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2022-05-30 16:47李冬冬
求知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应用

摘 要: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而言,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范围较广。不仅如此,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各类新兴教学方式层出不穷,思维导图即为其中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其借助知识体系的创建完成针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过程,对学生的地理素养提升有着很强的助益。本文就这一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为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应用

作者简介:李冬冬(1984—),女,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

地理是高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时,受到该科目特征的影响,很容易混淆概念,只能死记硬背。大量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着很大的考验,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是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地理科目的教育地位显著提升,对学生的地理素质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注重教学革新,更好地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本文就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思维受到限制

在当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理论知识储备较强,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地理教学不应只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应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地理学科的实效。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质疑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中,部分学生不积极与教师互动,教学课堂成为“单向教学”。出现这种情况时,部分教师会将责任归咎于学生对地理科目缺乏学习热情,而没有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进行反思。没有对症下药,地理教学的质量如何有效提升?形成这一教学困境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有着直接的联系。部分教师在课堂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课堂成为教师的主场,学生的主动性被压制,学生的思维过于依赖教师,并且盲目地相信老师说的话是正确的。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过于细化和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参与,学生的精力较多地放在笔记记录上,缺乏课堂思考意识。长久下去,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得不到充分的发展[1],逐渐形成一种被动接受、依赖教师的意识和行为,即使发现教师的错误,也不会主动指出,甚至会开始否定自己。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得不到调动和培养,课堂氛围就会变得压抑。

(二)教师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会影响教学效率,甚至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这些教师在上地理课的时候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提问。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需要接受和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的学习视角与教师的教学视角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的思维意识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意识发展。由于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自恃教学经验丰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一些细小的问题,导致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作用得不到体现,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降低。

(三)地理教育的价值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部分家长和学生没有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地理学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大,于是会将重心放在其他主要科目的学习上,忽略了地理科目的培养价值。但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地理科目的教学优势逐渐被发掘,越来越多的社会产业以及发展项目涉及和应用到了地理知识,地理素质也逐渐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标准之一,这一科目学习的重要性逐渐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旧存在部分因素限制地理科目教育质量的提升,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实效也成为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对此,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展开教学能够优化学生的地理思维,对提升地理教学实效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分解,并找出重要知识点,以一种形象化的方法展示給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知识的初级知识体系,然后在后续学习过程中逐步完善、补充。思维导图能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知识点,同时也能复习更多的知识重点,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高中地理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育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很少在意学生是否将知识全部理解到位。这样的教学过程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使课堂趋于沉闷,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高中地理教师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困境。

2.帮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记忆

高中地理科目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跨度较广、分布较散,而且所涉及的概念大部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难度较大。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通过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将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系统的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而言,课本上的重点都是靠老师写板书来讲解的,而学生们则是在课堂上边听边做笔记,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板书和笔记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够充分,没有消化吸收课堂上的全部内容,这就容易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此时,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分解复杂的知识内容,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专注于解释重难点知识,而学生则有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吸收剩余的知识点,这就显著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2]。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一)在备课时运用思维导图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结合学情和地理知识的特征,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可以将地理科目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类整合,使得每个知识点的结构更加完整,形成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架构,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首先,教师在教学前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足够熟练;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整体粗读课本内容,让他们通过粗读初步创建一个知识框架;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有重难点知识进行标注。此时教师就可以初步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发散的方式将本节课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整理罗列,建立一个知识架构并将重难点知识进行标注并融入其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初步建立一个地理知识系统,基本掌握借助思维导图解决高中地理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稳步地、清晰地讲述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清楚地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二)在笔记中运用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包含了非常广泛的专业知识,在其系统的知识体系中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数量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时不能只记录知识点,如果仅单一地记录知识点,很容易造成内容混乱的现象,使得学生的地理学习难度变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关键词和概要思维导图,在复习的时候灵活运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产生新的想法。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地理知识进行适当的归纳和分类,也可以用线条和图形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提升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个关于地球圈层知识系统的思维导图。地球圈层是分为内外两部分的,但内外圈层的结构又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以此来形成示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笔记将其中的重点环节记录下来。教师讲解完毕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制作思維导图。在学生做好之后,教师可以逐个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并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这也确保了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制作更加熟练。此外,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对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公开展示和评价,这样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三)在考试前运用思维导图

部分高中生在考试前存在复习盲点,对于复习内容的把握和复习时间的安排不够清晰。教师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辅助复习,能够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和排序,保持清晰的思考方式,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从而实现复习效率提升的目标。同时,学生要根据发散思维建立起知识体系,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力[3]。这样既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又可以节省一定的时间。比如,在考试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出平常绘制的思维导图来进行复习和测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一步梳理地理知识,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四)重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忽略这一环节的开展。缺乏实践的地理教学会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也会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不足,难以提升教学实效。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地理实践技能的加强提供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体会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以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教学为例,本单元的单元活动主题为“开展小区域调查”,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借助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设置户外活动探究,即在户外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思维网络,将本单元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借助实践探究了解区域的真正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对不同类型的区域差异理解更加深入,还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对地理学习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自身的地理运用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五)优化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在上述观点中提到,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实效,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保证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注重对思维导图课堂应用的成效进行评价。教师应用思维导图旨在建立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架构,因此在教学进入尾声后,教师需要借助教学评价体系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然后总结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评价和总结后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确实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和发展地理思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效果也有所提升,但是仍有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没有取得较大的成效。对此,教师应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建立适宜的地理知识架构,进行再一次的思维深化。

结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教学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地理课堂中应当加强对这一方式的探索和应用,通过在备课时运用思维导图、在笔记中运用思维导图、在考试前运用思维导图、重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优化地理教学评价体系等加强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李国迎.“思维导图式”板书设计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2):52-54.

雷金平.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数码设计(下),2020,9(5):142-143.

时志明,秦德萍.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35):83.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应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