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

2022-05-30 12:51顾玮倩
书画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无锡油画美术

顾玮倩

“百年风华?无锡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无锡市委领导下开展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由无锡美术馆(无锡市书画院)具体实施。该项目最终呈现了35件与无锡百年党史相关的主题美术创作作品,包括国画、油画、版画等,再现了无锡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展现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建立的不朽功勋。承担这些选题创作任务的画家大都与无锡有渊源,或是无锡籍本地人,或是生活在无锡,或是工作在无锡,另有几位是来自江苏省内各地的优秀青年画家。感怀无锡风云激荡的百年党史,体察无锡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三十多位专业画家用美术语言讲好无锡红色故事,再现百年来发生在无锡的沧桑巨变,共同为无锡党史“视觉史诗”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严肃考证找准题材切入

重大历史题材类的美术创作,有别于一般的美术创作,在展现时代风貌的同时,更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在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南京艺术学院重大题材艺术创作研究院等机构的学术支持下,无锡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之初就十分严谨。选题论证会上,经过党史专家和艺术家们反复论证,选出了30余个与无锡相关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奋斗史创作主题,《社会主义青年团无锡支部成立》《1925年1月中共无锡支部成立》《无锡丝厂同盟总罢工》《宜兴农民秋收起义》《中共江阴一大会议》《荣氏企业西迁》《江抗东进无锡》《无锡“钥匙式”解放》《王莘创作〈歌唱祖国〉》《春雷造船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深潜娇子蛟龙号》《万亿GDP城市无锡》……这些选题后来都转化成了凝聚了艺术智慧和创作激情的丹青史诗。

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需要建立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表现具体的环境、细节等等,画家为了创作必须做大量的史料考证,例如那个年代的党旗是什么图案、英雄人物英勇就义时穿的衣服式样对不对等等,这些小细节都成为审稿会上专家提出质疑的问题。画家们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创作热情,认真研究史料典籍,反复推敲艺术切入点,将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对艺术品格和理想价值的追求,自觉地灌注到对历史风云和中国精神的当代表达之中。

陶缀版画《礼堂演讲》表现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的恽代英在无锡省里第三师范学校(今无锡师范)演讲,他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无锡的传播。画家翻遍了史料,没有找到当时现场的图片资料,只得依据所有可查的史实,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史料文字变为可视可感的视觉形象,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瞬间,塑造出她心目中的恽代英在礼堂演讲时光辉、英武、正气的丰碑式的形象。

陈行晔版画《秘密会议》再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无锡支部在无锡公花园西社成立时的情景。他选用了以书籍打开的形式表现主题,用黑、白、灰的色调,以老照片的样式再现当时的会议场景,观众立刻从他的沧桑古旧的书籍画面中真切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氛围,感受到百年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先行者们的初心与信仰。

多元视角展现恢宏叙事

按照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这些作品覆盖了建党百年以来的每个重要历史阶段,共分7个篇章:开天辟地篇(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感天动地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捍天卫地篇(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惊天动地篇(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改天换地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翻天覆地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欢天喜地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奔涌向前的时代洪流……一页页壮丽的篇章,一段段光辉的历程,该选取怎样的视角,淋漓尽致地表达?承担无锡重大題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画家们做出了一次生动实践。

用恢宏的视角和绘画语言再现宏大历史场景,是重大题材创作中常见的,从中我们能汲取蓬勃进取、激动人心的力量。陶建荣的油画《江阴要塞起义》就再现了当年解放军渡江战役时,据守在江阴要塞的7000余名国民党官兵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下成功阵前起义的场景。作品尺幅达到了3.5米宽,画面中人物众多,场面宏大,虚实结合,背景天空透着的曙光预示胜利解放,欢呼激动的情绪喷薄而出。马腾飞和刘利的国画《怒吼青春——蒋南翔》还原了一二九运动的现实场景,北平的街道上,宜兴籍学生蒋南翔作为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领导了学生抗日示威游行,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震撼人心的口号。画面上,众多学生举拳呐喊,群情激愤的场景就在眼前。余尚红的油画《宜兴农民起义》用三角构图和平涂的绘画手法表现农民起义,红色和褐色成为画面基调色,农民手持短枪、铁尺、农具、木棍,向城内军警发起进攻的场面很有视觉冲击力。

