”的独特人文情结,为世人所钟情,造就了山水画的空前繁荣,并绵延千百年,蕴涵着独特的审美基质。

在一次写生中与楠溪江不期而遇,从此便结下了难舍的情缘。凡是去过楠溪江的人大都会对楠溪江的美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这种美美得质朴,美得灵动,还带有一点天然的野性;这种美常常就蕴含于一屋一石,一木一水。选择工笔的形式表现楠溪江是要沉下心来,磨一磨自己的心性。还有另外的一个缘由,便是以此表达对楠溪江的敬意。

《楠溪烟高图》所描绘的是楠溪江的景致:一条白色的涧瀑自上而下蜿蜒盘曲,统领着整幅画面,左右两侧各有一排老旧的房舍,错落地分布;老屋前方有一座新建的小楼,尚未修建完成,墨灰的瓦片,刷白的墙面,在青山绿水间相映相衬;楼宇高处是一座烟囱,一缕炊烟袅袅升起。近有坡石,石上生树,树后有一废弃的水车,静静地伫立;水车后有一危房,房梁已塌滑,上有修缮的杂物,房内柴火堆砌。由此不难联想到山滋木,树变柴,柴生烟,烟蕴人家,人尽其乐,这便是我心中的楠溪江。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至爱,尽在楠溪。《一瀑千山绿成河》是五米多宽的大幅作品,全画由七幅条屏组成,画中景致全为写生所见。画中有多处溪瀑,而以画面中央的一条从远山走来的瀑布极其醒目。飞瀑落下,破碎成尘,化作白色的雾霭,升腾变幻。

村口一棵老树高耸,树干半枯,间杂新叶,树下的石阶缓缓地向庭院深处延伸;庭院中,老屋的墙上爬满藤蔓,密密匝匝。墙角堆有杂木,错落层叠。这便是《楠溪村舍图》中的景象。再向远处望去,屋舍俨然,一排排,一座座,层层叠叠,很是壮观;掩映在屋舍之间的有庭院,院中有杂树,枝叶繁茂;及至远处,则与翠竹夹杂相生,在雾霭的映衬下一路向远山蔓延,直至山巅。两山相交处,练白的溪水沿着山势倾泻而下,滋润着大片的竹林,林间雾气弥漫,和着农家的炊烟,袅娜缥缈。

在《楠溪云山图》的画面上,两侧巨大的山崖把画面遮掩得幽深黯淡,只于崖际露出一小块天空;天空飘着几块浮云,浮云浓厚,一直沉淀到崖下,及至林梢。密林深处,透出一泓潭水,水边有屋舍人家,近有茂林修竹,杂树与藤蔓相交缠,相偎相依。

山水之绿,绿不过楠溪。在《楠溪云烟图》中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绿得化不开的楠溪。夏日雨后,白云初升,白水飞如练,青苔石上留,连山舍的墙壁都像是刚刚经受雨水的洗礼,亮亮的、湿湿的。近处的水面上升起薄薄的迷雾,远处农家的炊烟柱立而起,掩映着远处的竹林。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山水画应“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对于这一点我有着较为深刻的体悟。我常外出写生,回来时带回几块石,只是因为这颜色像极了钱选山水中的绿,抑或是那块石头像是仇英画中的某个山头,下次又带回几株草或是几棵花。几年下来,家里已积攒下百余株花草,种在大大小小各色的盆子里,摆满了庭院。

写生带给我欢乐,也引发我思索。我觉得写生的直接意义在于它能够为艺术家提供新鲜的创作素材,让创作不至断源枯竭。“楠溪系列”青绿山水的创作素材都是来自楠溪江写生。在写生中,随处可见山水画的基本元素:屋、石、木、溪、云、竹等,一草一木一石一山都可以入画。通过写生和创作的实践让我对山水画有了更深的理解:“石为画之骨,屋为画之魂,水为画之脉,竹为画之神,云为画之气,烟为画之韵。”这是在长期写生过程中对山水灵韵的切身感悟,也是对“眼中山水”、“手中山水”与“心中山水”的理解。

鲁迅先生1930年2月21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演讲的《绘画杂论》中说:“青年美术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一、不以怪炫人,二、注意基本技术,三、扩大眼界和思想。”这几点忠告对于当下的年轻画家来说是仍然适用的,我常常用以警醒自己,时刻提醒自己:静下来,沉下来。

画者需要静独,当然并不是要躲进“象牙塔”,把自己同外界隔绝起来,而是要拥有一个安静的作画环境,更要保持人格的相对独立性。我的“西窗窥梧轩”窗外有两棵很大的梧桐树,树上隐着一个雀巢,岁岁更迭,叶绿叶黄,“西窗窥梧知秋冷,半壶香茶听雀鸣”.一窗观得四季,掩帘可听风声。所以,理想的创作环境应该是与自然隔一扇窗,与社会隔一道墙。亲近自然但不据为己有,隐于市但不消融其中,这便是极好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我而言则是:“游不尽万千山河,画不尽楠溪之美。”

读画忆旧,山川如现,美哉,楠溪!

翟明帅 1982年生,硕士学位,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淮安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淮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2014、201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等。获得江苏美术奖、文华美术提名奖和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展银奖。获得江苏艺术基金美术创作资助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并遴选为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作品,入选江苏省第二期青年文化人才工程,江苏“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培养对象,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美术机构收藏。

猜你喜欢
楠溪江青绿山水画
青绿人家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楠溪江:陶渊明笔下的“古朴天堂”
人间福地楠溪江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