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 蕴藉风流

2022-05-30 12:51詹冬华
书画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用墨结字大字

詹冬华

孟子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说的是诗歌评论要做到知人论世,书法亦然。炜炜为人敦厚谦和,不激不厉,其待人接物雍容有度,春风满怀,言谈行止间透出宽仁儒雅的君子气度,他的书法正是这种德行品格的审美写照。我认为,书法的习得修炼有三个层级:一是物性层,二是情性层,三是道性层。所谓物性层,指的是与书写技法相关的所有物质性维度,包括对文房工具物理的把握与笔法用墨等技法的谙熟;情性层要求书家用线条抒发情感,传达自己的气质禀赋;道性层则上达宇宙天地,书家借此与世界展开对话。炜炜在不惑之年成功臻至情性层,无论如何,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毋庸置疑,当代书坛的主流是二王书风,我们也见到将二王的笔墨感觉写到极致并且富有时代气息的书家作品。炜炜也学过二王一路,包括二王的小楷、行草,杨凝式、米芾等,但作品中却少见二王的影子。这是因为他承接的是二王的内在韵致,而不是表层的形象,如不细细品读,不太容易发现。特别是他的大字行楷,多以颜真卿、何绍基、赵之谦等书家的形式面目出现,浑厚茂朴,圆劲饱满。如果以二王的行书法帖直接比照,的确有不少差异。他的小字行书则时常流露出秀丽姿媚的一面,可见其书法近承明清,远祧二王。当下流行的二王书风,妍丽有余,质实不足。炜炜则在书法的“质”上用足了功夫,这是他有别于流行书风的一个重要方面。看多了娟秀雅美的作品,突然看质朴雄厚的线条结字,观者自然会眼前一亮。但需要指明的是,仅仅是在“质”方面争胜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作品在评审者严苛的眼光中多停留几秒,没有打动他们的妙处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些微妙之处,恰恰需要通过“文”的方面体现出来。

炜炜成功的秘密在于,他真正做到了文质相谐,刚柔并济。《论语· 雍也》有言:“质胜文則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话原指君子既要有内在的德行修养,又要有外在的文采礼貌。朴实多于文采则显得粗野,反之则华而不实,两者配合适当,才是君子的样貌。“文质彬彬”不仅是儒家对君子的要求,也是艺术审美的一项重要标准。书法的“质”源自书家内在的德行和涵养,当然这个“质”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或诚朴有信,或坚韧弘毅,或飘逸洒脱,或高蹈出尘;这个“质”必然以独特且恰当的“文”呈现出来,两者密切配合,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就会焕发出璀璨的艺术光芒。炜炜擅大字行书,用笔沉实,结字稳健,墨气淋漓,布白疏朗,方方面面均照顾周全。因此,他的书法之“质”具备物性层的强大支撑,这种形式表现并非有意为之,而是源自他本来的心性德操。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法言·问神》)不是没有道理的。

书法进入创作阶段,除了必要的技法问题之外,另外至少有两大难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让作品中的各个部分相互关联起来,成为血脉贯通的有机整体;二是如何保证这个有机整体与书家个人的情性气质同频合拍,使之成为彰显书家内在心理情感的“心电图”。我觉得炜炜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具体表现于笔法、用墨、结字、章法等方面。炜炜的用笔与用墨是同步考虑的,换句话说,他的用墨特点决定了他的用笔。在我所见的作品中,他几乎都是用浓墨,只在书写时加少许水。蘸墨饱满,笔锋内藏,书写时自然落墨,笔画端部包裹严实,气含其中。特别是在大字中,由于笔饱墨酣,书写时可以简化很多运笔方面的动作,他的横、撇、竖、捺等笔画均不太讲究端部的装饰效果,而注意中段的丰实质感,乍一看,有点像一段鹿茸。用浓墨厚却没有臃肿的毛病,这就要仰仗更为精到娴熟的用笔了。炜炜善用圆笔,拐角处如“折钗股”,方折的意味内含其中,不露圭角;提按过渡迅捷果断,线条粗细转换牵丝自如。特别是在他的小字行书中,这些动作做得更为巧妙。整体来看,他的书法有一种“被褐怀玉”的品格,表面粗粝质实的背后隐藏着动人的华艳。当然,这种华艳不仅仅来自笔墨效果,还源自字形结构的特点。炜炜行书结字受宋、明清书家特别是苏轼、米芾、何绍基、赵之谦等人的影响较大,字形以宽展为主,时见隶书及魏碑的意味,舒缓稳健,又不失灵动,特别是苏、米二体的适当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字行楷在结体方面可能出现的缺陷。当然,细细品味可以看到,真正构成其结字形式地基的,是颜真卿的行楷书,而笔墨线条之间的气息与韵致则来自二王。我想,这些形式要素与炜炜的个性气质与审美趋向都是匹配的。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样的字形和笔墨,如何组构成一幅动人的作品呢?

凡是有书法创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大字比小字更难把控,特别是在四尺整张以上尺幅的作品中,要想靠数量不多的大字营构一个动人的形式空间,如果没有独到的结字功夫和布白经验,其结果多半会差强人意:或状如算子,呆板机械;或各自为政,痛痒弗关。炜炜对这些情形肯定是非常清楚的。从他的大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章法安排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字与字之间,大小相间,行楷互参;行与行之间,首尾大小互见,如双人卧榻,头脚相错。这样一来,大字不显其大,小字不显其小,各安其位,各司其职。这种“楔形颠倒”的行间关系,非常适合大字作品,它有效地避免了因字形大而带来的单字各自为政的局面,将本来有可能剑拔弩张的行内行间关系处理得非常和谐。如果把书法作品看成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空间,郑板桥布白的特点是“乱石铺街”,而炜炜则是“大石垒墙”。他就像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建筑师,不用混凝土与刀具,完全凭直观感觉将大小形状不一的石头直接垒成一堵坚实华丽的石墙。所以,他的大幅作品会因为字形大而显得大气,却没有伸头挂脚的毛病,没有专横跋扈的戾气。每个字看上去都显得非常安闲、内敛、无争,或胖或瘦,或高或矮,或牵手或独行,总一样的收放裕如,款款有情,别具一种风流。

贺炜炜 江西永新人,书法博士。现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网络班教师,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隶书委员会主任,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十三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成员,中国书协“国学修养与书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书法作品曾获中国第五届兰亭奖佳作二等奖、四届兰亭奖佳作奖、三届行草书展优秀奖、三届隶书大展优秀奖等。

猜你喜欢
用墨结字大字
八个大字
张珖隶书“安乐泉”三大字碑
回到中国古代书法现场的书法理论再探索——刘兆彬《秦汉简牍笔法与结字研究》序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微思考
《石门铭》技法探微(二十)
蓝指海星的“大字躺”
从画家书法谈对书法墨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