还有一些作品,没有选择宏大场面作为表现对象,而是选择很微观的视角,主要表现小细节,但是于细微处见宏大,丝毫不影响宏大叙事。

范锐、郎丽巍的油画《史砚芬——诀别家书》,画家用画面表现历史,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可能就已经蕴含了多种暗示。雨花台烈士史砚芬,手上和脚上都戴着镣铐,斑驳的长衫暗示着他在狱中遭受折磨,面临死亡,他的表情如此镇定,眼神如此坚毅,就这样笔直地在牢房里站着。整个画面只表现一个人物,没有多余的表达。静静地站在这张高2米的油画面前,我们似乎能通过画面和人物对话,能读出他心中坚定的信念,读出他向死而生的决心,读出他舍己报国的伟大。诀别家书攥于他手中,无声胜有声,没有宏大场景的微观表达一样让我们很震撼。

梁元的国画《万方楼》的楼里闪着微微灯光,抗日救国大计在这楼里商讨,微光照亮未来。李思学的油画《王莘创作<歌唱祖国>》,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歌词呼之欲出。赖辉的国画《江抗挺进无锡》,江南抗日义勇军挥师东进,部队行军,同志们脚下尘沙弥漫一路风尘,遮挡不住抗日热情。一个个画面在历史大框架下注入细节的真切,触发观众共鸣和感动。

情感铸魂直达心灵深处

在无锡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实施过程中,无锡美术馆邀请了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美协主席周京新,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江苏省美协副主席陆庆龙,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主任尚可,上海市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谭根雄,江苏省油画雕塑院院长陆俊,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金捷等6位美术界专家看稿,为无锡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质量“保驾护航”。不止一位专家在进行专业评审和指导时表示,要塑造出鲜活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品要站得住,必定需要创作者的情感投入和情怀表达,创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深厚情感深潜于美术作品中,才能在作品中铸魂,才能创作出感动观众、记录时代的艺术精品。

郭瑞卿创作的《1949,无锡解放》让人眼前一亮,无锡解放的画面,没有硝烟没有炮火,这既有历史的真实,也是画家深思熟虑过后的精心选择。灰色调的城墙中,出现了一道光,城墙下,浩浩荡荡的解放军部队破开夜色,静静入城,他们脚下生光,整齐划一地进入无锡的城门,远方苍穹,繁星点点,预示了黎明将至,也象征希望、象征解放的曙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无锡城区一夜和平解放的背后,是无锡地下党组织的不懈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无锡人民掌管了管理城市的“钥匙”,顺利迎接解放。用宁静的夜色而不是弥漫的硝烟,表现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带给观众的感动,直抵心底。

李建鵬的油画《江阴天堑望无涯》也是一幅极具情感张力的作品。画家以抗日战争期间陈毅勒马江阴长江边的瞬间来设定画面情节,深色的天空塑造出风起云涌的战争紧张气氛,远处天边微亮的曙光寓示抗战终将胜利,陈毅策马奔驰,于江边勒马收缰,脸部表情肃穆,那是一种怎样的“旌旗十万斩阎罗”的气魄,“一片丹心照汗青”的殷殷爱国之情又透过他眺望远方的坚毅眼神传递出来。一个不畏生死的革命者同时又是豪放派气质的诗人的形象,就被丰满地刻画在观众的眼前,观后瞬间就共情了热血沸腾的革命激情。

原中国美协主席徐里说:“我们欣逢这个昂扬奋进的伟大时代,用美术的方式创造反映人民心声、历史重托、时代呼唤的优秀作品,是每一个美术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每一次创作时,都应该意识到,我们是在为未来、为后代记录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于无声处听惊雷。在一幅幅画作前走过,也是在百年壮阔历史图景中的一次穿行。无锡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成果数量虽然不算多,但每一件都是“有筋骨、有温度”的承载起历史厚重的美术作品,他们呈现的是百年无锡的悲壮与激昂,沉淀的是时代进程中的不朽和辉煌,传递的是砥砺人心、催人奋进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无锡美术馆(无锡市书画院)〕

猜你喜欢
无锡油画美术
一张油画
无锡一棉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油画《塬下》
油画
创意美术
无锡公交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